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青海的实践】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俊 互组
发布时间:2023-09-12 11:40:43
编辑:党成恩

绚丽七彩互助。记者 陈俊 通讯员 互组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初秋时节,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森林氧吧,山清、水秀、草绿、空气清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赏美景、品文化、赏民俗之余,纷纷被当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创新推出的牦牛肉宴所吸引,通过游客网上传播,互助北山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名扬四方。

  牦牛,是加定镇乡村振兴中异军突起的新产业,也是农牧民群众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因牦牛常年在天然草场自然散养生长,常年饮雪山泉水、摄取名贵中草药,汇聚出典型代表意义的特色产业体系。

  然而,受单一的销售形式、落后的经营方式及道路交通条件制约,北山产业振兴的“关键”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窘境,“好牛肉卖不上好价钱”成为摆在产业振兴的“拦路虎”。

  如何立足独有资源发展壮大绿色有机农畜产业,让一个好产业带火一地经济,一个“明星”品牌助推乡村振兴,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地处互助县北部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加定镇,区域内林草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地质景观奇特,这座动植物宝库蕴含着巨大生态和经济价值,由此立足畜牧业现状,点状开发“全牦牛肉宴”,有效带动相关产业链与产业集群,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绿色+特色”区域公用品牌。

  “好生态孕育好产业,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北山人的普遍共识,人人都是生态环保员更是行动自觉。”浪士当村党支部书记白索南才让介绍:“牦牛肉宴研发成功,就是生态与经济的有效切换,也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现在我们不仅将地道的生态养殖牦牛肉端上了游客的餐桌,还将原来不值钱的牛下水开发为游客喜欢的美食,这比整头出售价格高出一倍多。”

  “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开的农家乐快不够用了。牦牛肉基本桌桌必点,游客特别喜欢吃……”说话间,清境山居民宿老板鲁才项加已将一道道独具特色、香气四溢的牦牛肉端上了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互助县在动员致富能人在县城开办北山牦牛肉专卖店、举办“寻味北山”牦牛肉节等产业振兴“卖点”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瞄准数字化乡村振兴新路,大胆尝试“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走近北山”直播间,网上推介北山特产和旅游资源。

  电商直播让“加定牧场牦牛肉宴”插上了翅膀,有效带动“高原臻品”走向更远,让北山的好产品转化为消费者口中的好味道,让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游客必到首选地。

  加定镇党委书记张宝德介绍,今年1-8月,加定镇出售牦牛肉1.5万公斤,创收105万元。仅浪士当村秦新增才让创办的白牦牛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就销售牦牛100多头,本村脱贫户秦下它加、乔才旦多吉在他的合作社屠宰牦牛,收入增加了1.74万元。县城的北山牦牛肉专卖店销售北山牦牛150多头,累计为脱贫户户均增收5万元。

  “我们还尝试用山里的鹿角菜、蕨菜丰富菜品,满足不同食客用餐需求,上个月营业收入又增加了15000元。”鲁才项加介绍,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这就是靠山吃山。

  在产业和旅游双重带动下,今夏,加定镇群众仅出售野山货和药材,就累积创收26万元,依托旅游兴办的民宿、农家乐增至86家,年收入均超5万元以上。

  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唯美的旅游资源、绿色的畜牧资源等优势,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切只是互助县在乡村振兴道路新“丰”景的一个缩影。

  今年,互助县在“七彩农业”名片、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生动实践中,凭“北繁基地”核心区建设工程、规模化基地培育工程、“互字号”品牌打造工程、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工程、农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等系列“组合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赋能。

  在乡村振兴赛道上,互助县不断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拓宽路径、靶向破解瓶颈、激发内生动力,在强组织、兴产业、聚人才上做文章,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让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慰问优秀教师代表并座谈
吴晓军:聚力推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青海专题宣介会新闻发布会召开
2023年青海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启动
2023青海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入考试成绩公告
国网青海电力公司关于电力营销服务系统升级公告
德令哈3地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海西州:90%政务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24H热点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青海专题宣介会发布会召开
让世界读懂美丽中国的“绿色密码”
新闻发布会侧记
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专题宣介会
井冈山夜话
2023年我省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
线上答题活动
全省公安机关打击"两卡"违法行为
燃气安全整治启动
延安精神进校园
省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会议召开
省工商联十二届一次常委(扩大)会议召开
大美青海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
以“钉钉子”精神答好乡村振兴“必答题”
让农民工安"薪"无忧
织密织牢“保障网”
热点图片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织密织牢“保障网” “兜起”困难群众的希望
【学思想 强党性 重...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人才夜市”人气旺 边逛边选择业忙
“人才夜市”人气旺 ...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欣赏国家公园的万物共生之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污水净化工程落户兴海 高原小城,听取蛙声一片
我省最高海拔微生物...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外宾点赞青海文化 多样性的传承和保护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青海的实践】从“小窗口” 感受青海大美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机制转换“深” 发展动力“足”——“国企改革看青海”系列报道之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青海的实践】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青海日报
2023-09-12 11:4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青海的实践】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青海日报
2023-09-12 11:4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青海的实践】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 2023-09-12 11:40:43
  • 来源:青海日报

