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海北州刚察县宁夏村藏羊养殖背后的绿色账本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丁玉梅
发布时间:2025-03-19 07:11:29
编辑:童洋
QQ图片20250319054854宁夏村村民在查看羔羊生长情况。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1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村民彭毛东智起了个大早,将羊群赶进合作社的标准化暖棚后,转身又查看起手机里的科学养殖交流信息。

  “去年家里500多只羔羊卖出去后,今年我又在村里收购了900只羔羊来养殖。”彭毛东智笑着拍了拍沾着草屑的衣角说:“现在放牧时间短了,挣的钱却多了,这日子有奔头。”

  宁夏村的转变,始于五年前的那场“草场危机”。过去,村里人延续着“牛羊越多越富”的老观念,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羊群品质下降,收入增长陷入停滞。

  宁夏村党支部副书记才保回忆,2021年,村里召开大会时,牧民们看着光秃秃的草场争论不休:“再这么下去,羊没草吃,人也没出路。”转机出现在2022年,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宁夏村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示范+生态家庭牧场+牧户”的发展方式,开启宁夏村的绿色科学养殖之路。

  “刚察县深入推行农牧业‘五化’改革,按照‘五种经营模式(大户带动、联户经营、托管服务、股份合作、村组织带头模式)’集约发展,来提升草地集约化经营水平。”才保带领村两委和村里的党员,整合28座暖棚推动“集中产羔+6月龄出栏”新模式。

  通过深化草畜平衡,推广良种繁育和舍饲技术,母羊放牧时间缩短4小时,羔羊成活率提升至95%。党员示范户手把手教牧民算“生态账”:草场返青快了,羔羊提前出栏,节省了劳力不说,投入少了收益高了!一场“赶着羊群追效益”的变革,让绿色养殖与牧民钱包同步“增重”。

  草畜平衡早已成为高原牧区的热门词,但如何让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算盘珠拨得更响?从2024年6月开始,挂在宁夏村牧户家的草畜平衡明白卡给出了答案。

  “我们把牧民家中的草场面积、流转牧场、饲草储备和牲畜数量全部装进‘生态算盘’,也就是精准核算后生成的草畜平衡明白卡,既是草场的‘体检报告’,也是牧户的‘转型指南’。”才保说这是宁夏村变革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村里同步推出“三色”预警机制,制作“绿色、橙色、红色”标牌,达标发放绿色标牌,微超或预警(超载率小于30%)发放橙色标牌,超载或预警3次以上不予整改的发放红色标牌。

  “三色标牌”,让政策长了“牙”。拿到“红牌”和“黄牌”的牧户,由村“两委”及时告知户主,并按要求15天内整改完成,在整改时限内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按照村规民约规定,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公示,并按照“一卡治村”工作机制,扣除相应积分。

QQ图片20250319054901宁夏村村民拉保和他的羊羔。丁玉梅 摄

  落实好草畜平衡,接着村“两委”面临的就是怎么养好羊的问题。缩短放牧时间,藏羊标准化养殖,羔羊提前出栏,都需要补饲料。宁夏村通过合作社担保,低价与草料厂签订供货合同,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为村民提供600吨饲草料。

  “先赊草料后结账的‘周转资金池’,是咱们合作社给牧民的定心丸。”宁夏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力太加拍着账本解释,村民冬春夏从饲料厂赊购的苜蓿、青贮,等秋季羔羊出栏卖了钱才结算,饲草料有了保障,牧民们心里踏实了。

  “以前害怕饲料价钱高不敢多养,现在账本跟着羊群走,连缩短放牧都成了喘气的空当。”45岁的仁青本,经常跟村民和乡上兽医学习科学养殖技术,以前购置饲草料因规模小,导致价格偏高,现在有了合作社担保,购买饲草料能省下不少钱。

