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富裕之地”话幸福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庆玲 李有红
发布时间:2025-02-25 08:51:35
编辑:曹茂山
QQ图片20250225060358夏季的秀拉赛堂被绿色包围,宽阔的国道向远方延伸(照片拍摄于2024年7月)。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藏语里,“秀拉赛堂”是“富裕之地”的意思。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沟里乡秀拉赛堂定居点,居住着400多户人家,他们从平均海拔4200多米的草原深处搬到这里,通过齐心协力发展路衍经济,如今的秀拉赛堂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民族团结,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2月19日,驱车沿109国道经过都兰县香日德镇向东3公里处时,道路两侧一排排藏式风格的房屋尤为引人注目,这里就是秀拉赛堂定居点。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以及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无不诉说着这里的和谐与繁荣。

  在一旁的民族团结广场上,身着藏族传统服饰的妇女们欢快地跳起锅庄舞,休息间隙,大家坐在一旁的凳子上唠家常。商铺经营情况好不好?今年母羊产了多少只羊羔?出去打工收入怎么样……欢声笑语里,满是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村民周措吉感慨地说:“以前我们在牧区放牧后就直接回家,娱乐活动很少,自从搬到了这里,出门方便、休闲场所多,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跳舞聊天,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说起沟里乡,这是海西州的雪灾易发区。乡党委书记索科介绍,沟里乡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接壤,境内海拔3700米到5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干旱气候区,冬季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

  为提高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沟里乡在1994年从香日德农场转让耕地326.67公顷,设置了秀拉赛堂饲草饲料基地。2009年起,游牧民定居工程全面实施,沟里乡在秀拉赛堂饲草基地集中建设3村的游牧民定居房,先后开工建设定居房485套,完善道路硬化、供排水、亮化、绿化等配套设施。截至目前,已有420余户、1380多名牧民在定居点定居。

  紧邻城镇和国道、交通便捷、易于发展三产,得天独厚的区位成为了大家增收致富的新优势。

  在道路一侧,是致富带头人桑吉杰开的酒店,整栋建筑充满藏式风情,显得古朴雅致,但走进一瞧,内里装修充满现代气息,格外自在舒适。桑吉杰热情地表示,正是因为有了沟里乡党委的积极解困,自己的酒店才能开起来。

  索科介绍,这栋楼其实是3个村150户农牧民筹集草原奖补资金1700余万元修建起来的临街门面房,刚开始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所以迟迟未能出租营业。2022年,沟里乡党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商务区绿化、路灯、护栏、供暖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完善,如今商务区里的所有门面房已对外出租,每年收益106万元,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增加近7000元。

QQ图片20250225060405俯拍秀拉赛堂商业区。拉毛杰 摄

  “从西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创业,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现在我运用学到的知识,对酒店运营进行全面优化,提升了服务质量,不仅为过路人提供住宿方便,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过往的大车司机和夏季旅游散客比较多,生意还不错。”桑吉杰说。

  酒店一侧,是热龙村村民索南朋措开的藏餐馆,270多平方米大小,传统的藏式建筑元素与现代装饰风格相互融合,因为老板出色的厨艺,所以来吃饭的人源源不断。“这是2024年初开的,纯藏餐馆,牛羊都是自家养的,干净还味道好,所以过往的人都愿意来这里吃一口。”索南朋措说。

  如今村里人收入怎么样?索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是商务区整顿楼的租金;二是国道两侧185套门面房可以租出去,也可以自己经营;三是村集体经济入股其他公司有分红;四是养殖牛羊;五是外出务工。“相比较以前单一的放牧收入,现如今收入越来越多元化,去年这里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索科说。

  2024年,沟里乡万只藏羊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实现改造提升畜棚129座和新建储草棚197座,为全乡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为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定居点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走进文化活动室,村民们自创的书画作品挂满墙壁,农家书屋里藏书丰富。智玉村党支部书记羊毛加介绍:“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我们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还提升了大家的文化素质。现在村里不文明的现象少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风气更浓了。”

  对于秀拉赛堂定居点的未来,索科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引进更多企业和项目,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已制定详细规划,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定居点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夕阳下的秀拉赛堂定居点,村民们忙碌而幸福的身影与远处的雪山草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秀拉赛堂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推荐阅读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学习会
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召开 罗东川出席并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青海省拟申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公示
海北全面打响春耕备耕主动仗
海南州建成95座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24H热点
梦起初春时,努力向未来——2025年西宁地区中...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返乡逐梦 青春无悔——记海...
乡村奏响惠民曲 幸福生活踏歌来
民和8000余名灾后重建地学生踏春迎开学
“吒”味十足 AI科技抢眼 新元素点亮新学期
宣讲中央一号文件 解锁村民幸福密码
西宁:巡游网约公交车便捷市民出行
开工!大通县150名劳动力点对点输出
持续出圈,西宁缘何屡屡上榜——探秘西宁“避暑旅...
18匹狼一字排开 狼群现身黄河源头
热点图片
梦起初春时,努力向未来——2025年西宁地区中小学春季开学见闻
梦起初春时,努力向...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返乡逐梦 青春无悔——记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徐家台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善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乡村奏响惠民曲 幸福生活踏歌来
乡村奏响惠民曲 幸福...
民和8000余名灾后重建地学生踏春迎开学
民和8000余名灾后重...
“吒”味十足 AI科技抢眼 新元素点亮新学期
“吒”味十足 AI科技...
宣讲中央一号文件 解锁村民幸福密码
宣讲中央一号文件 解...
西宁:巡游网约公交车便捷市民出行
西宁:巡游网约公交...
开工!大通县150名劳动力点对点输出
开工!大通县150名劳...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富裕之地”话幸福

