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乡村振兴在青海】
温室大棚种瓜果 产业兴旺促增收
作者:马璞馨
发布时间:2023-12-20 09:39:45
编辑:赵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棚外大雪纷飞,棚内绿意盎然。近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下巴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果蔬相继成熟。走进温棚,圆润饱满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肥硕的西葫芦长势喜人、香甜的草莓味扑鼻而来,村民们精心照料着果蔬。下巴村通过调结构、创特色、促增收的思路,因地制宜拓宽种植结构新模式,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引领群众走出了一条促农增收的新路子。

下巴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里,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在给村民指导种植技术。图片由同德县委宣传部提供

  “再有半个月,这批西葫芦就成熟了,冬天反季节蔬菜掐须、落秧,是每天必备的工作……”在巴沟乡下巴村的温室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桑斗多杰在精心照料西葫芦等西葫芦完全成熟,就送到县上的蔬菜店销售。桑斗多杰说:“我们将温棚承包给第三方,专门种植西葫芦、西红柿、辣椒、草莓等果蔬。我们主要负责温棚的日常管理和学习种植技术,而且这些果蔬耐寒、好养活、收益高,比打工好多了。”

  “别看下巴村现在发展得好,过去因为草场面积小,产业资源薄弱,经济发展缓慢。”桑斗多杰说,下巴村是农业兼畜牧业村,虽然种植面积大,但农作物产量不高收益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村民的收入,2010年,利用同德县农牧和水利局帮扶的千万元资金,加上村民自筹的3万元资金,在老旧温棚的基础上,改扩建36座温棚。

  在平均海拔3660米的同德县,温棚种植果蔬有何技巧?桑斗多杰说,由牧民变为农民让只会放牧不会种植的村民很不适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同德县农牧和水利局及时出谋划策,引进第三方公司种植果蔬,并引导村民到温棚务工,学习种植技能,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为了让果蔬种植产业稳步发展,2022年,同德县农牧和水利局投资70万元,重新改造墙体、安装塑料膜、修改电路等。结合当地土壤条件,利用温室大棚透风透光、高产高效的特点,因地制宜种植西葫芦、西红柿、辣椒、黄瓜、草莓、哈密瓜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形成种植、包装、销售一条龙产业链,不仅实现土地效益和农民收益双提高,还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追逐幸福的路上下巴村不断前行,建立“种苗培育+暖棚生产+科学管理+市场销售”的产业链条。在县农牧部门支持下,将闲置场地改造为种苗培育实验中心,重点对葡萄、草莓、西葫芦、辣椒等果蔬产品进行幼苗培育和科学实验,为大棚生产提供源头种苗和技术支持。同时,由专业人员指导基地32座大棚的工作人员定植和规模生产,并在第三方技术指导下,由村党支部组织群众进行日常生产管理工作。待果蔬上市,由第三方负责销售,村党支部积极协助联系销售渠道,打造本地蔬菜品牌。

  桑斗多杰说,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因此适合草莓、哈密瓜、西瓜等水果生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种出的水果具有含糖量高、口感细腻、色泽鲜艳、采摘期长的特点。下巴村探索果蔬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每到水果成熟季,四面八方的游客会涌向村里,体验采摘的快乐。努力就会有收获,每年给村集体分红4万元,累计解决务工人员50人次,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会议召开
陈刚吴晓军在民和县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影响青海419个行政村
青海省发展改革委:快速响应做好灾区能源保供
青海省委网信办公布网络乱象整治的典型案例
第三届“昆仑英才·青海学者”拟入选人员的公示
青海海南:光伏制造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0万元物资从西宁出发送达灾区
24H热点
青海海南:光伏制造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海电力部门全力保障安置点生活用电
武警青海总队医院医务人员正在为受灾群众现场诊疗...
战风雪!11小时,13公里,50厘米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
【平安建设在身边】刚柔并济,草原上有温度的“检...
【乡村振兴在青海】把群众装在心里的“90后”女书...
雪夜,巴颜喀拉山山顶的一场救援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全省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捷...
【生态观察】绿水青山提“颜值” 生态产业增“价值...
热点图片
青海海南:光伏制造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海海南:光伏制造...
青海电力部门全力保障安置点生活用电
青海电力部门全力保...
武警青海总队医院医务人员正在为受灾群众现场诊疗并做心理抚慰
武警青海总队医院医...
战风雪!11小时,13公里,50厘米
战风雪!11小时,13...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时】线上“茶马互市”将牛羊肉销往全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平安建设在身边】刚柔并济,草原上有温度的“检察蓝”——“枫桥经验”在青海系列报道(3)
【平安建设在身边】...
【乡村振兴在青海】把群众装在心里的“90后”女书记——记玉树州玉树市隆宝镇代青村第一书记桑吉卓玛
【乡村振兴在青海】...
雪夜,巴颜喀拉山山顶的一场救援
雪夜,巴颜喀拉山山...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
温室大棚种瓜果 产业兴旺促增收

