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走向田野,走向牧场,走到人民群众中间去。2月13日,青海省启动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广大干部带着党的政策与温暖,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用实干与汗水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青海日报今起开设《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专栏,记录广大干部宣讲政策、解难助困的生动场景,讲述他们勇担使命、振兴乡村的感人故事,报道青海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的生动实践,宣传农牧区积极发展生产、促进增收、扩大就业的有效举措,激发乡村新活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敬请关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三二一,点!”
2月13日11时18分,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西宁市湟源县波航乡上泉尔村的村办企业湟源泉胜劳保用品加工有限公司正式开工了。
在简短的开工仪式后,驻村第一书记李冬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工人在车间内开始了今天的第二项活动,万名干部下乡开展“一宣三促”活动。
“今天不仅是我们开工的好日子,也是省上组织开展万名干部下乡活动启动的日子,接下来就由我们驻村工作队给大家开展‘一宣三促’活动,宣讲各类政策,也要为我们村的产业、就业、稳定做相应的工作,这些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今天趁着开工,给大家传达一下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
李冬认真分享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内容,详细说明会议所传达的精神。在说到开展耕地保护工作时,李冬告诉大家:“现在国家对于耕地保护工作非常重视,我们该种地还是要种地。现在村子里的田间道路也重修了,种地比以前更方便了,不能把我们吃饭的土地变成撂荒地,如果有啥困难也及时和我们说,大家一块儿解决。”
“地不能撂荒,这个我们明白。”
“书记放心,地会好好种。”大家纷纷附和。
“会议上还提到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我们这个车间虽然简单,但经过大家一年的共同努力,效益还可以。年过完了,新一年的打拼也开始了,我们在外好好跑业务,大家就用心做产品,让我们的小车间发展越来越好……”说到产业,从去年的效益到今年的打算,李冬滔滔不绝地和大家唠了起来。
2024年的订单金额为98万元,利润20.92万元,发放人工工资及奖金20.67万元。说起去年的成绩,驻村工作队队员孙玉凤不由感慨:“谁能想到这是投资了5万元开办起来的村企。”
“因为去年干得还算满意,也让自己在今年的工作中更有积极性,大年初八一复工就和书记开始去各个单位跑订单,在群里和大家说今天要开工,大家都非常高兴。”孙玉凤说,今天正好结合万名干部下乡的活动,为今年的工作开了个好头。

宣讲结束后,大家立即忙碌了起来。裁剪车间内,整块布铺平、画线……王玉青和张世红麻利地开始了自己的裁剪工作。
“书记,尺寸是30厘米×40厘米吗。”
“对的,这批订单是装矿石的,宁可做大点,也不能做小了,其他的你们按规定做就行了。”
这边忙着确定尺寸,那边孙玉凤和车间经理赵玉兰在盘点库存。
“这个双绳穿会不会不够。”
“先用这些,这个绳子我们再让厂家发货。”
作为财会人员,孙玉凤和赵玉兰盘点完库存后,耐心叮嘱赵玉兰今年账怎么记更好更清楚。今年57岁的赵玉兰在企业成立之初就担任经理一职,负责日常的零碎事项,她也是工人里唯一的党员。
“作为党员,要发挥带头作用,召集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同志在家门口挣一份工资,去年自己工资加奖金有3万元,这对于常年出不去打工的我来说非常满意了。”赵玉兰满怀希望地说:“今年开工早,刚才的宣讲中李书记又鼓足了信心,希望能挣个4万元吧。”
李冬告诉记者,村办企业目前是村子里留守妇女最好的就业去处,因为按计件算工资,谁有空谁就能来做,既能挣钱也不耽误干农活和照顾老人孩子。村干部负责、工人用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奋斗下,这个原本只有三间房,主要生产采矿样品袋的村办企业,如今又新修了三间库房,有了新的目标。
“我们固定的工人有11人,最多的时候这里有24人。今年还打算购置6台加厚的缝纫机,这样就能多吸纳点劳动力。趁着各单位开复工,我们争取多跑点订单,让更多的村民实现就近就业,贯彻好‘一宣三促’活动内容,让村集体经济有效益,村民有收入,稳步走好乡村振兴道路。”
“开开心心拉家常,轻轻松松挣‘光阴’”这是小小的车间内悬挂的横幅,李冬说,这是美好的愿景,也是逐步在实现的事实。阳光透过窗户照进车间,工人各自忙碌,为订单忙碌,也为自己的幸福生活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