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山坳深处的温暖力量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牛玉娇
发布时间:2025-04-06 09:54:51
编辑:李娜
QQ图片20250406060448
干部探望患病群众,给予温暖关怀。牛玉娇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三月的大山深处,积雪还未消融,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初麻乡安关村,这个只有78户村民的纯藏族村落,安静地蜗居在山坳里。

  一处山坡下,清泉水叮叮咚咚地从村民李加家门前缓缓而过,隔河相望,李加的庭院宽敞干净,门前有砖砌的牛舍,屋后有高高的草棚,7间松木大房在村里算得上气派。

  这天是3月28日,记者跟随初麻乡副乡长吕冰及民政工作人员,来到李加家探望他的病情。和往常一样,李加依然侧卧在炕边,看到众人来看他,他支撑起身体,脸上露出笑容说:“得莫,得莫(藏语,意为你好)。”

  吕冰说:“阿克(藏语,意为叔叔),我们来看看你,你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李加拿出身边的药袋子说:“最近吃着药,这些药很好,病情控制住了,就是吃不下饭。”

  李加今年62岁,妻子措毛59岁,四个女儿都已出嫁,2023年以前,老两口身体还算利索,一边种着1.13公顷地,一边养着十几头牛,生活富足,积蓄用来盖了房子。可是,2023年,李加突然身感不适,除了持续10年的糖尿病,他还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

  为了治病,他卖掉家里的牛,没了劳动力,耕地大部分也流转了出去,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他和妻子一度很沮丧。

  “那时感觉天塌了。”李加回忆着那段与病魔做抗争的日子,眼睛里闪着泪花。

  后来,李加想到了政府。

  李加把情况告诉村干部,村干部又向乡上反映,乡党委、政府知道他的情况后,立即入户走访,并为他办理了“整户保”,从8月到次月,1个月左右,李加就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

  低保户的住院报销率高达90%以上,其余自费部分乡政府还给予临时救助,化疗费用从当初的5000元左右缩减到现在的600元左右,对他来说是“天大的恩赐”。

  李加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住院能报销,还有临时救助金,看病省了很多钱,除了现在还生着病,一切都很好,很知足。”

  李加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虽然生着病,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力量。

  安关村的团支部书记多杰尖参,见证了很多像李加一样的村民获得医疗救助,他感慨地说:“一个人要是得了重病,整个家庭就跟着受苦,现在政策好,要是以前,我们这里的老人看不起病,有病也只能挺着。”

  多杰尖参说的话句句心酸,却句句属实。

  初麻乡距离化隆县群科镇有70多公里,距离省城西宁130公里,从群科镇到安关村,需要翻越4座大山。偏远的地理位置、脆弱的生存环境、有限的发展能力,使得初麻乡多年来粮食产量低,群众就业渠道狭窄、收入低。

  如何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救助权益,成为初麻乡党委、政府肩上的重担。而“建立片长+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兜底排查网,第一时间给予困难家庭关切”,也成为初麻乡的行动指南。

  这天,吕冰一行特意来到村民得毛家,给她带去“好消息”。

  不久前,59岁的得毛因不慎摔伤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本来家庭收入就不高,现在丈夫和儿子一边要照顾卧床的她,一边要种1.33公顷的地,收入成为摆在一家人面前的大难题。

  事情发生后,安家村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入户调查,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掌握她的病情,并开展救助。

  看着卧床的得毛,吕冰对她的家人说:“前期乡上进行了财产核查、收入对比,今天下午,乡党委政府要专门开会讨论得毛纳入低保户的事情,过不了多久,得毛也将享受医保报销及临时救助政策。”

  得毛的儿子拉毛东智听后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今年我没办法出去打工,父亲也上了年纪,我要担起重任,要是母亲能纳入低保,会减轻不少负担,谢谢你们……”

  吕冰说,因为“及时介入”,许许多多像李加、得毛这样的困难群众被纳入救助范围,享受到政府政策红利,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初麻乡不断夯实推进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清理核查工作,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民政救助权益而努力。

  数据显示,2024年,初麻乡在档低保人口241户683人,共发放救助金27.9万元;特困供养户33户35人,月发放救助资金4.9万元;享受临时救助政策共43户181人,发放金额52.3万元……

  这些数据,不仅是初麻乡民政事业发展的律动脉搏,更是初麻乡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是山坳深处久久流淌着的温润甘泉……

推荐阅读
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 吴晓军讲话
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召开 吴晓军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关于拟选树青海省“最美生态管护员”名单的公示
“大美青海”客户端申请办理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和谐青海行】山坳深处的温暖力量
西宁: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
24H热点
青海互助:“积蓄”文艺新动能
【乡村振兴在青海】好日子,比酥油茶还香
第40届西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赛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智创空间 童梦飞扬
全省各地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那一刻 一股强大力量瞬间聚合
互助县青绣(盘绣)亮相厦门非遗文化周活动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99%入住率背...
【关注】加强备案审查 护航良法善治——省人大常委...
【身边的感动】用生命守护生命——记第十批全国岗...
热点图片
青海互助:“积蓄”文艺新动能
青海互助:“积蓄”...
【乡村振兴在青海】好日子,比酥油茶还香
【乡村振兴在青海】...
第40届西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赛
第40届西宁市青少年...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智创空间 童梦飞扬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
全省各地广泛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全省各地广泛开展清...
那一刻 一股强大力量瞬间聚合
那一刻 一股强大力量...
互助县青绣(盘绣)亮相厦门非遗文化周活动
互助县青绣(盘绣)...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99%入住率背后的温暖密码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山坳深处的温暖力量

