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经济聚焦】“赏花经济”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宋翠茹 倪晓颖
发布时间:2024-04-18 08:59:53
编辑:张小千
QQ图片20240418060814贵德梨花。宋翠茹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民和的桃花,贵德的梨花,化隆的杏花……从三月中旬起,踏春赏花成为青海人外出游玩消费的热门选择。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赏花经济”热度在线,仅清明假期,赏花类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391%。

  伴随“赏花经济”持续升温,青海省大力推进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逐渐形成“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全省各地以花为媒,创新融合农家乐、采摘等多种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转型,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全新体验。

  如今,热闹“花事”从枝头到村民腰包,让村民实现增收。

QQ图片20240418060822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桥头村的梨花开了。石延寿 摄

  以花增色 春意浓

  春有约,花不误。4月15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青海省春季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暨海南·贵德第十八届黄河文化旅游季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拉开帷幕。

  梨花盛放,和春而来,美丽的贵德迎来一年一度的“顶流时刻”,一场美好的“赏春之旅”正式出发。

  赏梨花,可以是一场专程赶赴的视觉盛宴,也可以是一次田园的惊艳偶遇。开幕当日,记者来到贵德县黄河奇石苑,沿着曲径漫步,洁白的梨花竞相绽放,分外美丽,令人赞叹不绝。游客纷纷拿出手机与花合影,还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寻找心仪的角度进行拍摄。

  春风扑面,梨花胜雪,簇簇吐芳,如此唯美的画面不由使人想起古人穆清叔“共饮梨树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蚁泛金瓯”的诗句来。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如今,贵德已成为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沃土,农业种植转换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整个旅游市场繁花似锦。

  在青海,像贵德这样的花海美景如春花一样绽放,足以承包人们整个春天的出行赏花。

  今春,海东市各大景区花开烂漫,客流如织。据了解,海东市春季赏花客流结构以省内游客为主,城市休闲游、近郊周边游比例上升,家庭自驾游成为旅游市场主力。

  人们纷纷外出踏青、赏花,双树村、红光村、班彦村等红色教育基地成为“红色游”热门首选,“民俗文化”成为引领假日的别样风景。

  海东市聚焦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布局,着力打造以乐都梨花、民和桃花、互助杜鹃花、化隆杏花等特色资源为核心的春季特色旅游品牌,形成环乡村旅游集聚区、环城乡村旅游集聚带。

  人间四月,芳菲肆意。一棵棵、一簇簇、一朵朵、一片片、一层层……全省各地游客踏青赏花,相约走进美丽村庄,走进田园画卷,尽享馥郁芳香,放飞愉悦心情。

QQ图片20240418060831小朋友在贵德县河阴镇红柳滩村的亲子乐园玩耍。宋翠茹 摄

  以花致富 好景长

  贵德梨花久负盛名。一年一度的黄河文化旅游季盛开在花季,不仅成为地方文旅的响亮品牌,而且成为青海推进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载体。

  以花为媒,越来越多的村民开起农家餐馆、民宿、采摘园……有力促进了就地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4月15日,记者走进贵德县河阴镇红柳滩村,眼前一片片洁白的梨花,如云似雪。远远望去,油菜花连绵成片,在微风中泛起金色波浪,与胡杨树交相辉映,扮靓田园风光,尽显生态之美。前来踏青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徜徉于花海拍照“打卡”,陶醉在春日乡村的美好风光里。

  “十年前,我还是河阴镇的大学生村官,初到这里时,感觉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村民生活条件一般。今年3月,再次来到这里时,感觉小村庄已经发展起来了,和过去真是不一样了!”如今任河阴镇党委副书记的李燕十分感慨。

  赏花的人多了,农家餐馆、民宿也随繁花一道,在小村庄内次第“盛开”。“节假日来玩的游客很多,到我们这里吃饭的人也多,最高一天的纯利润有1000多块钱哩!”红柳滩村蜜蜂农家院的老板告诉记者。

  身处黄河岸边的红柳滩村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色,依托赏花经济的发展,当地村民获得了良好收益。此外,采摘园也是人们选择在这里体验农耕生活的好去处。烧烤、露营、康养、垂钓、游玩一体化,红柳滩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已成为集生态养生、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休闲垂钓、亲子乐园、民俗风情体验、农耕文化艺术传播等产业链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村。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万元。

  “向‘沉浸式’方向深耕‘赏花经济’,围绕赏花目的地,我们引导各村村民从事农家乐菜馆、农副产品销售、农家民宿、生态养殖种植等附加产业,形成了‘油菜花经济圈’,为乡村增添色彩,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新亮点。”贵德县河阴镇党委书记苏胜告诉记者。

