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祖国好 家乡美】草原深处 烛光闪耀
作者:马璞馨
发布时间:2024-07-19 11:18:34
编辑:李娜
QQ图片20240719061432吉多加开办的幼儿园。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秀麻乡德格村离县城75公里,山路曲折难走。为解决山路阻隔求学难的问题,教师吉多加从乡镇小学离职,返乡自费开办德格幼儿园,带领村里的孩子探索求学路。

  吉多加曾是秀麻乡斗后索小学的教师。2010年,为了家乡教育,他放弃斗后索小学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

  (一)

  7月的德格村风景优美,漫山遍野的鲜花娇羞艳丽,站在山顶,云雾缭绕,偶有狐狸从眼前飞速溜走,宛如置身童话世界。

  这条风景优美的路并不好走。从同德县城出发,汽车行驶3小时,穿越3座大山,经过几十条陡峭、蜿蜒的山路才能到德格村。进入村里,再往深山里走几十分钟,便到了吉多加所在的德格幼儿园。

  德格幼儿园坐落在山脚下,教学楼和干净的塑胶操场,是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天地,进入教室,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在这辽阔的草原上,吉多加夫妻二人不辞辛苦,将所有精力、热情与执着都倾注在幼儿教育上,为深山牧区的孩子照亮前行的道路。吉多加说,自己原本在斗后索小学当老师,每个寒暑假回到家乡发现,这里没有幼儿园,因为山路难走,冬天下雪、夏天下雨,道路打滑无法行走,孩子们到县城上学很不方便。

  “不能让教育断层,如果不读书,孩子们将来怎么办?”吉多加意识到,村里需要幼儿园。他果断辞职回到家乡,着手办学事宜。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吉多加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

  (二)

  “扎西,你的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送到我这里吧,我给他们教书。”每天清晨,吉多加匆匆出门,奔赴在招生的路上,徒步好几个小时,挨家挨户上门,给乡亲们做思想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招生工作宛如隐匿于浓雾中的灯火,微弱而无助,吉多加的每一份努力如同石子投入大海,仅泛起几圈微小的涟漪。

  德格村有320户1500人,适龄入学的孩子有很多,但是一个月下来,最后只有7名家长送孩子到吉多加的家里上课。

  既然选择前方,就要风雨兼程。从此,吉多加的4间屋子成了教学点。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村里的木匠锯出的木板涂上墨汁制作的黑板,就是教学用的全部家当。将木棍当作直尺,粉笔盒就是长方体,屋顶房架就是三角形……吉多加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批改作业、自学提升,周末又忙着家访,动员孩子们去读书。放假时,闲不住的吉多加就修补破损的桌椅。

  努力就会有收获,2011年,他的学生从7人增加至55人,问题也随之而来,狭小的房间挤不下那么多人,吉多加决定搭建帐篷用来教学。而他的妻子斗措加的任务更重了,她要为55个孩子做午饭。

  “哪来那么多粮食?”问题又难住了这对善良的夫妻。

  唐谷镇的才让东周、拉玛杰、才让达杰3位老板得知此事,专门联系到吉多加,表示他们愿意长期帮助他,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点滴力量。

  自费教55名学生读书,开支确实很大,吃饭、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每道“题”都是难题。

  吉多加和妻子利用寒暑假去挖虫草、当木匠,挣钱为学生们购置学习用品和米面油。

  5年间,吉多加的做法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学生们读满3年幼儿园后,便被家长主动送到县城上小学。

  在此期间,吉多加考上省民族歌舞团的工作。但一想到自己走了,村里的孩子就没法上幼儿园,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还是选择留下来。

  “村里的人总说,把学生交给老师,就一切听从老师的管理。孩子们也很喜欢老师,课后都喜欢围着老师问东问西。当时我们对外面的世界也知之甚少,但为了孩子们,我们愿意去学习、去提升,以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我们自己就是山里人,知道山里孩子缺什么,愿意尽己所能去帮他们弥补,哪怕这些东西在山外的人看来微不足道。”吉多加说。

