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是一场既有速度、力度,又充满难度、温度的生死救援。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我省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震感强烈,部分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截至12月19日16时50分,地震累计造成海东市212人伤亡。
即刻救援!在省委省政府的有力指挥下,地震救援有序开展,见证着震后救援的青海速度、中国信心。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我省武警、消防、医疗各路人马从四面八方紧急集结,与当地民众一起打响了一场抗震救灾战役。
受灾情况怎样?救援进展如何?群众生活有没有保障?西海全媒体采访报道团队第一时间集结赶赴海东市,直击抢险救灾工作进展,展现一幅幅生命至上、勇往直前抢救人民群众生命的救援画卷。
速度快 力度强
尽最大可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地震发生后,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第一时间提出工作要求。
在关键时刻、困难之际,党和政府“尽最大可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神圣使命和崇高理念,在灾区有了具体而生动的诠释。
震后5分钟,我省立即启动地震应急响应,迅速了解震区相关情况,立即调度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做好物资准备。
震后10分钟,海东市地震局和青海省地震局驻道帏藏族乡俄家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前往现场了解相关情况,青海省消防救援总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集结重型、轻型地质灾害专业救援队赶往灾区。
震后1小时,全省军警部队、应急、消防、交通、住建、水利、自然资源、电力、通信、卫生、教育等部门和相关地区出动人员和车辆赶赴灾区,立即对重点地区开展地毯式排查,全力做好人员搜救、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工作。
震后2小时,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地震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印发《关于开展抗震救灾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
震后3小时,省政府新闻办、省地震局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震情最新情况。
震后5小时,省财政厅紧急下达抗震救灾补助资金5000万元,全力支持保障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2月19日13时,第一批灾后危重伤员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送达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当日,青大附院开通急诊绿色通道,收治第一批危重患者的同时,成立多学科联合救治组,尽全力救治灾后危重伤员。邓建青 摄
难度大 温度低
寒夜救援刻不容缓
凌晨,零下12摄氏度的气温给抢险救援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抢通救援通道,安全转移被困群众,分秒必争。车辆无法抵达的深处,救援队伍徒步前行,而此时,余震不断、物资短缺、伤员被困……
寒夜里,救援刻不容缓——
省应急管理厅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向民和县紧急调运中央救灾物资5000件棉大衣、5000床棉被、5000床棉褥、1500顶棉帐篷、20台场地照明灯。
省住建厅勘察设计处抽调青海省建筑建材科学研究院等单位13名专家,组成3个房屋应急评估小组和2个城镇燃气、供水应急评估小组赴民和县灾区重点城镇乡村,开展应急救援和评估工作。
省民政厅全面排查民政服务保障对象受灾情况,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对因灾造成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及时纳入低保和临时救助范围,对地震遇难家庭每户按4.2万元的标准救助,其他受灾家庭按每户2000元至5000元的标准救助,提前足额发放明年第一季度低保和特困供养救助补助资金,确保救助保障对象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第一时间启动Ⅲ级地震应急响应,组织力量开展电力应急救援抢修,确保医院等重要单位用电可靠,加快受损设备排查、线路抢修,尽快全面恢复供电,全力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和群众用电需求。
短短几小时内,前方救援指挥部已经组建运行,一批蓝色帐篷已经搭建完成,照明灯高高竖起,饮用水、方便面、棉被等物资已经到位并有序分发,医疗队展开现场工作。首批进入安置点的老人、妇女、儿童被优先安排住进帐篷,一些年轻人主动帮助救援人员继续搭建帐篷、分发物资。
消息频频传来: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启动应急通信保障Ⅳ级响应,各基础电信企业、铁塔公司迅速集结应急力量,连夜奔赴受灾现场开展应急通信抢修工作。截至12月19日7时05分,已出动应急抢修人员288人次、各类应急车98辆次、发电油机96台次,发放卫星电话16部,抢通基站123座。
截至12月19日12时,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已开辟抗震救灾绿色专用通道214条,免费放行抗震救灾车辆。通往震区高速公路沿线乐都、马场垣、群科、循化服务区及各收费站均已设置抗震救灾便民服务点。
我省各机场已全面排查,均处于适用状态。西宁机场开设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转运绿色通道,加强人员备勤安排,为抗震救灾做好充分准备。
目前灾区供水、供电、通信、交通等已基本恢复。
武警战士搭桥救援。 张红兵 张卫平 张继婷 摄
迎挑战 渡难关
灾区社会秩序井然
短短24小时,在一个个救援现场,急救车的警报声、大型工程车作业的声音此起彼伏。一边是呼啸而过的救护车,一边是冲向灾区的大型工程车辆和救援车辆。
目前,灾区社会秩序井然。省政府抗震救灾工作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全力以赴保障灾区群众正常生活。
“虽然心有余悸,但吃到早上的一碗洋芋菜后慢慢平静下来了。”“刚开始顾不上看手机,和大家忙着扎帐篷、收拾物件。现在回过头看着一篇篇灾情报道,的确很感动。”“万众一心,团结就是力量!”“这就是青海速度,青海温度。”人群中,一声声道谢不绝于耳。
震后,西海全媒体采访团队迅速行动,从凌晨参加新闻发布会到迅速集结前往灾区,第一时间采写、编发地震相关报道,《寒夜逆行——地震首夜救援一线特写》《震中50公里内涉及我省22个乡镇》《清水乡塔沙坡村妥善安置受灾群众》《青海省12355启动抗震救灾心理援助服务热线》……记者、编辑用真情和海东群众一起面对灾情。在本报持续20多个小时的直播中,数万名网友留言,为每一位奋战在震区的人点赞,为受灾群众加油、鼓劲。
是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和政府指挥统一顺畅,各部门、各单位救援忙而不乱,凝聚起强大的青海力量,彰显出新时代的青海速度。在这场灾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团结一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灾区注入了一股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抵御一切自然灾害的力量。
12月19日,救援人员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金田村清理地震引发的砂涌。 张龙 摄
【记者手记】
这不是青海第一次经历突如其来的地震,一次次在灾难中屹然挺立的青海人,已建立起响应迅速、高效有序的应急救援体系。各路救援力量星夜兼程,奔赴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他们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他们统筹协调,不放弃任何一丝可能……地震救援现场,一幅幅双向奔赴、逆向而行的抢险画面令人泪目。救援仍在继续,请您持续关注本报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