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团结奋进向未来 一马当先“干”起来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丁玉梅
发布时间:2023-10-18 17:36:00
编辑:孔令磊

西海长歌·海晏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内,讲解员正在讲解。丁玉梅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剪纸特别生动直观地展示了藏族婚俗,这一趟学到了很多!”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居民杨发秀边跟着讲解员参观西海长歌·海晏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边和记者聊着,很多民族风俗习惯,她以前只是听说过,从没这样详细了解过。

  10月15日,走进西海长歌·海晏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讲解员周毛什吉力用青海方言讲着海晏县一个个民族互帮互助,共同交融的故事,她身前的群众,不少人戴着党徽,还有人特意穿上少数民族服饰,认真地听着讲解。

  “这位阿姨身上穿的是蒙古族服饰,说起蒙古族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周毛什吉力笑着问道,很快有人回答道:“我们县有哈勒景蒙古族乡!”

  “是的,不过在咱们哈勒景蒙古族乡,还有哈勒景村原党支部书记拉毛扎西一家的团结故事……”就这样,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现场讲解的气氛走向高潮。

  望着眼前逐渐热闹的景象,海晏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华旦尖措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渐渐多了笑容,话也变得多了起来。

  “建馆之初,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遇到的难处不少呢!”比如该怎么布展,华旦尖措完全没思路,他及时请教相关专家,又和同事到西宁、贵德等地,实地查看了解学习大家的经验。

  华旦尖措感慨地说,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在民族团结进步上,发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树牢‘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擦亮民族团结品牌底色,坚决筑牢稳固的国家安全屏障”的要求,这给了我们深刻启示,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布展的思路。

  在建馆过程中,有了总方向和好思路,华旦尖措发动海晏群众,号召大家参与到馆内资料收集中。通过深入挖掘海晏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践,全面梳理了海晏各族群众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历史事实。

  “我们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将海晏历史文化充分展示出来,以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自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收集的资料越来越多,华旦尖措对于海晏群众的团结意识也有了更深感受。

  “从1279户6000余名牧民赶着15万多头牲畜搬离金银滩到现在,每个时期的海晏,都有着民族交融的闪光点。”说起海晏各民族,华旦尖措笑着谈起他初到海晏县去纯牧业村宣传地震避难相关知识时的场景:“当时牧民举一反三,汉语交流水平非常高,而且大家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非常快。”

  7月31日,海晏县举行西海长歌·海晏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馆仪式。走进体验馆,扑面而来的是充满历史厚重气息的“虎符石匮”,随后体验馆分为序厅、三个展区(共存共荣西海传承、团结互助携手共进、璀璨非遗美美与共)、尾厅、青少年非遗实践中心六个部分,要听完讲解至少需要40分钟。

  体验馆内,讲解员送走和平社区的老党员,又迎来其他县党员干部参观团队。来自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党员冶生福参观完后说:“参观过程中,既看到了海晏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场景,还深刻体会到了各民族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随着体验馆正式运行后,海晏县进一步明确思路,将体验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一个主阵地”,同时依托部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探索布局“N个点位”,从县乡村开展由上到下、不留死角、深入持久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提出‘抢抓机遇、实干为要’‘干部要干、思路要清’等要求,咱们要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更不能落在人后,要一马当先‘干’起来。”华旦尖措说。

推荐阅读
全省第二批主题教育巡回督导工作汇报会召开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将在青海成立
美霖光伏制造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落户青海西宁
2022年度第三十三届“青海新闻奖”获奖作品公示
省优秀民营企业 企业家拟表彰候选对象补充公示
西宁市“全城通办”已办理事项2000余件
清零!西宁市提前完成排污许可限期整改
24H热点
吴晓军:推动高颜值生态与高质量发展互融共进
团结奋进向未来 一马当先“干”起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长制督查组赴青海开展督查工作
青海林(草)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省非遗亮相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青海好人”2023年第三季度发布仪式在尖扎县举行
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获全国林草实验展演一等奖
我省取消省内异地就医限制
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暂行)
热点图片
魏永福:一片热心为邻里
魏永福:一片热心为邻里
记者调查:共享按摩椅是享受还是难受
记者调查:共享按摩...
西安易俗社西宁专场演出激情开演
西安易俗社西宁专场...
青海海东:看民和工业园如何乘势高飞?
青海海东:看民和工...
“黑青稞”酿出乡村振兴“好滋味”
“黑青稞”酿出乡村...
青海互助: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促乡村振兴喜结硕果
青海互助:村集体经...
团结奋进向未来 一马当先“干”起来
团结奋进向未来 一马...
“守护三江源·河湖长制媒体行活动”走进玉树
“守护三江源·河湖长...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团结奋进向未来 一马当先“干”起来