  (三)

  2015年是令吉多加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教育部门下发文件,要在德格村修建幼儿园。这一年,他的3名学生也顺利考入海南州高级中学。

  德格村地势起伏较大、陡坡较多,但幼儿园的选址需要平坦,这意味着要征用牧民家的草场。

  “我愿意免费让出我家的草场。”最终,吉多加将自家草场让出来,修建了这所幼儿园。3层小楼的幼儿园温馨又漂亮,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他说:“我的草场有0.7公顷,位置很好,适合修建幼儿园,让出来是应该的。”

  舍弃自己的利益,成就大爱,吉多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平凡人也可以手举烛光,照亮他人。

  近年来,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当地政府在德格村帮扶修建垃圾填埋场,吉多加又将自家最后一块草场免费让出来,建成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场。

  如今的吉多加,没有牛羊,没有草场,只有1个身份,那就是德格幼儿园园长,园里的老师人数也逐渐增加。15年间,他教出的学生有21名考上了大学,还有一部分出去创业,用知识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与国电投董事长刘明胜一行座谈
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体会议召开
果洛:多措并举精准施策 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果洛:多警种一体化赋能基层 传帮带激发队伍新活力
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揭榜挂帅"项目招标公告
2024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拟推荐人选公示
西宁市全力打造农畜产品高品质精深加工中心
西宁市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
24H热点
盛夏的阿尼玛卿
上万只藏羚羊聚集在可可西里卓乃湖产仔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乌兰:...
【文化中国行】班玛红军沟,青海大地上的长征印记...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在这里,向世界发出“青海声...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聚焦...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见闻...
【身边的感动】“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记2...
青海铺开绿色画卷 生态之美邀您共赏
夜经济激发西宁文旅消费新活力
热点图片
盛夏的阿尼玛卿
盛夏的阿尼玛卿
上万只藏羚羊聚集在可可西里卓乃湖产仔
上万只藏羚羊聚集在...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乌兰:数智锻造高“盐值”——“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海西”系列报道之二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文化中国行】班玛红军沟,青海大地上的长征印记——“寻迹青海”系列报道之五
【文化中国行】班玛...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在这里,向世界发出“青海声音”!——写在第25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闭幕之际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聚焦】让“青字号”的“金名片”走向世界舞台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2024青洽会特刊·展会见闻】“感受到了青海人民的热情”
【开放合作 绿色发展...
【身边的感动】“关键时刻绝不能掉链子!”——记2024年第一季度“青海好人”马海军
【身边的感动】“关...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祖国好 家乡美】草原深处 烛光闪耀

西海都市报
2024-07-19 11:1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祖国好 家乡美】草原深处 烛光闪耀

西海都市报
2024-07-19 11:1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祖国好 家乡美】草原深处 烛光闪耀

  • 2024-07-19 11:18:34
  • 来源:西海都市报
QQ图片20240719061432吉多加开办的幼儿园。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秀麻乡德格村离县城75公里,山路曲折难走。为解决山路阻隔求学难的问题,教师吉多加从乡镇小学离职,返乡自费开办德格幼儿园,带领村里的孩子探索求学路。

  吉多加曾是秀麻乡斗后索小学的教师。2010年,为了家乡教育,他放弃斗后索小学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于幼儿教育事业。

  (一)

  7月的德格村风景优美,漫山遍野的鲜花娇羞艳丽,站在山顶,云雾缭绕,偶有狐狸从眼前飞速溜走,宛如置身童话世界。

  这条风景优美的路并不好走。从同德县城出发,汽车行驶3小时,穿越3座大山,经过几十条陡峭、蜿蜒的山路才能到德格村。进入村里,再往深山里走几十分钟,便到了吉多加所在的德格幼儿园。

  德格幼儿园坐落在山脚下,教学楼和干净的塑胶操场,是孩子们学习和活动的天地,进入教室,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

