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青春力量:以行动回应时代召唤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晨
发布时间:2025-05-04 08:57:23
编辑:曹茂山
33

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团队展示新技术新技能。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在青春的旅途中,何种姿态的迈进,才能不辜负美好的年华,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扎根于乡村的“新农人”景钦鹏,凭借“金土豆”引领乡村振兴的大潮,推动了产业的蓬勃发展;坚守在铁路前线的斯朗旺扎,以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让青藏铁路这条象征着团结、幸福与生命的线路更加坚固;与“算力”并肩而行的青海移动三江源算力创新科技攻关团队,勇于攀登数字技术高峰,用他们的科技成果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这些年轻的面孔,正以自己的行动作为回应。

  全省的青年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怀揣着“缺氧不缺精神”的壮志,将青春的活力注入新时代的发展中。他们在青海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以创新为墨、实干为笔,书写着青年担当,彰显着青年力量。

  为乡村振兴再添一把“青春火”

  春来大地暖,春耕正当时。

11

年轻人返回家乡经营花卉种植。

  时下正值马铃薯播种关键期。在西宁市湟中区甘河滩镇上河湾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景钦鹏看着在田里穿梭播种的播种机,心中充满希冀。

  “今年,我们联合社不光种了土豆,还增种了小麦、油麦菜和燕麦。与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签订协议,实现了种植、销售一条线。”这是景钦鹏返乡创业的第九年,随着创业之路越走越宽,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特色种植技术,积极创新创立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湟中区特色农产品产业,一路带着村民社员发展致富。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说起回乡的初衷,景钦鹏说,是响应政府“返乡创业”政策的号召。2016年,景钦鹏辞职回到家乡湟中,牵头组建了湟中怡之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海子沟乡、甘河滩镇多个村的100多个农户一同走上了马铃薯种植的致富道路。

  在产业发展中,景钦鹏积极参与湟中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膜覆盖栽培、良种补贴等项目,通过选用优质马铃薯种薯,采取全膜覆盖栽培、有机肥替代化肥及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实现了基地年产值650万元,净利润125万元。

  “我们发展了,更应该铭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景钦鹏说。

  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作为新农人,景钦鹏又回到“农门”,致力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增收,让家乡变得越来越好。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是关键。共青团青海省委积极落实省委关于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部署,以青海籍毕业未就业大学生、服务期满未就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人员为重点,通过宣传引导、跟踪培养、组织推荐等方式引导青年人回村“任职”,引导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从青涩学子转变为基层“领头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

  今年年初,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旱台村,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发展座谈会就此展开。初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雷延荟与返乡创业青年围坐一圈,热情洋溢地分享创业奋斗经历和农业技术知识,为乡村发展添了一把“青春火”。

  “责任所在,必定全力以赴!”

  “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无人烟。”这里是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涩北气田,平均海拔2750米,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70%左右,是国内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产气区,也是刘馨思雅的日常工作驻扎地。

  2014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刘馨思雅,填写服务西部的志愿书后来到了青海油田。如今,而立之年的她已经在涩北气田工作了11年,并成为青海油田最年轻的采气工高级技师。

  “责任所在,必定全力以赴!”刘馨思雅说,挺膺担当,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作为气田“小行家”,她积极参与地质开发方案的配套工程。连续数月,刘馨思雅白天头顶烈日跑现场,晚上披星戴月学理论,在历经大量试验和数次改进后,她取得《一种丝扣清理器》和《一种工业高盐污水雾化蒸发装置》两项专利,在“青年为油田做贡献”活动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刘馨思雅学习后,感慨万千地说:“我将以石油精神为舵,紧扣时代的脉搏,立足油气主业,抓住能源转型的战略机遇,用苦干实干打磨灵魂,方能展现自身价值,为油田的建设贡献最美的青春力量!”