绚丽七彩互助。记者 陈俊 通讯员 互组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初秋时节,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森林氧吧,山清、水秀、草绿、空气清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赏美景、品文化、赏民俗之余,纷纷被当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创新推出的牦牛肉宴所吸引,通过游客网上传播,互助北山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名扬四方。

  牦牛,是加定镇乡村振兴中异军突起的新产业,也是农牧民群众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因牦牛常年在天然草场自然散养生长,常年饮雪山泉水、摄取名贵中草药,汇聚出典型代表意义的特色产业体系。

  然而,受单一的销售形式、落后的经营方式及道路交通条件制约,北山产业振兴的“关键”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窘境,“好牛肉卖不上好价钱”成为摆在产业振兴的“拦路虎”。

  如何立足独有资源发展壮大绿色有机农畜产业,让一个好产业带火一地经济,一个“明星”品牌助推乡村振兴,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地处互助县北部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加定镇,区域内林草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地质景观奇特,这座动植物宝库蕴含着巨大生态和经济价值,由此立足畜牧业现状,点状开发“全牦牛肉宴”,有效带动相关产业链与产业集群,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绿色+特色”区域公用品牌。

  “好生态孕育好产业,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北山人的普遍共识,人人都是生态环保员更是行动自觉。”浪士当村党支部书记白索南才让介绍:“牦牛肉宴研发成功,就是生态与经济的有效切换,也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现在我们不仅将地道的生态养殖牦牛肉端上了游客的餐桌,还将原来不值钱的牛下水开发为游客喜欢的美食,这比整头出售价格高出一倍多。”

  “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开的农家乐快不够用了。牦牛肉基本桌桌必点,游客特别喜欢吃……”说话间,清境山居民宿老板鲁才项加已将一道道独具特色、香气四溢的牦牛肉端上了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互助县在动员致富能人在县城开办北山牦牛肉专卖店、举办“寻味北山”牦牛肉节等产业振兴“卖点”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瞄准数字化乡村振兴新路,大胆尝试“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走近北山”直播间,网上推介北山特产和旅游资源。

  电商直播让“加定牧场牦牛肉宴”插上了翅膀,有效带动“高原臻品”走向更远,让北山的好产品转化为消费者口中的好味道,让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游客必到首选地。

  加定镇党委书记张宝德介绍,今年1-8月,加定镇出售牦牛肉1.5万公斤,创收105万元。仅浪士当村秦新增才让创办的白牦牛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就销售牦牛100多头,本村脱贫户秦下它加、乔才旦多吉在他的合作社屠宰牦牛,收入增加了1.74万元。县城的北山牦牛肉专卖店销售北山牦牛150多头,累计为脱贫户户均增收5万元。

  “我们还尝试用山里的鹿角菜、蕨菜丰富菜品,满足不同食客用餐需求,上个月营业收入又增加了15000元。”鲁才项加介绍,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这就是靠山吃山。

  在产业和旅游双重带动下,今夏,加定镇群众仅出售野山货和药材,就累积创收26万元,依托旅游兴办的民宿、农家乐增至86家,年收入均超5万元以上。

  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唯美的旅游资源、绿色的畜牧资源等优势,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切只是互助县在乡村振兴道路新“丰”景的一个缩影。

  今年,互助县在“七彩农业”名片、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生动实践中,凭“北繁基地”核心区建设工程、规模化基地培育工程、“互字号”品牌打造工程、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工程、农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等系列“组合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赋能。

  在乡村振兴赛道上,互助县不断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拓宽路径、靶向破解瓶颈、激发内生动力,在强组织、兴产业、聚人才上做文章,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让乡村振兴“春色满园”。

作者 陈俊 互组
编辑:党成恩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