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叮当叮当……”7月8日,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城格萨尔商业街一家名为“尖措银饰”的店铺,器具撞击发出的响声回荡在整个商店内。
工作台前,藏式银器制作技艺县级传承人龙藏尖措娴熟地拿起锤子和錾子,上下左右一阵敲凿,不一会儿,手中的银器上就呈现出凹凸有致的精美图案。
藏式银器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普遍存在于我国西部,特别是在西南地区集中分布,而在海南州各县这项技艺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把一块普通的银板变成精美的饰品,锻造是根本。藏式银器的锻制技艺,以錾刻和拉丝工艺为重中之重。錾刻,就是用手腕掌控着一把小锤和不同种类的錾子不停地在银子上敲击。敲击的力度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力度均匀、一气呵成,方能錾刻出精美的图案。拉丝,就是把一根根银条打细,最后要拉到细如针线的程度。
“我们的银器制作分为藏传工艺品、生活用品、服装饰品和首饰四大类,每一大类里面又包含几十余种小类。小到一对耳环,大到一把宝剑,其制作流程要经过熔化、锻打及花丝等9道工序。”龙藏尖措介绍,藏式银器锻制工艺工序繁多、耗时长,纹路和线条为纯手工制作,需要匠人极大的耐心与独特的艺术灵感。
龙藏尖措出生于兴海县唐乃亥乡沙那村,家中祖辈三代都是银饰匠人。“过去,村里谁家有需求,就把整套制作工具搬去现场制作。家族的手艺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工坊成为龙藏尖措最大的愿望。
2008年,龙藏尖措用多年积攒下的收入,在兴海县城租了一间20平方米的店面,做起银器加工生意。凭借精湛的手艺和辛勤的努力,他的店铺逐渐小有名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前来锻造银器。
“我平时喜欢琢磨,这些年,随着青海旅游日趋火爆,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走进我的小店,这让我有了更深入地思考。”龙藏尖措认为,技艺最好的传承,就是让它“活”在市场中,而鼓励和吸引更多人加入藏式银器制作行列是实现这一想法的好办法。
2013年,龙藏尖措创建兴海县尖措藏文化银饰艺术有限公司,先后投资近3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产品档次,并建立起藏式银器展示、销售、体验门店。目前,龙藏尖措已被任命为兴海县商业街联合党支部书记,作为藏式银器制作技艺的领头人,他以推介创新民族饰品文化为抓手,将藏式银器制作技艺与兴海县民族特色文化及现代化元素相融合,长期义务为当地群众开展帮扶培训,通过网络销售、线下工坊销售,带动百余人实现“家门口”赚钱。
“在家门口打工,既能陪伴家人,又能学手艺挣钱,这对我来说就是幸福。”36岁的党建蓉跟随龙藏尖措学习多年,目前已是公司一名员工。
近年来,在兴海以非遗工坊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不仅是活态的文化传承,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全县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技能带领作用,鼓励支持建设非遗帮扶就业工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引入“非遗工坊+旅游”“非遗工坊+民宿”等多元经营思维,不仅增强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也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