  青年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这份精神和力量,跳动在每一处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派出所所长曹正奎,冲锋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业侦查队工作前线,成为这场正义之战的先锋,2022年,他又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疆工作,在公安战线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南滩街道建新社区居委会主任马兰始终活跃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作为年轻的社区“领头雁”,尽自己努力不断改善和提升辖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幸福指数。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油一厂采油工黄群,扎根在柴达木盆地苍茫的戈壁与荒漠中,在采油一线摸爬滚打,练就一身过硬本领,连续两届在青海油田技能大赛中斩获银牌,成为油田采油技术的标杆,又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突破,为油田高效开发注入科技动能。

  ……

  青春一脉相承,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科技之光,照亮青春理想之路

  新时代的青年,既是逐梦人,也是圆梦人。

22

年轻人成为企业中的技术骨干。

  “团队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千吨级技术基础上,在全球首次突破了单基地万吨规模下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T1100级是目前全球强度最高系列的碳纤维之一,仅三个国家能够生产。”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冯宝银颇为自豪地介绍道。

  碳纤维被誉为“黑丝黄金”“新材料之王”,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等诸多战略和新兴领域。在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中国强度”核心技术攻关青年集体不断突破下,“中国强度”不断被解锁,团队所在的碳纤维基地也在“走进新国企,打卡新坐标”活动中被确定为“中国强度”新坐标。

  记录刷新的背后离不开这个全员1199人,平均年龄32周岁的“中国强度”核心技术攻关青年集体。团队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勇担材料强国使命,聚力打造“国之大材”,在千吨级技术基础上突破万吨规模下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构建国内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生产体系,助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突破。

  “在攻关过程中,公司的年轻科研人员将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突破高端碳纤维技术壁垒,实现自我价值,以科技创新为使命,在解决‘卡脖子’难题的过程中,锤炼专业能力,以青春智慧推进我国碳纤维技术迈向国际领先水平。”冯宝银说。

  青春之理想,就是引领青年人奋进的旗帜,激发他们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在各领域、各行业为国家发展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团省委找准青年建功与全省发展的契合点,以自觉担当全面服务中心工作大局,制定《青海共青团助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实施意见》,团结带领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挺膺担当。深入实施新时代青年岗位建功行动,拓展“队号手岗赛”等品牌的社会功能,引导青年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44

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青年突击队开展巡查。记者 陆广涛 摄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团委紧紧围绕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深入开展“青年先锋 项目建功”专项行动,组建项目攻关青年突击队21支,完成攻坚任务80余项,产生青年创新成果55项。

  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团委组织开展降本增效“六个一”(即:节约一分钱、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颗粮、一升油)活动,激活提质增效“青动能”,更好服务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青春火种点亮未来。数字经济催动青海湖的浪潮,绿色电力擘画发展的广角,冷湖科创探索宇宙的脉搏……站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新起点、新篇章,青海青年勇立潮头,以奋斗为笔,担当为墨,在青海这片广袤而独特的高原大地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青海省党政代表团赴浙江考察
青海省招商引资推介会在南京、杭州举行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丁香,西宁的浪漫“香”遇
“五一”西宁市11处夜市“热力全开”
24H热点
武警官兵这样致青春!
【文化中国行】“五一”民俗盛会,解锁土乡风情密码
“后浪”张义明的“山河答卷”
【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
豹街,“燃”起来!——2025年城北区“趣浪城北·豹...
繁花“漾”青海 欢歌“醉”高原——“五一”假日里...
“五一”假期首日西宁市公园迎客14.3万人次
青海西宁:全新豹街“豹”发新活力
丁香缀满枝 庭院春醒时——西宁五一赏丁香攻略·庭院篇
【文化中国行】花“漾”青海,美景触手可及
热点图片
武警官兵这样致青春!
武警官兵这样致青春!
【文化中国行】“五一”民俗盛会,解锁土乡风情密码
【文化中国行】“五...
“后浪”张义明的“山河答卷”
“后浪”张义明的“...
【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车轮印痕下的守护力量——记青海省玉树公路总段杂多公路段驾驶员爱帕扎西才仁
【中国梦·劳动美——...
豹街,“燃”起来!——2025年城北区“趣浪城北·豹街”大型民俗巡游表演见闻
豹街,“燃”起来!...
繁花“漾”青海 欢歌“醉”高原——“五一”假日里最欢乐的时光
繁花“漾”青海 欢歌...
“五一”假期首日西宁市公园迎客14.3万人次
“五一”假期首日西...
青海西宁:全新豹街“豹”发新活力
青海西宁:全新豹街...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春力量:以行动回应时代召唤