青海日报
2025-02-25 08:5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富裕之地”话幸福

青海日报
2025-02-25 08:5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富裕之地”话幸福

  • 2025-02-25 08:51:35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225060358夏季的秀拉赛堂被绿色包围,宽阔的国道向远方延伸(照片拍摄于2024年7月)。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藏语里,“秀拉赛堂”是“富裕之地”的意思。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沟里乡秀拉赛堂定居点,居住着400多户人家,他们从平均海拔4200多米的草原深处搬到这里,通过齐心协力发展路衍经济,如今的秀拉赛堂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民族团结,大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2月19日,驱车沿109国道经过都兰县香日德镇向东3公里处时,道路两侧一排排藏式风格的房屋尤为引人注目,这里就是秀拉赛堂定居点。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民居,以及村民们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无不诉说着这里的和谐与繁荣。

  在一旁的民族团结广场上,身着藏族传统服饰的妇女们欢快地跳起锅庄舞,休息间隙,大家坐在一旁的凳子上唠家常。商铺经营情况好不好?今年母羊产了多少只羊羔?出去打工收入怎么样……欢声笑语里,满是对新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村民周措吉感慨地说:“以前我们在牧区放牧后就直接回家,娱乐活动很少,自从搬到了这里,出门方便、休闲场所多,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跳舞聊天,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说起沟里乡,这是海西州的雪灾易发区。乡党委书记索科介绍,沟里乡南与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接壤,境内海拔3700米到5200米,是典型的高原干旱气候区,冬季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

  为提高畜牧业防灾抗灾能力,沟里乡在1994年从香日德农场转让耕地326.67公顷,设置了秀拉赛堂饲草饲料基地。2009年起,游牧民定居工程全面实施,沟里乡在秀拉赛堂饲草基地集中建设3村的游牧民定居房,先后开工建设定居房485套,完善道路硬化、供排水、亮化、绿化等配套设施。截至目前,已有420余户、1380多名牧民在定居点定居。

  紧邻城镇和国道、交通便捷、易于发展三产,得天独厚的区位成为了大家增收致富的新优势。

  在道路一侧,是致富带头人桑吉杰开的酒店,整栋建筑充满藏式风情,显得古朴雅致,但走进一瞧,内里装修充满现代气息,格外自在舒适。桑吉杰热情地表示,正是因为有了沟里乡党委的积极解困,自己的酒店才能开起来。

  索科介绍,这栋楼其实是3个村150户农牧民筹集草原奖补资金1700余万元修建起来的临街门面房,刚开始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所以迟迟未能出租营业。2022年,沟里乡党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商务区绿化、路灯、护栏、供暖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完善,如今商务区里的所有门面房已对外出租,每年收益106万元,仅此一项户均年收入增加近7000元。

QQ图片20250225060405俯拍秀拉赛堂商业区。拉毛杰 摄

  “从西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创业,希望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现在我运用学到的知识,对酒店运营进行全面优化,提升了服务质量,不仅为过路人提供住宿方便,也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过往的大车司机和夏季旅游散客比较多,生意还不错。”桑吉杰说。

  酒店一侧,是热龙村村民索南朋措开的藏餐馆,270多平方米大小,传统的藏式建筑元素与现代装饰风格相互融合,因为老板出色的厨艺,所以来吃饭的人源源不断。“这是2024年初开的,纯藏餐馆,牛羊都是自家养的,干净还味道好,所以过往的人都愿意来这里吃一口。”索南朋措说。

  如今村里人收入怎么样?索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是商务区整顿楼的租金;二是国道两侧185套门面房可以租出去,也可以自己经营;三是村集体经济入股其他公司有分红;四是养殖牛羊;五是外出务工。“相比较以前单一的放牧收入,现如今收入越来越多元化,去年这里人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索科说。

  2024年,沟里乡万只藏羊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实现改造提升畜棚129座和新建储草棚197座,为全乡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为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定居点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走进文化活动室,村民们自创的书画作品挂满墙壁,农家书屋里藏书丰富。智玉村党支部书记羊毛加介绍:“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我们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还提升了大家的文化素质。现在村里不文明的现象少了,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的风气更浓了。”

  对于秀拉赛堂定居点的未来,索科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引进更多企业和项目,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已制定详细规划,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定居点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夕阳下的秀拉赛堂定居点,村民们忙碌而幸福的身影与远处的雪山草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秀拉赛堂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作者 李庆玲 李有红
编辑:曹茂山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