  贵德县河阴镇结合乡村振兴,立足特色优势,以花致富,以节邀客,探索“赏花+采摘”“赏花+露营”等旅游多元化模式,积极构建观赏游玩、采摘加工、文化休闲等新业态,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赏花经济新路径逐渐清晰。

  为了提高“花海”含金量,延长赏花产业链,聚人气、促消费、增收入,河阴镇大力完善各村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接待能力,让“好花常开,好景常在”。

  放眼青海,“以花致富”的还有河湟地区。

  日前,记者走进海东市乐都区碾伯街道下寨村艺术节举办现场,仿佛置身于梨花的海洋。

  碾伯街道下寨村软梨种植历史已有200多年,现有各种梨树15000余棵。其中,百年古树有450余棵,种类以软儿梨为主,还有冬果、马奶头、窝梨等。近年来,碾伯街道充分挖掘辖区内景区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和旅游扶贫等项目,改善村居环境,发展旅游产业。

  2016年至今,下寨村“梨花节”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接待游客达60万余人,实现旅游总收入共计1000多万元,带动农户年增收600多万元。

QQ图片20240418060839民和的桃花灼灼。石延寿 摄

  以花为媒 挖潜力

  如何充分挖掘“赏花经济”潜力,让“赏花+”的花期更久、花事更盛?贵德县尕让乡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坐落于贵德县东北部的尕让乡依山傍水,是远近闻名的“赏花网红地”。每岁春来,花事繁盛,满村杏花、梨花盛开,色如云霞。花期一到,便有游客寻芳而至,赏花踏青。

  说起贵德县尕让乡的文旅发展,乡长张伟东介绍,依托独特的山水景观资源优势,尕让乡以山水田园风光和文旅一体化为主线,整合各类资金,按照“一环两线”的发展思路,打造了以大滩村(宗喀拉则)—千户—大磨—尕让集镇(尕让面片)—关加—松巴—阿什贡—二连—黄河滩—蓆芨滩10个村为重要支点的乡村旅游环线,提档松巴乡村旅游示范村配套设施,加快推动阿言麦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关加村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为优化赏花、旅游体验,尕让乡以旅游景区景点改造提升为首位,以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为契机,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按照“一环两线”的发展思路,把现代旅游元素融入景区提档升级,紧密串联沿线景区景点,建设观景台、露营地、旅游公厕等基础配套设施,做到规划高标准、发展有空间、建设分步骤。

  同时,全面推进阿言麦文化体验区、松巴民俗村等农文旅产业发展,对景区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改造,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城乡建设统筹考量,实施旅游配套建设项目,配置均质化的旅游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

  世外桃源般的尕让乡松巴村不仅古树、“神泉”出名,历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个黄河岸边的小村子,有着酿制酩馏酒的传统。在漫长的岁月里,松巴人勤劳乐观,在牧养耕种之余,他们把青稞用温暖的灶火与清冽的泉水酿成醇香的酩馏酒,氤氲的酒香,尽显美好。

  采访时,记者偶遇几位远道而来的摄影爱好者,他们刚刚拍完村庄的风姿,听说这里有千年古树和“神泉”,便找了来。“出游不仅为了乐趣,更是为了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这里真的很美,我们不虚此行。”

  近年来,青海各地以花为媒,串联融合“农、文、旅、体、商、演”等多种要素,以“赏花+”拉动春日旅游再上新台阶。同时,推动重点景区研学游、乡村游、夜间游、露营地等多种业态,精心打造网红打卡地,发展全域旅游,提振文旅消费,让广大群众和游客乐享高原醉人春意,在浪漫花海中享受“诗与远方”。

QQ图片20240418060846贵德县河阴镇红柳滩村的油菜花进入盛开期。宋翠茹 摄
推荐阅读
2024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举行 陈刚吴晓军参加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全球企业共享消博会 青海企业靠产品“圈粉”
青海尖扎:“鹿鸣课堂”第三季首站开讲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美丽乡村就是我们的幸福家园”
西宁市开展植树护绿青春志愿服务活动
24H热点
西宁首次举办“12345有诉必应马上办”开放日活动 ...
今年丁香花期比往年早10天
2024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举行 陈刚吴晓军参加
【绿化国土 美化家园】“植”此青绿 共筑绿色家园
平安“杏福岭”杏花文化旅游周启动
【经济聚焦】“赏花经济”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做温暖前行的“一颗钉”——记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唱响和谐赞歌 团结奋斗力量
【乡村振兴在青海】村集体经济“百花齐放”
【祖国好 家乡美】“美丽乡村就是我们的幸福家园”
热点图片
西宁首次举办“12345有诉必应马上办”开放日活动 开“窗”问民意 答好民生卷
西宁首次举办“12345...
今年丁香花期比往年早10天
今年丁香花期比往年...
2024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举行 陈刚吴晓军参加
2024年春季义务植树...
【绿化国土 美化家园】“植”此青绿 共筑绿色家园
【绿化国土 美化家园...
平安“杏福岭”杏花文化旅游周启动
平安“杏福岭”杏花...
【经济聚焦】“赏花经济”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经济聚焦】“赏花...
做温暖前行的“一颗钉”——记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青海国投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业务员朱明贞
做温暖前行的“一颗...
唱响和谐赞歌 团结奋斗力量
唱响和谐赞歌 团结奋...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经济聚焦】“赏花经济”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青海日报
2024-04-18 08:5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经济聚焦】“赏花经济”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青海日报
2024-04-18 08:5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经济聚焦】“赏花经济”激活高原文旅“春水”

