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秀麻乡德格村离县城75公里,山路曲折难走。为解决山路阻隔求学难的问题,教师吉多加从乡镇小学离职,返乡自费开办德格幼儿园,带领村里的孩子探索求学路。
吉多加曾是秀麻乡斗后索小学的教师。2010年,为了家乡教育,他放弃斗后索小学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
(一)
7月的德格村风景优美,漫山遍野的鲜花娇羞艳丽,站在山顶,云雾缭绕,偶有狐狸从眼前飞速溜走,宛如置身童话世界。
这条风景优美的路并不好走。从同德县城出发,汽车行驶3小时,穿越3座大山,经过几十条陡峭、蜿蜒的山路才能到德格村。进入村里,再往深山里走几十分钟,便到了吉多加所在的德格幼儿园。
德格幼儿园坐落在山脚下,教学楼和干净的塑胶操场,是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天地,进入教室,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在这辽阔的草原上,吉多加夫妻二人不辞辛苦,将所有精力、热情与执着都倾注在幼儿教育上,为深山牧区的孩子照亮前行的道路。吉多加说,自己原本在斗后索小学当老师,每个寒暑假回到家乡发现,这里没有幼儿园,因为山路难走,冬天下雪、夏天下雨,道路打滑无法行走,孩子们到县城上学很不方便。
“不能让教育断层,如果不读书,孩子们将来怎么办?”吉多加意识到,村里需要幼儿园。他果断辞职回到家乡,着手办学事宜。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吉多加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
(二)
“扎西,你的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送到我这里吧,我给他们教书。”每天清晨,吉多加匆匆出门,奔赴在招生的路上,徒步好几个小时,挨家挨户上门,给乡亲们做思想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招生工作宛如隐匿于浓雾中的灯火,微弱而无助,吉多加的每一份努力如同石子投入大海,仅泛起几圈微小的涟漪。
德格村有320户1500人,适龄入学的孩子有很多,但是一个月下来,最后只有7名家长送孩子到吉多加的家里上课。
既然选择前方,就要风雨兼程。从此,吉多加的4间屋子成了教学点。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村里的木匠锯出的木板涂上墨汁制作的黑板,就是教学用的全部家当。将木棍当作直尺,粉笔盒就是长方体,屋顶房架就是三角形……吉多加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批改作业、自学提升,周末又忙着家访,动员孩子们去读书。放假时,闲不住的吉多加就修补破损的桌椅。
努力就会有收获,2011年,他的学生从7人增加至55人,问题也随之而来,狭小的房间挤不下那么多人,吉多加决定搭建帐篷用来教学。而他的妻子斗措加的任务更重了,她要为55个孩子做午饭。
“哪来那么多粮食?”问题又难住了这对善良的夫妻。
唐谷镇的才让东周、拉玛杰、才让达杰3位老板得知此事,专门联系到吉多加,表示他们愿意长期帮助他,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点滴力量。
自费教55名学生读书,开支确实很大,吃饭、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每道“题”都是难题。
吉多加和妻子利用寒暑假去挖虫草、当木匠,挣钱为学生们购置学习用品和米面油。
5年间,吉多加的做法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学生们读满3年幼儿园后,便被家长主动送到县城上小学。
在此期间,吉多加考上省民族歌舞团的工作。但一想到自己走了,村里的孩子就没法上幼儿园,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还是选择留下来。
“村里的人总说,把学生交给老师,就一切听从老师的管理。孩子们也很喜欢老师,课后都喜欢围着老师问东问西。当时我们对外面的世界也知之甚少,但为了孩子们,我们愿意去学习、去提升,以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我们自己就是山里人,知道山里孩子缺什么,愿意尽己所能去帮他们弥补,哪怕这些东西在山外的人看来微不足道。”吉多加说。
(三)
2015年是令吉多加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教育部门下发文件,要在德格村修建幼儿园。这一年,他的3名学生也顺利考入海南州高级中学。
德格村地势起伏较大、陡坡较多,但幼儿园的选址需要平坦,这意味着要征用牧民家的草场。
“我愿意免费让出我家的草场。”最终,吉多加将自家草场让出来,修建了这所幼儿园。3层小楼的幼儿园温馨又漂亮,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他说:“我的草场有0.7公顷,位置很好,适合修建幼儿园,让出来是应该的。”
舍弃自己的利益,成就大爱,吉多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平凡人也可以手举烛光,照亮他人。
近年来,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当地政府在德格村帮扶修建垃圾填埋场,吉多加又将自家最后一块草场免费让出来,建成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场。
如今的吉多加,没有牛羊,没有草场,只有1个身份,那就是德格幼儿园园长,园里的老师人数也逐渐增加。15年间,他教出的学生有21名考上了大学,还有一部分出去创业,用知识改变着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