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的《中国气象旅游发展报告(2024)》将西宁评为“避暑旅居”类气象旅游指数定标城市,让西宁再次成为大众瞩目的旅游目的地。去年西宁两次上榜自驾十大热门目的地,荣登暑期游全国十大热门避暑目的地城市前三甲。从曾经的避暑胜地,到如今炙手可热的旅游热都,西宁的华丽转身背后,是其对冷凉气候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多元利用。
冷凉气候:天然的旅游招牌
西宁雄踞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湟谷地,平均海拔2261米,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夏季平均气温在17℃—19℃之间,被誉为“世界凉爽城市”“中国夏都”,这里就像一个自带天然空调的城市,让人们在烈日炎炎的盛夏也能享受清风送爽的惬意。
宜人的气候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避暑,也为户外运动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环湖赛、山地自行车运动赛、马拉松等国际国内大型户外体育赛事纷纷落地西宁。在凉爽的气候中,运动员和爱好者们可以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挑战自我。同时,黄金海拔造就的高原康养体验项目也日益丰富。游客可以在牧野田园享受浪山浪水的乐趣,也能在伟岳雄山中挑战徒步登顶的生命极限,这些独特的体验让人流连忘返。
河湟文化:旅游的深厚底蕴
除了冷凉气候,西宁深厚的河湟文化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西宁作为青藏高原第一城,河湟文明在这里肇始发端,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源远流长。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舞蹈纹彩陶盆和齐家文化沈那遗址传承千古,见证了远古先民的智慧与生活。北山石窟的北魏佛教壁画艺术、南凉王朝建都西宁的虎台遗址、大通明长城的残垣断壁,都保留着历史的痕迹。以酥油花、堆绣、壁画著称的“塔尔寺艺术三绝”享誉中外,丹噶尔古城的建筑、雕塑、壁画艺术美轮美奂。此外,排灯、皮影、剪纸、社火、唐卡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精彩纷呈。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与冷凉气候相结合,让游客在避暑的同时,还能沉浸在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感受独特的文化魅力。
人间烟火:美食的独特诱惑
西宁的美食文化同样独具特色。农耕与游牧的生存差异、地域特色的食材资源以及海纳百川的口味交融,造就了西宁丰富多样、风味独具的饮食文化。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特色美食。青海老酸奶可以搲着吃,口感醇厚;手抓羊肉鲜嫩多汁,香气四溢;面片拉条、杂碎烤串、羊肠抓面、酿皮凉粉、甜醅青稞酒等美食更是让人垂涎欲滴。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味蕾,也成为西宁旅游的一张独特名片,让游客在享受清凉的同时,品味舌尖上的西宁味道,感受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旅游资源开发:打造全方位旅游体验
为了充分利用冷凉气候资源,依托“环西宁市200公里旅游圈”的自然风光、景区景点、民族民俗、特色美食等精品旅游资源,聚焦“夏享清凉”,面向客源市场打造“西宁+”避暑旅游产品。推出西宁辐射全省的三江源生态探访、雪域净土探秘游等青甘环线辅线产品,丰富了游客的旅游选择,让游客可以在西宁及周边地区进行深度旅游体验。
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和旅游吸引力。在唐道·637商业综合体、力盟商业巷步行街等地,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无缝连接;环湖赛、河湟文化旅游节、FIRST青年电影节、薛之谦、张信哲演唱会、郎朗钢琴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现出西宁更加包容开放的胸襟气度,不断引爆城市热点,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此外,西宁还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平台作用,在无锡、徐州等地举办西宁康养避暑产品推介会,提升了西宁康养避暑产品的影响力,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避暑胜地到旅游热都,西宁凭借冷凉气候这一独特优势,结合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美食文化和全方位的旅游资源开发,成功实现了华丽转身。如今的西宁,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