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欢迎新进直播间的家人们!我们这里的牦牛吃天然牧草,喝山泉水长大,肉质鲜嫩紧实,没有膻味,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沉积低、保水性较好等特点……”10月29日,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电商达人白育赟正在直播间激情带货,时而冒出几句淳朴浓郁的乡音,吸引了不少粉丝观看。
大通县宝库乡巴音村位于大通县西北角,是一个蒙古族、藏族、汉族混居的村落。这里草场丰茂、水流清澈、鸟鸣悠悠,有着得天独厚的草场资源和遍地的牦牛,是全县惟一的纯牧业村,全村长期以传统养殖业为经济主要来源,今年32岁的蒙古族小伙白育赟的家就在这里。
两个小时的直播后,白育赟和朋友柴世祥开始了当天的直播复盘。“直播要注意哪些禁用词”“怎么更好地跟观众互动”“怎么吸引流量”……两人一边讨论一边记录,总结视频拍摄经验。团队目前人数不多,分别负责拍摄剪辑、直播运营及后端的打包发货等工作。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通牦牛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培育的牦牛新品种,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牦牛育种史上的空白,具有高繁、增重、抗病等优势,其肉色泽棕红,形状规则、平整,肌纤维清晰,口感有一定韧性,是白育赟带货的主打产品。
牦牛肉肠、牦牛肋排、牦牛棒骨、牦牛牛腩、牦牛腱子……在位于大通县桥头镇向阳路的店铺内,牦牛肉产品琳琅满目。“这是您要的牛肋排。”白育赟穿着工作服,手脚麻利地按照顾客需求割肉、称斤、装袋,用切割器处理着新鲜肋排。
“互联网平台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机会,也对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肉的品质始终是第一位的,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我们正在开拓更多产品种类,提升品牌知名度。”白育赟说,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产品远销北京、深圳等全国多个省市,而他也成了全村第一位“带货一哥”。
这一切,让10多年前的白育赟难以想象。“我们的村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小时候生活条件艰苦。”白育赟坦言。
2015年,白育赟从西安的专科学院毕业后,在工地担任技术员,一干就是5年。“每次回家,看着青山绿水,吃着优质牦牛肉,就想怎么才能把我们的产品推出去?怎么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好起来?”就这样,创业的想法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在乡村振兴的新机遇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掀起返乡创业潮,白育赟也成为其中之一。
2020年,与家人商量后,白育赟从工地辞职,回家和父母一起育肥牦牛,可由于当时饲料价格上涨,牦牛的市场价格回落,家里亏损了几十万元。“虽然这条路困难重重,但我不能放弃。”不甘心的白育赟决定重新出发,另找一条“生路”。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2023年他尝试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将家乡最优质的牦牛肉推向全国各地。
“刚开始做的时候,确实挺难,拍照上传不会,店铺包装不懂,甚至客服答疑都做不好……”白育赟笑着说。
如今,镜头中的白育赟总是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袄子,带着开朗的笑容,娴熟地推介产品。由于牦牛肉产品种类丰富、质量过硬,直播间的人数逐渐增多,订单量也多了起来。生意有起色后,白育赟以高于市场价收购村民的牦牛,解决销售难题,降低市场风险,积极带动村民增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巴音村全体党员群众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拧成一股绳,修公路、兴产业、谋发展,群众生活实现了全方位改善。如今,全村规模养殖达到100余户,每户平均养殖100头牦牛。
白育赟的电商之路是大通县众多“新农人”的创业缩影,也是对未来探索的启示。电商直播孵化培训中心、农特产品展厅、签约入驻合作社……近年来,大通县搭乘互联网经济浪潮,开拓“引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的新路子,建立41家经营主体,通过资源对接、线上业务培训、“网红”带货、产品云仓等赋能企业销售,推动当地牦牛、藏系羊、马铃薯、青蚕豆粒等农畜产品打开销路。同时,持续推动县域内农特产品品牌化建设,形成“老爷山”“山水大通”区域公共品牌,“青藏臻选”“景阳川”“青藏小龙哥”等企业农特产品、文旅产品品牌共同发展,2024年1月至8月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3418万元。
“现在我就想稳扎稳打,凭借信息化和现代化营销手段,实行‘线上+线下’立体销售,逐渐提高巴音牦牛肉的知名度,希望能用网络平台操起‘新农具’,用自己的力量带动乡亲们干起‘新农活’,让大家一起增收致富。”白育赟说着,感觉自己的干劲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