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行进青海看发展·海西】
茫崖陶笛——承载久远记忆的文化使者
作者:马晓君
发布时间:2024-04-07 10:51:22
编辑:李家奕

樊杰正在制作陶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整个城市都已入睡时,总有一盏透出梦想的灯光点缀这座安逸的小城。3月27日22时,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记者走进一处简陋朴素的庭院,门口标有“茫崖苍雅文化”的牌子映入眼帘,庭院中陶笛手工制作人樊杰正在小心揉捏着泥巴。

  茫崖陶笛就出自这个小小庭院。樊杰的身后,是一排4层玻璃橱柜,陈列着形式各异、制作精美的陶笛。

  遇见陶笛,爱上陶笛

  “今年是我做陶笛的第四个年头,最开始陶笛是比较小众的乐器,会吹陶笛的人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制作陶笛了,现在陶笛很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还会主动来我这里学习。”樊杰说完,便随意拿起手边的陶笛吹奏起来,神秘凄美的旋律在工作室内传出,曲调细腻悠远、似叹似诉。陶笛似乎自带一种俘获人心的力量,让人浮躁的心瞬间平静下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考证,陶笛的前身就是已失传的羌笛。“陶笛作为一种老少皆宜学习的传统文化,应该传承下去。”樊杰说,距茫崖市250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便是羌笛的发源地,为陶笛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

  樊杰的陶笛情结

  樊杰的老家在甘肃庆阳,他曾在格尔木市以装修为业。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对茫崖的陶笛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茫崖市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从2020年开始制作陶笛,除了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以外,也想填补茫崖建市后的文创产品空白。”樊杰说,结合当地文化,工作室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陶笛系列产品。

  茫崖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茫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是翡翠湖及艾肯泉。因此,樊杰便以油田文化、翡翠湖、艾肯泉等为元素,分别制作出不同系列的茫崖陶笛。

  制作陶笛的原材料来自茫崖市千佛崖的红砂土,这里的土含砂量较少,可以就近取材。

  “做陶笛的主要成本还是在用电方面,捏制完的每一个陶体都需要烧制、刻画、涂漆等,这些工序都要用到机器。茫崖气候干燥,陶体容易出现裂痕,所以在不断重复烧制的过程中,电力成本比较高。”樊杰回忆,最初制作陶笛时成品率几乎为零,在经过不断摸索和外出学习后,如今成品率能达到70%。

  “制作完成的每个陶笛还要调试音阶,这一步骤很关键,否则就会成为废品。”工作室门口,堆放着许多碎了的陶笛。樊杰说,制作不成功的陶笛,他就会砸碎,以保证文创产品的品质。

  茫崖陶笛的文化使命

  “陶笛作为茫崖的新晋文创作品,希望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接受,在今后的文化交流推介会上,我们也会积极去推介茫崖陶笛,让陶笛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茫崖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唐拓华说。

  2023年,樊杰将自己亲手制作的70个陶笛赠予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土门关小学,希望通过小学生这一群体来发扬和传承陶笛文化。

  “当初土门关小学知道我有意捐赠后,学校根据各班级的平均人数申请了40个陶笛,最后我送去了70个。”樊杰说,考虑到陶笛是易碎乐器,担心孩子们不小心把陶笛摔碎后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备,所以送货时他又增加了30个,并打算过段时间再送去一批新的陶笛。他希望孩子们能成为传承陶笛文化的生力军,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如今,陶笛已经成为土门关小学开设的一门特色音乐课程。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吴晓军会见老挝万象市市长阿沙庞通·西潘敦
青海省多部门会商4月份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形势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今年前两个月“成绩单”亮眼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青海西宁全面启动“城市清洗”行动
青海大通:“矛调直通车”开启乡村治理新模式
24H热点
青海平安:体验河湟文化 乐享假日时光
【祖国好 家乡美】青海黄南:特色课程进校园
清明时节护绿忙
清明假期省城公共文化场馆人气旺
青海省推进黄河上游水电大基地建设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消费市场“春潮涌动”迸...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加西公路全力以“复”按...
【祖国好 家乡美】“夸一夸我们的铁吾小区”
救民水火“火焰蓝” 纾困解难“活雷锋”——记青海...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以营商...
热点图片
青海平安:体验河湟文化 乐享假日时光
青海平安:体验河湟...
【祖国好 家乡美】青海黄南:特色课程进校园
【祖国好 家乡美】青...
清明时节护绿忙
清明时节护绿忙
清明假期省城公共文化场馆人气旺
清明假期省城公共文...
青海省推进黄河上游水电大基地建设
青海省推进黄河上游...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消费市场“春潮涌动”迸发活力 ——2024首季经济观察之一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好步】加西公路全力以“复”按下“加速键”
【坚定信心开好局起...
【祖国好 家乡美】“夸一夸我们的铁吾小区”
【祖国好 家乡美】“...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行进青海看发展·海西】
茫崖陶笛——承载久远记忆的文化使者