  在这辽阔的草原上,吉多加夫妻二人不辞辛苦,将所有精力、热情与执着都倾注在幼儿教育上,为深山牧区的孩子照亮前行的道路。吉多加说,自己原本在斗后索小学当老师,每个寒暑假回到家乡发现,这里没有幼儿园,因为山路难走,冬天下雪、夏天下雨,道路打滑无法行走,孩子们到县城上学很不方便。

  “不能让教育断层,如果不读书,孩子们将来怎么办?”吉多加意识到,村里需要幼儿园。他果断辞职回到家乡,着手办学事宜。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吉多加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

  (二)

  “扎西,你的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送到我这里吧,我给他们教书。”每天清晨,吉多加匆匆出门,奔赴在招生的路上,徒步好几个小时,挨家挨户上门,给乡亲们做思想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招生工作宛如隐匿于浓雾中的灯火,微弱而无助,吉多加的每一份努力如同石子投入大海,仅泛起几圈微小的涟漪。

  德格村有320户1500人,适龄入学的孩子有很多,但是一个月下来,最后只有7名家长送孩子到吉多加的家里上课。

  既然选择前方,就要风雨兼程。从此,吉多加的4间屋子成了教学点。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村里的木匠锯出的木板涂上墨汁制作的黑板,就是教学用的全部家当。将木棍当作直尺,粉笔盒就是长方体,屋顶房架就是三角形……吉多加白天上课,晚上备课、批改作业、自学提升,周末又忙着家访,动员孩子们去读书。放假时,闲不住的吉多加就修补破损的桌椅。

  努力就会有收获,2011年,他的学生从7人增加至55人,问题也随之而来,狭小的房间挤不下那么多人,吉多加决定搭建帐篷用来教学。而他的妻子斗措加的任务更重了,她要为55个孩子做午饭。

  “哪来那么多粮食?”问题又难住了这对善良的夫妻。

  唐谷镇的才让东周、拉玛杰、才让达杰3位老板得知此事,专门联系到吉多加,表示他们愿意长期帮助他,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点滴力量。

  自费教55名学生读书,开支确实很大,吃饭、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每道“题”都是难题。

  吉多加和妻子利用寒暑假去挖虫草、当木匠,挣钱为学生们购置学习用品和米面油。

  5年间,吉多加的做法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学生们读满3年幼儿园后,便被家长主动送到县城上小学。

  在此期间,吉多加考上省民族歌舞团的工作。但一想到自己走了,村里的孩子就没法上幼儿园,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还是选择留下来。

  “村里的人总说,把学生交给老师,就一切听从老师的管理。孩子们也很喜欢老师,课后都喜欢围着老师问东问西。当时我们对外面的世界也知之甚少,但为了孩子们,我们愿意去学习、去提升,以满足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我们自己就是山里人,知道山里孩子缺什么,愿意尽己所能去帮他们弥补,哪怕这些东西在山外的人看来微不足道。”吉多加说。

  (三)

  2015年是令吉多加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教育部门下发文件,要在德格村修建幼儿园。这一年,他的3名学生也顺利考入海南州高级中学。

  德格村地势起伏较大、陡坡较多,但幼儿园的选址需要平坦,这意味着要征用牧民家的草场。

  “我愿意免费让出我家的草场。”最终,吉多加将自家草场让出来,修建了这所幼儿园。3层小楼的幼儿园温馨又漂亮,教学设施一应俱全。

  他说:“我的草场有0.7公顷,位置很好,适合修建幼儿园,让出来是应该的。”

  舍弃自己的利益,成就大爱,吉多加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平凡人也可以手举烛光,照亮他人。

  近年来,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当地政府在德格村帮扶修建垃圾填埋场,吉多加又将自家最后一块草场免费让出来,建成一座大型垃圾填埋场。

  如今的吉多加,没有牛羊,没有草场,只有1个身份,那就是德格幼儿园园长,园里的老师人数也逐渐增加。15年间,他教出的学生有21名考上了大学,还有一部分出去创业,用知识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作者 马璞馨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