  什么样的饲草料才能保证刚察藏羊有个好口感?宁夏村和青海大学牧科院合作,为村里的白藏羊“定制”专门的饲草料。“以前羊爱吃羊毛不说还容易得尿结石,为此我们专门请教牧科院的教授,寻求解决的办法。”才保说,最后通过调整饲草料里的蛋白质含量,羊的这些病症才算消失了。

  守住草场的绿,才能攥紧口袋的实。“我们还鼓励村民自行灭鼠,主动参与夏季草场灭鼠的村民,我们还会奖励积分,年底积分最高的人,还能领500元的奖励资金。”才保现在十分喜欢到村里的草场转一转,草原上老鼠几乎不见了踪影,在他看来,只有草原好了,牛羊的体质才会好,牛羊好了牧民才会有个好收入。

  今年,村里已经出栏了近4000只羔羊,去年同期只出栏了500只。这组数据背后,是宁夏村对传统牧业链条的重构。合作社统一调配28座暖棚实施集中产羔,将分散的接羔周期压缩至45天内;推广6月龄出栏技术,使羔羊饲养周期缩短三分之二;草畜平衡明白卡逐户划定存栏上限,倒逼超载户提前出栏。

  彭毛东智算了一笔账:过去两年才能回本的羔羊,现在半年周转一次,空出的草场轮牧期延长了120天,返青的牧草又能多养活30%的母羊。今年,村里计划和县上的屠宰厂合作,逐步做到四季出栏。

推荐阅读
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
罗东川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调研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2024年青海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公示
青海湟中加快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青海大通为劳动者追讨工资1019.83万元
24H热点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青海省水利厅:多措并举...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青海平安区:招商引资实现首...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西宁城西区:2025年第一批招...
省消协 省质检院联合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及实验室开放...
青海16人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全省人大监察司法系统开展专项监督工作学习交流活动
青海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政策为困难群众“托底”
【乡村振兴在青海】路灯照亮幸福线 实事温暖群众心...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让青春在磨砺中强筋壮骨——...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召开
热点图片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首例神经内镜肿瘤微创手术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乡村振兴在青海】“我家门口那座桥”架起乡村好前景——“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二
【乡村振兴在青海】...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现在就像住在福窝窝里啊!”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入户宣讲听民意 精准发力暖人心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乡村振兴在青海】电力赋能,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在青海】...
【党旗领航】搭建平台 拓宽路径 助力区域人才队伍协调发展——青海省“一心两区”人才示范区建设综述
【党旗领航】搭建平...
青海互助县: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青海互助县:秸尽所...
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第一站 我省运动员李公加夺冠
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海北州刚察县宁夏村藏羊养殖背后的绿色账本

青海日报
2025-03-19 07:1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海北州刚察县宁夏村藏羊养殖背后的绿色账本

青海日报
2025-03-19 07:1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海北州刚察县宁夏村藏羊养殖背后的绿色账本

  • 2025-03-19 07:11:29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319054854宁夏村村民在查看羔羊生长情况。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18日,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村民彭毛东智起了个大早,将羊群赶进合作社的标准化暖棚后,转身又查看起手机里的科学养殖交流信息。

  “去年家里500多只羔羊卖出去后,今年我又在村里收购了900只羔羊来养殖。”彭毛东智笑着拍了拍沾着草屑的衣角说:“现在放牧时间短了,挣的钱却多了,这日子有奔头。”

  宁夏村的转变,始于五年前的那场“草场危机”。过去,村里人延续着“牛羊越多越富”的老观念,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羊群品质下降,收入增长陷入停滞。

  宁夏村党支部副书记才保回忆,2021年,村里召开大会时,牧民们看着光秃秃的草场争论不休:“再这么下去,羊没草吃,人也没出路。”转机出现在2022年,围绕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宁夏村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示范+生态家庭牧场+牧户”的发展方式,开启宁夏村的绿色科学养殖之路。

  “刚察县深入推行农牧业‘五化’改革,按照‘五种经营模式(大户带动、联户经营、托管服务、股份合作、村组织带头模式)’集约发展,来提升草地集约化经营水平。”才保带领村两委和村里的党员,整合28座暖棚推动“集中产羔+6月龄出栏”新模式。