西海都市报
2023-12-20 09:3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
温室大棚种瓜果 产业兴旺促增收

西海都市报
2023-12-20 09:3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乡村振兴在青海】
温室大棚种瓜果 产业兴旺促增收

  • 2023-12-20 09:39:45
  •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棚外大雪纷飞,棚内绿意盎然。近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下巴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果蔬相继成熟。走进温棚,圆润饱满的西红柿挂满枝头、肥硕的西葫芦长势喜人、香甜的草莓味扑鼻而来,村民们精心照料着果蔬。下巴村通过调结构、创特色、促增收的思路,因地制宜拓宽种植结构新模式,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引领群众走出了一条促农增收的新路子。

下巴村蔬菜大棚种植基地里,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在给村民指导种植技术。图片由同德县委宣传部提供

  “再有半个月,这批西葫芦就成熟了,冬天反季节蔬菜掐须、落秧,是每天必备的工作……”在巴沟乡下巴村的温室大棚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桑斗多杰在精心照料西葫芦等西葫芦完全成熟,就送到县上的蔬菜店销售。桑斗多杰说:“我们将温棚承包给第三方,专门种植西葫芦、西红柿、辣椒、草莓等果蔬。我们主要负责温棚的日常管理和学习种植技术,而且这些果蔬耐寒、好养活、收益高,比打工好多了。”

  “别看下巴村现在发展得好,过去因为草场面积小,产业资源薄弱,经济发展缓慢。”桑斗多杰说,下巴村是农业兼畜牧业村,虽然种植面积大,但农作物产量不高收益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村民的收入,2010年,利用同德县农牧和水利局帮扶的千万元资金,加上村民自筹的3万元资金,在老旧温棚的基础上,改扩建36座温棚。

  在平均海拔3660米的同德县,温棚种植果蔬有何技巧?桑斗多杰说,由牧民变为农民让只会放牧不会种植的村民很不适应。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同德县农牧和水利局及时出谋划策,引进第三方公司种植果蔬,并引导村民到温棚务工,学习种植技能,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为了让果蔬种植产业稳步发展,2022年,同德县农牧和水利局投资70万元,重新改造墙体、安装塑料膜、修改电路等。结合当地土壤条件,利用温室大棚透风透光、高产高效的特点,因地制宜种植西葫芦、西红柿、辣椒、黄瓜、草莓、哈密瓜等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形成种植、包装、销售一条龙产业链,不仅实现土地效益和农民收益双提高,还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在追逐幸福的路上下巴村不断前行,建立“种苗培育+暖棚生产+科学管理+市场销售”的产业链条。在县农牧部门支持下,将闲置场地改造为种苗培育实验中心,重点对葡萄、草莓、西葫芦、辣椒等果蔬产品进行幼苗培育和科学实验,为大棚生产提供源头种苗和技术支持。同时,由专业人员指导基地32座大棚的工作人员定植和规模生产,并在第三方技术指导下,由村党支部组织群众进行日常生产管理工作。待果蔬上市,由第三方负责销售,村党支部积极协助联系销售渠道,打造本地蔬菜品牌。

  桑斗多杰说,由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因此适合草莓、哈密瓜、西瓜等水果生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种出的水果具有含糖量高、口感细腻、色泽鲜艳、采摘期长的特点。下巴村探索果蔬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每到水果成熟季,四面八方的游客会涌向村里,体验采摘的快乐。努力就会有收获,每年给村集体分红4万元,累计解决务工人员50人次,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者 马璞馨
编辑:赵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