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各地
西宁市在青藏高原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晴空
发布时间:2024-05-17 07:33:10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是西宁市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中心城市的一次飞跃!5月15日,随着湟中区最后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场拦隆口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式关停,西宁市1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停止使用,全市五区两县原生垃圾分批有序转入新建成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标志着西宁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结束了卫生填埋的历史,全面进入焚烧发电处理新阶段,在青藏高原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近年来,西宁市城市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垃圾综合治理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提升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能力的工作要求,坚决扛牢保护生态环境政治责任,积极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立足五个中心城市定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实现全域生活垃圾“零填埋”

  西宁市城管局深入基层,充分调研,征求意见建议,形成《关于湟中区、大通县、湟源县及甘河工业园区生活垃圾转为焚烧处理》的调研报告,提交市政府研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推进,分管领导深入一线,多次召开城管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工作,明确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各县区及园区充分研判辖区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存在问题,及时补齐短板弱项。各县区各部门同题共答,通力配合,在完成主城区生活垃圾转厂焚烧处理的基础上,市城管局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顺利完成湟源县、甘河工业园区、大通县、湟中区全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生活垃圾变身绿色资源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系统全面治理,西宁市率先在全省建成投运3000吨/日处理规模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理生活垃圾54.27万吨,总发电量达2.82亿千瓦时;累计处理飞灰1.2万吨,处置炉渣11.09万吨,提炼金属4800吨;筛分尾砂10.47万吨,制作环保砖65.5万块,实现碳减排28.07万吨。目前,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78%,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全处理、再回收、再利用,有力提升了全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重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西宁市城管局通过优化主城区生活垃圾“环卫车辆直收直运”和“垃圾中转站梯次转运”模式,不断调整加强大通县、湟源县、湟中区的收集转运力量,农村地区“户集村收、县区转运、焚烧处理”模式成效初显。各县区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财政投入,优化车辆及人员配置,加快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解决全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转型后面临的环卫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垃圾运输能力不足等困难,全面形成生活垃圾产生到末端处理全过程的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链条式管理体系。

  下一步,全市城管环卫部门将按照“一场一策、分类实施”及“宜改则改、宜转则转、宜封则封”的原则,加快推进现有1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转型工作,3座库容充盈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将转为应急填埋场所或其他一般固废专用填埋场所,切实保障应急处置需求。市城管局将深入各县区督导检查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转运情况,确保全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以开展生活垃圾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为载体,加大对私拉乱倒和不按规定收集、运输、处理生活垃圾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确保全市生活垃圾全收集全转运全焚烧处置。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陈刚吴晓军与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一行座谈
青海省启动晶硅、锂电产业零碳标准体系研究
青海西宁:税动力助城市文旅“流量”变“增量”
“石榴花开在青海”主题征文启事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3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西宁市与京东集团签订合作协议
青海海西:金融“活水”润泽小微企业
24H热点
青海海东:多点发力扶持个体工商户扩量提质
青海海西:金融“活水”润泽小微企业
【乡村振兴在青海】绿水绕村流 枝头花正俏
青海省首个现代家政培训学校在互助成立
青海海东:灾后“尊老爱幼”模范户“卫生家庭”示...
玉树市综合产业创业物流园区开园
青海泽库县举办阿尼玛卿民俗文化旅游节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青超联赛”海北州准备好了
青海西宁市城北区今年将改造36个老旧小区
西宁市全力打好旅游旺季“交通保卫仗”
热点图片
“奔跑吧!东区好少年”
“奔跑吧!东区好少年”
话剧《家》在西宁上演
话剧《家》在西宁上演
飞针走线传承千年技艺——“非遗在青海”系列报道之二
飞针走线传承千年技...
【乡村振兴在青海】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在青海】...
【祖国好 家乡美】泉水叮咚奏响致富曲
【祖国好 家乡美】泉...
【经济聚焦】走进大通县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看民企如何向“新”向“质”蓄力发展
【经济聚焦】走进大...
【乡村振兴在青海】乡村变形记
【乡村振兴在青海】...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陈永红16年不离不弃照顾失能丈夫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西宁市在青藏高原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西宁晚报
2024-05-17 07:3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西宁市在青藏高原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西宁晚报
2024-05-17 07:3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西宁市在青藏高原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 2024-05-17 07:33:10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是西宁市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中心城市的一次飞跃!5月15日,随着湟中区最后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场拦隆口生活垃圾填埋场正式关停,西宁市1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全部停止使用,全市五区两县原生垃圾分批有序转入新建成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处理,标志着西宁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结束了卫生填埋的历史,全面进入焚烧发电处理新阶段,在青藏高原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近年来,西宁市城市管理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省情定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垃圾综合治理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对提升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能力的工作要求,坚决扛牢保护生态环境政治责任,积极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立足五个中心城市定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面实现全域生活垃圾“零填埋”

  西宁市城管局深入基层,充分调研,征求意见建议,形成《关于湟中区、大通县、湟源县及甘河工业园区生活垃圾转为焚烧处理》的调研报告,提交市政府研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推进,分管领导深入一线,多次召开城管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工作,明确工作“路线图”“时间表”。各县区及园区充分研判辖区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存在问题,及时补齐短板弱项。各县区各部门同题共答,通力配合,在完成主城区生活垃圾转厂焚烧处理的基础上,市城管局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顺利完成湟源县、甘河工业园区、大通县、湟中区全域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生活垃圾变身绿色资源

  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系统全面治理,西宁市率先在全省建成投运3000吨/日处理规模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理生活垃圾54.27万吨,总发电量达2.82亿千瓦时;累计处理飞灰1.2万吨,处置炉渣11.09万吨,提炼金属4800吨;筛分尾砂10.47万吨,制作环保砖65.5万块,实现碳减排28.07万吨。目前,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78%,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全处理、再回收、再利用,有力提升了全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重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西宁市城管局通过优化主城区生活垃圾“环卫车辆直收直运”和“垃圾中转站梯次转运”模式,不断调整加强大通县、湟源县、湟中区的收集转运力量,农村地区“户集村收、县区转运、焚烧处理”模式成效初显。各县区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财政投入,优化车辆及人员配置,加快垃圾中转站升级改造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解决全市生活垃圾处理模式转型后面临的环卫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垃圾运输能力不足等困难,全面形成生活垃圾产生到末端处理全过程的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链条式管理体系。

  下一步,全市城管环卫部门将按照“一场一策、分类实施”及“宜改则改、宜转则转、宜封则封”的原则,加快推进现有15座生活垃圾填埋场转型工作,3座库容充盈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将转为应急填埋场所或其他一般固废专用填埋场所,切实保障应急处置需求。市城管局将深入各县区督导检查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转运情况,确保全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以开展生活垃圾综合整治专项行动为载体,加大对私拉乱倒和不按规定收集、运输、处理生活垃圾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确保全市生活垃圾全收集全转运全焚烧处置。

作者 晴空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