  通过深化草畜平衡,推广良种繁育和舍饲技术,母羊放牧时间缩短4小时,羔羊成活率提升至95%。党员示范户手把手教牧民算“生态账”:草场返青快了,羔羊提前出栏,节省了劳力不说,投入少了收益高了!一场“赶着羊群追效益”的变革,让绿色养殖与牧民钱包同步“增重”。

  草畜平衡早已成为高原牧区的热门词,但如何让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算盘珠拨得更响?从2024年6月开始,挂在宁夏村牧户家的草畜平衡明白卡给出了答案。

  “我们把牧民家中的草场面积、流转牧场、饲草储备和牲畜数量全部装进‘生态算盘’,也就是精准核算后生成的草畜平衡明白卡,既是草场的‘体检报告’,也是牧户的‘转型指南’。”才保说这是宁夏村变革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村里同步推出“三色”预警机制,制作“绿色、橙色、红色”标牌,达标发放绿色标牌,微超或预警(超载率小于30%)发放橙色标牌,超载或预警3次以上不予整改的发放红色标牌。

  “三色标牌”,让政策长了“牙”。拿到“红牌”和“黄牌”的牧户,由村“两委”及时告知户主,并按要求15天内整改完成,在整改时限内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按照村规民约规定,在全村范围内进行公示,并按照“一卡治村”工作机制,扣除相应积分。

QQ图片20250319054901宁夏村村民拉保和他的羊羔。丁玉梅 摄

  落实好草畜平衡,接着村“两委”面临的就是怎么养好羊的问题。缩短放牧时间,藏羊标准化养殖,羔羊提前出栏,都需要补饲料。宁夏村通过合作社担保,低价与草料厂签订供货合同,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为村民提供600吨饲草料。

  “先赊草料后结账的‘周转资金池’,是咱们合作社给牧民的定心丸。”宁夏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力太加拍着账本解释,村民冬春夏从饲料厂赊购的苜蓿、青贮,等秋季羔羊出栏卖了钱才结算,饲草料有了保障,牧民们心里踏实了。

  “以前害怕饲料价钱高不敢多养,现在账本跟着羊群走,连缩短放牧都成了喘气的空当。”45岁的仁青本,经常跟村民和乡上兽医学习科学养殖技术,以前购置饲草料因规模小,导致价格偏高,现在有了合作社担保,购买饲草料能省下不少钱。

  什么样的饲草料才能保证刚察藏羊有个好口感?宁夏村和青海大学牧科院合作,为村里的白藏羊“定制”专门的饲草料。“以前羊爱吃羊毛不说还容易得尿结石,为此我们专门请教牧科院的教授,寻求解决的办法。”才保说,最后通过调整饲草料里的蛋白质含量,羊的这些病症才算消失了。

  守住草场的绿,才能攥紧口袋的实。“我们还鼓励村民自行灭鼠,主动参与夏季草场灭鼠的村民,我们还会奖励积分,年底积分最高的人,还能领500元的奖励资金。”才保现在十分喜欢到村里的草场转一转,草原上老鼠几乎不见了踪影,在他看来,只有草原好了,牛羊的体质才会好,牛羊好了牧民才会有个好收入。

  今年,村里已经出栏了近4000只羔羊,去年同期只出栏了500只。这组数据背后,是宁夏村对传统牧业链条的重构。合作社统一调配28座暖棚实施集中产羔,将分散的接羔周期压缩至45天内;推广6月龄出栏技术,使羔羊饲养周期缩短三分之二;草畜平衡明白卡逐户划定存栏上限,倒逼超载户提前出栏。

  彭毛东智算了一笔账:过去两年才能回本的羔羊,现在半年周转一次,空出的草场轮牧期延长了120天,返青的牧草又能多养活30%的母羊。今年,村里计划和县上的屠宰厂合作,逐步做到四季出栏。

作者 丁玉梅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