青海日报
2025-05-04 08:5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春力量:以行动回应时代召唤

青海日报
2025-05-04 08:5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春力量:以行动回应时代召唤

  • 2025-05-04 08:57:23
  • 来源:青海日报
33

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团队展示新技术新技能。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在青春的旅途中,何种姿态的迈进,才能不辜负美好的年华,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扎根于乡村的“新农人”景钦鹏,凭借“金土豆”引领乡村振兴的大潮,推动了产业的蓬勃发展;坚守在铁路前线的斯朗旺扎,以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让青藏铁路这条象征着团结、幸福与生命的线路更加坚固;与“算力”并肩而行的青海移动三江源算力创新科技攻关团队,勇于攀登数字技术高峰,用他们的科技成果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这些年轻的面孔,正以自己的行动作为回应。

  全省的青年正在各自的岗位上,怀揣着“缺氧不缺精神”的壮志,将青春的活力注入新时代的发展中。他们在青海这片72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以创新为墨、实干为笔,书写着青年担当,彰显着青年力量。

  为乡村振兴再添一把“青春火”

  春来大地暖,春耕正当时。

11

年轻人返回家乡经营花卉种植。

  时下正值马铃薯播种关键期。在西宁市湟中区甘河滩镇上河湾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景钦鹏看着在田里穿梭播种的播种机,心中充满希冀。

  “今年,我们联合社不光种了土豆,还增种了小麦、油麦菜和燕麦。与青海威思顿薯业集团签订协议,实现了种植、销售一条线。”这是景钦鹏返乡创业的第九年,随着创业之路越走越宽,他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特色种植技术,积极创新创立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湟中区特色农产品产业,一路带着村民社员发展致富。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说起回乡的初衷,景钦鹏说,是响应政府“返乡创业”政策的号召。2016年,景钦鹏辞职回到家乡湟中,牵头组建了湟中怡之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海子沟乡、甘河滩镇多个村的100多个农户一同走上了马铃薯种植的致富道路。

  在产业发展中,景钦鹏积极参与湟中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全膜覆盖栽培、良种补贴等项目,通过选用优质马铃薯种薯,采取全膜覆盖栽培、有机肥替代化肥及绿色防控、全程机械化生产等先进适用技术,实现了基地年产值650万元,净利润125万元。

  “我们发展了,更应该铭记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景钦鹏说。

  农村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作为新农人,景钦鹏又回到“农门”,致力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增收,让家乡变得越来越好。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振兴是关键。共青团青海省委积极落实省委关于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部署,以青海籍毕业未就业大学生、服务期满未就业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人员为重点,通过宣传引导、跟踪培养、组织推荐等方式引导青年人回村“任职”,引导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从青涩学子转变为基层“领头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写下属于自己的篇章。

  今年年初,在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旱台村,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发展座谈会就此展开。初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雷延荟与返乡创业青年围坐一圈,热情洋溢地分享创业奋斗经历和农业技术知识,为乡村发展添了一把“青春火”。

  “责任所在,必定全力以赴!”