  • 2024-04-18 08:59:53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40418060814贵德梨花。宋翠茹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民和的桃花,贵德的梨花,化隆的杏花……从三月中旬起,踏春赏花成为青海人外出游玩消费的热门选择。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赏花经济”热度在线,仅清明假期,赏花类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391%。

  伴随“赏花经济”持续升温,青海省大力推进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逐渐形成“农旅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产业格局。全省各地以花为媒,创新融合农家乐、采摘等多种业态,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转型,打造集休闲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链,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全新体验。

  如今,热闹“花事”从枝头到村民腰包,让村民实现增收。

QQ图片20240418060822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桥头村的梨花开了。石延寿 摄

  以花增色 春意浓

  春有约,花不误。4月15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青海省春季文化旅游系列活动暨海南·贵德第十八届黄河文化旅游季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拉开帷幕。

  梨花盛放,和春而来,美丽的贵德迎来一年一度的“顶流时刻”,一场美好的“赏春之旅”正式出发。

  赏梨花,可以是一场专程赶赴的视觉盛宴,也可以是一次田园的惊艳偶遇。开幕当日,记者来到贵德县黄河奇石苑,沿着曲径漫步,洁白的梨花竞相绽放,分外美丽,令人赞叹不绝。游客纷纷拿出手机与花合影,还有很多摄影爱好者扛着“长枪短炮”,寻找心仪的角度进行拍摄。

  春风扑面,梨花胜雪,簇簇吐芳,如此唯美的画面不由使人想起古人穆清叔“共饮梨树下,梨花插满头。清香来玉树,白蚁泛金瓯”的诗句来。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如今,贵德已成为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沃土,农业种植转换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整个旅游市场繁花似锦。

  在青海,像贵德这样的花海美景如春花一样绽放,足以承包人们整个春天的出行赏花。

  今春,海东市各大景区花开烂漫,客流如织。据了解,海东市春季赏花客流结构以省内游客为主,城市休闲游、近郊周边游比例上升,家庭自驾游成为旅游市场主力。

  人们纷纷外出踏青、赏花,双树村、红光村、班彦村等红色教育基地成为“红色游”热门首选,“民俗文化”成为引领假日的别样风景。

  海东市聚焦全省“一芯一环多带”生态旅游布局,着力打造以乐都梨花、民和桃花、互助杜鹃花、化隆杏花等特色资源为核心的春季特色旅游品牌,形成环乡村旅游集聚区、环城乡村旅游集聚带。

  人间四月,芳菲肆意。一棵棵、一簇簇、一朵朵、一片片、一层层……全省各地游客踏青赏花,相约走进美丽村庄,走进田园画卷,尽享馥郁芳香,放飞愉悦心情。

QQ图片20240418060831小朋友在贵德县河阴镇红柳滩村的亲子乐园玩耍。宋翠茹 摄

  以花致富 好景长

  贵德梨花久负盛名。一年一度的黄河文化旅游季盛开在花季,不仅成为地方文旅的响亮品牌,而且成为青海推进乡村旅游经济的重要载体。

  以花为媒,越来越多的村民开起农家餐馆、民宿、采摘园……有力促进了就地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4月15日,记者走进贵德县河阴镇红柳滩村,眼前一片片洁白的梨花,如云似雪。远远望去,油菜花连绵成片,在微风中泛起金色波浪,与胡杨树交相辉映,扮靓田园风光,尽显生态之美。前来踏青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徜徉于花海拍照“打卡”,陶醉在春日乡村的美好风光里。

  “十年前,我还是河阴镇的大学生村官,初到这里时,感觉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庄,村民生活条件一般。今年3月,再次来到这里时,感觉小村庄已经发展起来了,和过去真是不一样了!”如今任河阴镇党委副书记的李燕十分感慨。

  赏花的人多了,农家餐馆、民宿也随繁花一道,在小村庄内次第“盛开”。“节假日来玩的游客很多,到我们这里吃饭的人也多,最高一天的纯利润有1000多块钱哩!”红柳滩村蜜蜂农家院的老板告诉记者。

