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乡村振兴在青海】家门口的乡村“幸福工厂”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 俊 祁晓翠
发布时间:2024-04-21 09:04:20
编辑:曹茂山
“幸福工厂”里生产订单。陈俊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哒哒哒、哒哒哒……”4月17日上午,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在海东市平安区小峡街道石家营村,宽阔明亮的车间内此起彼伏的缝纫机工作声和工人的说笑声交织,裁剪、熨烫、缝纫、平整……工人们正在赶制学生的春季校服,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与春季旺盛的生机相映成趣。

  “自从村里办了这个服装厂,我在家门口就业了。这里工作时间自由,能够照顾老人和孩子,每个月工资有两三千元,工作环境也很好,我自己特别满意。”石家营村脱贫户俞菊贤高兴地说。

  俞菊贤所说的服装厂是石家营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实体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体经济项目。

  石家营村是典型的拆迁安置村,受种种条件和资源限制,农民产业发展潜力受限,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孩子和部分妇女。

  如何利用闲置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考题”。

  “经过多次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辖区学校的校服订单需求量大,服装加工项目风险低、可行性强。而村中闲置的房屋比较多,党员和群众代表集思广益,把二者巧妙结合,区上和街道办大力支持,我们的服装加工厂便如火如荼开起来了,广大群众把党的恩情永远记在心间。”石家营村党支部书记贺文安介绍。

  贺文安被推选为服装厂项目运营负责人,石家营村党支部协调项目申报,在多部门联审评估后,缝纫机、锁钉等设备陆续入厂,乡村服装加工厂应运而生,创新探索的“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更是让石家营村集体经济焕发出新活力。

  “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到校服样式寄样打版,再到服装质量质检送检,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实现了从服装产业‘零基础’到产业发展‘熟路子’的转变。”贺文安介绍,自2023年9月试运营以来,石家营服装厂承接平安区幼儿园、初高中学校校服订单3000余套,营业收益5.9万元。两条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盘活空闲房屋资产约500平方米,就近就地吸纳40余名妇女群众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今年,石家营村不少妇女都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门口”当起了缝纫工。村民张廷琴说:“来村上的服装厂上班,不仅学到了缝纫手艺,也有不错的收入。”

  此前,小峡街道党工委积极与平安区就业部门对接,及时举办缝纫机技术培训班,组织石家营村村“两委”干部及部分缝纫机技术工赴外县区实地观摩学习,邀请省外技术工程师现场对服装加工技术进行一对一指导提升缝纫技术,通过线上学习培训等方式巩固技术经验,及时帮助服装厂更新经营理念。

熟练使用缝纫设备。陈俊 摄

  “经过岗前培训和实操锻炼,现在大家可以很熟练地使用缝纫设备。我们还建立了帮带机制和奖励机制,村民积极性很高,技术越来越好。除了本地学校的校服订单,今年还接到了外地的工装订单,这条路子走对了,产业前景比较广阔。”贺文安说。

  “产业培育重在因地制宜,在石家营村发展乡村服装产业,前期投入小、风险低、见效快、无污染,充分利用了城中村人力资源、区位、交通、市场等比较优势,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和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了群众致富增收和集体经济壮大互保共赢。”小峡街道办主任吕海涛说。

  “建立五项联系帮扶机制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由县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包片领导、包村干部、联姻单位共同帮扶,把党组织优越性和群众积极性凝聚到产业发展上来。”平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友谊介绍,平安区从行业部门遴选人才组建“专家服务队”,采取项目化推进方式培育实体经济项目,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据了解,平安区大力实施村集体“消薄增效”行动,支持村集体在实体经济领域创新发展。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电竞宾馆、室内垂钓园、康养中心、家政服务、自助洗车等一批实体产业项目落地,全区村集体经济实体产业由6个增至43个,年收益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消除,年收益50万元以上的强村同比增长100%。通过成立“强村公司”破解发展资源“小、碎、散”问题,累计为村集体增收140余万元。

推荐阅读
陈刚在海西州格尔木市调研
2024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举行 陈刚吴晓军参加
青海“4·26”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宣传活动启动
青海省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巡展巡演正式启动
省委宣传部2024年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成绩通知
关于征集第六届互联网辟谣优秀作品的通知
青海西宁:“市长请你喝春天里的第一杯甜醅”
果洛:春风行动推进组团式就业向“新”发展
24H热点
青海同仁:“牧光储”光伏项目提速加力保进度
青海湖开湖迎宾来
【绿化国土 美化家园】为绿充“植” 共“树”未来
青海首季经济“成绩单”出炉:透过两个维度看经济...
西宁市新宁路即将迎来新变化
【祖国好 家乡美】春到河湟城 文旅添新彩
【祖国好 家乡美】民和县隆治乡:梨花盛放迎客来
【祖国好 家乡美】在家乡温暖怀抱里重启美好生活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以“文...
2024年春季义务植树活动举行 陈刚吴晓军参加
热点图片
青海同仁:“牧光储”光伏项目提速加力保进度
青海同仁:“牧光储...
青海湖开湖迎宾来
青海湖开湖迎宾来
【绿化国土 美化家园】为绿充“植” 共“树”未来
【绿化国土 美化家园...
青海首季经济“成绩单”出炉:透过两个维度看经济发展有“韧劲”有“活力”
青海首季经济“成绩...
西宁市新宁路即将迎来新变化
西宁市新宁路即将迎...
【祖国好 家乡美】春到河湟城 文旅添新彩
【祖国好 家乡美】春...
【祖国好 家乡美】民和县隆治乡:梨花盛放迎客来
【祖国好 家乡美】民...
【祖国好 家乡美】在家乡温暖怀抱里重启美好生活
【祖国好 家乡美】在...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家门口的乡村“幸福工厂”