  “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无人烟。”这里是柴达木盆地东部的涩北气田,平均海拔2750米,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70%左右,是国内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产气区,也是刘馨思雅的日常工作驻扎地。

  2014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的刘馨思雅,填写服务西部的志愿书后来到了青海油田。如今,而立之年的她已经在涩北气田工作了11年,并成为青海油田最年轻的采气工高级技师。

  “责任所在,必定全力以赴!”刘馨思雅说,挺膺担当,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作为气田“小行家”,她积极参与地质开发方案的配套工程。连续数月,刘馨思雅白天头顶烈日跑现场,晚上披星戴月学理论,在历经大量试验和数次改进后,她取得《一种丝扣清理器》和《一种工业高盐污水雾化蒸发装置》两项专利,在“青年为油田做贡献”活动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青年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刘馨思雅学习后,感慨万千地说:“我将以石油精神为舵,紧扣时代的脉搏,立足油气主业,抓住能源转型的战略机遇,用苦干实干打磨灵魂,方能展现自身价值,为油田的建设贡献最美的青春力量!”

  青年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这份精神和力量,跳动在每一处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峰派出所所长曹正奎,冲锋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业侦查队工作前线,成为这场正义之战的先锋,2022年,他又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与援疆工作,在公安战线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南滩街道建新社区居委会主任马兰始终活跃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作为年轻的社区“领头雁”,尽自己努力不断改善和提升辖区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幸福指数。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采油一厂采油工黄群,扎根在柴达木盆地苍茫的戈壁与荒漠中,在采油一线摸爬滚打,练就一身过硬本领,连续两届在青海油田技能大赛中斩获银牌,成为油田采油技术的标杆,又用实践与理论的双重突破,为油田高效开发注入科技动能。

  ……

  青春一脉相承,奋斗是青春的底色。

  科技之光,照亮青春理想之路

  新时代的青年,既是逐梦人,也是圆梦人。

22

年轻人成为企业中的技术骨干。

  “团队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千吨级技术基础上,在全球首次突破了单基地万吨规模下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T1100级是目前全球强度最高系列的碳纤维之一,仅三个国家能够生产。”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团委书记冯宝银颇为自豪地介绍道。

  碳纤维被誉为“黑丝黄金”“新材料之王”,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等诸多战略和新兴领域。在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中国强度”核心技术攻关青年集体不断突破下,“中国强度”不断被解锁,团队所在的碳纤维基地也在“走进新国企,打卡新坐标”活动中被确定为“中国强度”新坐标。

  记录刷新的背后离不开这个全员1199人,平均年龄32周岁的“中国强度”核心技术攻关青年集体。团队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勇担材料强国使命,聚力打造“国之大材”,在千吨级技术基础上突破万吨规模下高性能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构建国内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万吨级干喷湿纺碳纤维生产体系,助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突破。

  “在攻关过程中,公司的年轻科研人员将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突破高端碳纤维技术壁垒,实现自我价值,以科技创新为使命,在解决‘卡脖子’难题的过程中,锤炼专业能力,以青春智慧推进我国碳纤维技术迈向国际领先水平。”冯宝银说。

  青春之理想,就是引领青年人奋进的旗帜,激发他们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在各领域、各行业为国家发展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团省委找准青年建功与全省发展的契合点,以自觉担当全面服务中心工作大局,制定《青海共青团助力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实施意见》,团结带领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挺膺担当。深入实施新时代青年岗位建功行动,拓展“队号手岗赛”等品牌的社会功能,引导青年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44

大唐青海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青年突击队开展巡查。记者 陆广涛 摄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团委紧紧围绕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深入开展“青年先锋 项目建功”专项行动,组建项目攻关青年突击队21支,完成攻坚任务80余项,产生青年创新成果55项。

  青海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团委组织开展降本增效“六个一”(即:节约一分钱、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颗粮、一升油)活动,激活提质增效“青动能”,更好服务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星辰大海永不止步,青春火种点亮未来。数字经济催动青海湖的浪潮,绿色电力擘画发展的广角,冷湖科创探索宇宙的脉搏……站在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新起点、新篇章,青海青年勇立潮头,以奋斗为笔,担当为墨,在青海这片广袤而独特的高原大地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华章。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陈晨
编辑:曹茂山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