  身处黄河岸边的红柳滩村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色,依托赏花经济的发展,当地村民获得了良好收益。此外,采摘园也是人们选择在这里体验农耕生活的好去处。烧烤、露营、康养、垂钓、游玩一体化,红柳滩村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已成为集生态养生、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休闲垂钓、亲子乐园、民俗风情体验、农耕文化艺术传播等产业链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村。2023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万元。

  “向‘沉浸式’方向深耕‘赏花经济’,围绕赏花目的地,我们引导各村村民从事农家乐菜馆、农副产品销售、农家民宿、生态养殖种植等附加产业,形成了‘油菜花经济圈’,为乡村增添色彩,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新亮点。”贵德县河阴镇党委书记苏胜告诉记者。

  贵德县河阴镇结合乡村振兴,立足特色优势,以花致富,以节邀客,探索“赏花+采摘”“赏花+露营”等旅游多元化模式,积极构建观赏游玩、采摘加工、文化休闲等新业态,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赏花经济新路径逐渐清晰。

  为了提高“花海”含金量,延长赏花产业链,聚人气、促消费、增收入,河阴镇大力完善各村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接待能力,让“好花常开,好景常在”。

  放眼青海,“以花致富”的还有河湟地区。

  日前,记者走进海东市乐都区碾伯街道下寨村艺术节举办现场,仿佛置身于梨花的海洋。

  碾伯街道下寨村软梨种植历史已有200多年,现有各种梨树15000余棵。其中,百年古树有450余棵,种类以软儿梨为主,还有冬果、马奶头、窝梨等。近年来,碾伯街道充分挖掘辖区内景区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和旅游扶贫等项目,改善村居环境,发展旅游产业。

  2016年至今,下寨村“梨花节”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接待游客达60万余人,实现旅游总收入共计1000多万元,带动农户年增收600多万元。

QQ图片20240418060839民和的桃花灼灼。石延寿 摄

  以花为媒 挖潜力

  如何充分挖掘“赏花经济”潜力,让“赏花+”的花期更久、花事更盛?贵德县尕让乡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坐落于贵德县东北部的尕让乡依山傍水,是远近闻名的“赏花网红地”。每岁春来,花事繁盛,满村杏花、梨花盛开,色如云霞。花期一到,便有游客寻芳而至,赏花踏青。

  说起贵德县尕让乡的文旅发展,乡长张伟东介绍,依托独特的山水景观资源优势,尕让乡以山水田园风光和文旅一体化为主线,整合各类资金,按照“一环两线”的发展思路,打造了以大滩村(宗喀拉则)—千户—大磨—尕让集镇(尕让面片)—关加—松巴—阿什贡—二连—黄河滩—蓆芨滩10个村为重要支点的乡村旅游环线,提档松巴乡村旅游示范村配套设施,加快推动阿言麦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关加村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项目建设。

  为优化赏花、旅游体验,尕让乡以旅游景区景点改造提升为首位,以打造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为契机,以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按照“一环两线”的发展思路,把现代旅游元素融入景区提档升级,紧密串联沿线景区景点,建设观景台、露营地、旅游公厕等基础配套设施,做到规划高标准、发展有空间、建设分步骤。

  同时,全面推进阿言麦文化体验区、松巴民俗村等农文旅产业发展,对景区沿线环境进行综合改造,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城乡建设统筹考量,实施旅游配套建设项目,配置均质化的旅游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

  世外桃源般的尕让乡松巴村不仅古树、“神泉”出名,历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这个黄河岸边的小村子,有着酿制酩馏酒的传统。在漫长的岁月里,松巴人勤劳乐观,在牧养耕种之余,他们把青稞用温暖的灶火与清冽的泉水酿成醇香的酩馏酒,氤氲的酒香,尽显美好。

  采访时,记者偶遇几位远道而来的摄影爱好者,他们刚刚拍完村庄的风姿,听说这里有千年古树和“神泉”,便找了来。“出游不仅为了乐趣,更是为了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这里真的很美,我们不虚此行。”

  近年来,青海各地以花为媒,串联融合“农、文、旅、体、商、演”等多种要素,以“赏花+”拉动春日旅游再上新台阶。同时,推动重点景区研学游、乡村游、夜间游、露营地等多种业态,精心打造网红打卡地,发展全域旅游,提振文旅消费,让广大群众和游客乐享高原醉人春意,在浪漫花海中享受“诗与远方”。

QQ图片20240418060846贵德县河阴镇红柳滩村的油菜花进入盛开期。宋翠茹 摄
作者 宋翠茹 倪晓颖
编辑:张小千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