青海日报
2023-10-18 17:3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团结奋进向未来 一马当先“干”起来

青海日报
2023-10-18 05:3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团结奋进向未来 一马当先“干”起来

  • 2023-10-18 05:36:00
  • 来源:青海日报

西海长歌·海晏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内,讲解员正在讲解。丁玉梅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剪纸特别生动直观地展示了藏族婚俗,这一趟学到了很多!”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居民杨发秀边跟着讲解员参观西海长歌·海晏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边和记者聊着,很多民族风俗习惯,她以前只是听说过,从没这样详细了解过。

  10月15日,走进西海长歌·海晏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讲解员周毛什吉力用青海方言讲着海晏县一个个民族互帮互助,共同交融的故事,她身前的群众,不少人戴着党徽,还有人特意穿上少数民族服饰,认真地听着讲解。

  “这位阿姨身上穿的是蒙古族服饰,说起蒙古族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周毛什吉力笑着问道,很快有人回答道:“我们县有哈勒景蒙古族乡!”

  “是的,不过在咱们哈勒景蒙古族乡,还有哈勒景村原党支部书记拉毛扎西一家的团结故事……”就这样,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现场讲解的气氛走向高潮。

  望着眼前逐渐热闹的景象,海晏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县民宗局局长华旦尖措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渐渐多了笑容,话也变得多了起来。

  “建馆之初,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遇到的难处不少呢!”比如该怎么布展,华旦尖措完全没思路,他及时请教相关专家,又和同事到西宁、贵德等地,实地查看了解学习大家的经验。

  华旦尖措感慨地说,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提出了“在民族团结进步上,发扬民族团结优良传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树牢‘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不断增强‘五个认同’,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擦亮民族团结品牌底色,坚决筑牢稳固的国家安全屏障”的要求,这给了我们深刻启示,也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布展的思路。

  在建馆过程中,有了总方向和好思路,华旦尖措发动海晏群众,号召大家参与到馆内资料收集中。通过深入挖掘海晏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实践,全面梳理了海晏各族群众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历史事实。

  “我们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将海晏历史文化充分展示出来,以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自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收集的资料越来越多,华旦尖措对于海晏群众的团结意识也有了更深感受。

  “从1279户6000余名牧民赶着15万多头牲畜搬离金银滩到现在,每个时期的海晏,都有着民族交融的闪光点。”说起海晏各民族,华旦尖措笑着谈起他初到海晏县去纯牧业村宣传地震避难相关知识时的场景:“当时牧民举一反三,汉语交流水平非常高,而且大家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也非常快。”

  7月31日,海晏县举行西海长歌·海晏县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开馆仪式。走进体验馆,扑面而来的是充满历史厚重气息的“虎符石匮”,随后体验馆分为序厅、三个展区(共存共荣西海传承、团结互助携手共进、璀璨非遗美美与共)、尾厅、青少年非遗实践中心六个部分,要听完讲解至少需要40分钟。

  体验馆内,讲解员送走和平社区的老党员,又迎来其他县党员干部参观团队。来自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党员冶生福参观完后说:“参观过程中,既看到了海晏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场景,还深刻体会到了各民族团结一心的重要性。”

  随着体验馆正式运行后,海晏县进一步明确思路,将体验馆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一个主阵地”,同时依托部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探索布局“N个点位”,从县乡村开展由上到下、不留死角、深入持久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提出‘抢抓机遇、实干为要’‘干部要干、思路要清’等要求,咱们要做好新时代的民族工作更不能落在人后,要一马当先‘干’起来。”华旦尖措说。

作者 丁玉梅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