青海日报
2024-04-21 09:0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家门口的乡村“幸福工厂”

青海日报
2024-04-21 09:0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乡村振兴在青海】家门口的乡村“幸福工厂”

  • 2024-04-21 09:04:20
  • 来源:青海日报
“幸福工厂”里生产订单。陈俊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哒哒哒、哒哒哒……”4月17日上午,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在海东市平安区小峡街道石家营村,宽阔明亮的车间内此起彼伏的缝纫机工作声和工人的说笑声交织,裁剪、熨烫、缝纫、平整……工人们正在赶制学生的春季校服,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与春季旺盛的生机相映成趣。

  “自从村里办了这个服装厂,我在家门口就业了。这里工作时间自由,能够照顾老人和孩子,每个月工资有两三千元,工作环境也很好,我自己特别满意。”石家营村脱贫户俞菊贤高兴地说。

  俞菊贤所说的服装厂是石家营村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自主发展实体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实体经济项目。

  石家营村是典型的拆迁安置村,受种种条件和资源限制,农民产业发展潜力受限,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孩子和部分妇女。

  如何利用闲置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收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道“考题”。

  “经过多次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辖区学校的校服订单需求量大,服装加工项目风险低、可行性强。而村中闲置的房屋比较多,党员和群众代表集思广益,把二者巧妙结合,区上和街道办大力支持,我们的服装加工厂便如火如荼开起来了,广大群众把党的恩情永远记在心间。”石家营村党支部书记贺文安介绍。

  贺文安被推选为服装厂项目运营负责人,石家营村党支部协调项目申报,在多部门联审评估后,缝纫机、锁钉等设备陆续入厂,乡村服装加工厂应运而生,创新探索的“党支部+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更是让石家营村集体经济焕发出新活力。

  “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到校服样式寄样打版,再到服装质量质检送检,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实现了从服装产业‘零基础’到产业发展‘熟路子’的转变。”贺文安介绍,自2023年9月试运营以来,石家营服装厂承接平安区幼儿园、初高中学校校服订单3000余套,营业收益5.9万元。两条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盘活空闲房屋资产约500平方米,就近就地吸纳40余名妇女群众就业,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今年,石家营村不少妇女都没有选择外出打工,而是在“家门口”当起了缝纫工。村民张廷琴说:“来村上的服装厂上班,不仅学到了缝纫手艺,也有不错的收入。”

  此前,小峡街道党工委积极与平安区就业部门对接,及时举办缝纫机技术培训班,组织石家营村村“两委”干部及部分缝纫机技术工赴外县区实地观摩学习,邀请省外技术工程师现场对服装加工技术进行一对一指导提升缝纫技术,通过线上学习培训等方式巩固技术经验,及时帮助服装厂更新经营理念。

熟练使用缝纫设备。陈俊 摄

  “经过岗前培训和实操锻炼,现在大家可以很熟练地使用缝纫设备。我们还建立了帮带机制和奖励机制,村民积极性很高,技术越来越好。除了本地学校的校服订单,今年还接到了外地的工装订单,这条路子走对了,产业前景比较广阔。”贺文安说。

  “产业培育重在因地制宜,在石家营村发展乡村服装产业,前期投入小、风险低、见效快、无污染,充分利用了城中村人力资源、区位、交通、市场等比较优势,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民和富余劳动力就业,实现了群众致富增收和集体经济壮大互保共赢。”小峡街道办主任吕海涛说。

  “建立五项联系帮扶机制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由县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包片领导、包村干部、联姻单位共同帮扶,把党组织优越性和群众积极性凝聚到产业发展上来。”平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友谊介绍,平安区从行业部门遴选人才组建“专家服务队”,采取项目化推进方式培育实体经济项目,协调工商、税务等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据了解,平安区大力实施村集体“消薄增效”行动,支持村集体在实体经济领域创新发展。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电竞宾馆、室内垂钓园、康养中心、家政服务、自助洗车等一批实体产业项目落地,全区村集体经济实体产业由6个增至43个,年收益5万元以下薄弱村全面消除,年收益50万元以上的强村同比增长100%。通过成立“强村公司”破解发展资源“小、碎、散”问题,累计为村集体增收140余万元。

作者 陈 俊 祁晓翠
编辑:曹茂山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