西海都市报
2024-04-07 10:5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行进青海看发展·海西】
茫崖陶笛——承载久远记忆的文化使者

西海都市报
2024-04-07 10:5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行进青海看发展·海西】
茫崖陶笛——承载久远记忆的文化使者

  • 2024-04-07 10:51:22
  • 来源:西海都市报

樊杰正在制作陶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当整个城市都已入睡时,总有一盏透出梦想的灯光点缀这座安逸的小城。3月27日22时,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记者走进一处简陋朴素的庭院,门口标有“茫崖苍雅文化”的牌子映入眼帘,庭院中陶笛手工制作人樊杰正在小心揉捏着泥巴。

  茫崖陶笛就出自这个小小庭院。樊杰的身后,是一排4层玻璃橱柜,陈列着形式各异、制作精美的陶笛。

  遇见陶笛,爱上陶笛

  “今年是我做陶笛的第四个年头,最开始陶笛是比较小众的乐器,会吹陶笛的人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制作陶笛了,现在陶笛很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还会主动来我这里学习。”樊杰说完,便随意拿起手边的陶笛吹奏起来,神秘凄美的旋律在工作室内传出,曲调细腻悠远、似叹似诉。陶笛似乎自带一种俘获人心的力量,让人浮躁的心瞬间平静下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考证,陶笛的前身就是已失传的羌笛。“陶笛作为一种老少皆宜学习的传统文化,应该传承下去。”樊杰说,距茫崖市250公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便是羌笛的发源地,为陶笛文化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

  樊杰的陶笛情结

  樊杰的老家在甘肃庆阳,他曾在格尔木市以装修为业。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对茫崖的陶笛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茫崖市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从2020年开始制作陶笛,除了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以外,也想填补茫崖建市后的文创产品空白。”樊杰说,结合当地文化,工作室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陶笛系列产品。

  茫崖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茫崖最具代表性的景点是翡翠湖及艾肯泉。因此,樊杰便以油田文化、翡翠湖、艾肯泉等为元素,分别制作出不同系列的茫崖陶笛。

  制作陶笛的原材料来自茫崖市千佛崖的红砂土,这里的土含砂量较少,可以就近取材。

  “做陶笛的主要成本还是在用电方面,捏制完的每一个陶体都需要烧制、刻画、涂漆等,这些工序都要用到机器。茫崖气候干燥,陶体容易出现裂痕,所以在不断重复烧制的过程中,电力成本比较高。”樊杰回忆,最初制作陶笛时成品率几乎为零,在经过不断摸索和外出学习后,如今成品率能达到70%。

  “制作完成的每个陶笛还要调试音阶,这一步骤很关键,否则就会成为废品。”工作室门口,堆放着许多碎了的陶笛。樊杰说,制作不成功的陶笛,他就会砸碎,以保证文创产品的品质。

  茫崖陶笛的文化使命

  “陶笛作为茫崖的新晋文创作品,希望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和接受,在今后的文化交流推介会上,我们也会积极去推介茫崖陶笛,让陶笛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茫崖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唐拓华说。

  2023年,樊杰将自己亲手制作的70个陶笛赠予西宁市湟中区土门关乡土门关小学,希望通过小学生这一群体来发扬和传承陶笛文化。

  “当初土门关小学知道我有意捐赠后,学校根据各班级的平均人数申请了40个陶笛,最后我送去了70个。”樊杰说,考虑到陶笛是易碎乐器,担心孩子们不小心把陶笛摔碎后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责备,所以送货时他又增加了30个,并打算过段时间再送去一批新的陶笛。他希望孩子们能成为传承陶笛文化的生力军,也希望用这样的方式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如今,陶笛已经成为土门关小学开设的一门特色音乐课程。

作者 马晓君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