青海日报
2025-04-06 09:5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山坳深处的温暖力量

青海日报
2025-04-06 09:5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山坳深处的温暖力量

  • 2025-04-06 09:54:51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406060448
干部探望患病群众,给予温暖关怀。牛玉娇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三月的大山深处,积雪还未消融,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初麻乡安关村,这个只有78户村民的纯藏族村落,安静地蜗居在山坳里。

  一处山坡下,清泉水叮叮咚咚地从村民李加家门前缓缓而过,隔河相望,李加的庭院宽敞干净,门前有砖砌的牛舍,屋后有高高的草棚,7间松木大房在村里算得上气派。

  这天是3月28日,记者跟随初麻乡副乡长吕冰及民政工作人员,来到李加家探望他的病情。和往常一样,李加依然侧卧在炕边,看到众人来看他,他支撑起身体,脸上露出笑容说:“得莫,得莫(藏语,意为你好)。”

  吕冰说:“阿克(藏语,意为叔叔),我们来看看你,你身体恢复得怎么样?”

  李加拿出身边的药袋子说:“最近吃着药,这些药很好,病情控制住了,就是吃不下饭。”

  李加今年62岁,妻子措毛59岁,四个女儿都已出嫁,2023年以前,老两口身体还算利索,一边种着1.13公顷地,一边养着十几头牛,生活富足,积蓄用来盖了房子。可是,2023年,李加突然身感不适,除了持续10年的糖尿病,他还被查出患有恶性肿瘤。

  为了治病,他卖掉家里的牛,没了劳动力,耕地大部分也流转了出去,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他和妻子一度很沮丧。

  “那时感觉天塌了。”李加回忆着那段与病魔做抗争的日子,眼睛里闪着泪花。

  后来,李加想到了政府。

  李加把情况告诉村干部,村干部又向乡上反映,乡党委、政府知道他的情况后,立即入户走访,并为他办理了“整户保”,从8月到次月,1个月左右,李加就享受到了“党的好政策”。

  低保户的住院报销率高达90%以上,其余自费部分乡政府还给予临时救助,化疗费用从当初的5000元左右缩减到现在的600元左右,对他来说是“天大的恩赐”。

  李加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住院能报销,还有临时救助金,看病省了很多钱,除了现在还生着病,一切都很好,很知足。”

  李加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虽然生着病,但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力量。

  安关村的团支部书记多杰尖参,见证了很多像李加一样的村民获得医疗救助,他感慨地说:“一个人要是得了重病,整个家庭就跟着受苦,现在政策好,要是以前,我们这里的老人看不起病,有病也只能挺着。”

  多杰尖参说的话句句心酸,却句句属实。

  初麻乡距离化隆县群科镇有70多公里,距离省城西宁130公里,从群科镇到安关村,需要翻越4座大山。偏远的地理位置、脆弱的生存环境、有限的发展能力,使得初麻乡多年来粮食产量低,群众就业渠道狭窄、收入低。

  如何切实保障好困难群众的救助权益,成为初麻乡党委、政府肩上的重担。而“建立片长+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兜底排查网,第一时间给予困难家庭关切”,也成为初麻乡的行动指南。

  这天,吕冰一行特意来到村民得毛家,给她带去“好消息”。

  不久前,59岁的得毛因不慎摔伤做了髋关节置换手术,本来家庭收入就不高,现在丈夫和儿子一边要照顾卧床的她,一边要种1.33公顷的地,收入成为摆在一家人面前的大难题。

  事情发生后,安家村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入户调查,乡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掌握她的病情,并开展救助。

  看着卧床的得毛,吕冰对她的家人说:“前期乡上进行了财产核查、收入对比,今天下午,乡党委政府要专门开会讨论得毛纳入低保户的事情,过不了多久,得毛也将享受医保报销及临时救助政策。”

  得毛的儿子拉毛东智听后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今年我没办法出去打工,父亲也上了年纪,我要担起重任,要是母亲能纳入低保,会减轻不少负担,谢谢你们……”

  吕冰说,因为“及时介入”,许许多多像李加、得毛这样的困难群众被纳入救助范围,享受到政府政策红利,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初麻乡不断夯实推进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清理核查工作,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民政救助权益而努力。

  数据显示,2024年,初麻乡在档低保人口241户683人,共发放救助金27.9万元;特困供养户33户35人,月发放救助资金4.9万元;享受临时救助政策共43户181人,发放金额52.3万元……

  这些数据,不仅是初麻乡民政事业发展的律动脉搏,更是初麻乡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是山坳深处久久流淌着的温润甘泉……

作者 牛玉娇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