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产业壮大让尤龙村底气十足
作者:马璞馨
发布时间:2024-03-21 08:29:11
编辑:易 娜
尤龙村的青稞丰收场景。图片由唐谷镇人民政府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中,海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群众转变思路,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新型畜牧产业。市场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如何才能乘风破浪,让乡村产业更有前景?近日,记者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唐谷镇尤龙村实地采访。

  尤龙村是一个农牧结合的村子,有193户913人,耕地127公顷,草场490公顷,以牛羊养殖为主。在应对畜牧业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尤龙村闯出了一条种养结合、优缺互补的路子,以公司化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搭建起乡村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通道。

  2017年,尤龙村尝试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村民以草场、羊、资金的方式入股,专门发展种养殖业。

  合作社锚定目标,用国家帮扶的100万元项目资金和村民自筹的20万元资金购买了400只羊,实行高效养殖,在气候温热的7个月内放养,气候寒冷的5个月内圈养,通过半舍饲养殖实现草畜平衡。

尤龙村牧草大丰收。图片由唐谷镇人民政府提供

  这种“七五”模式,让合作社在成立的短短几个月内逐渐进入正轨。同年,尤龙村用县委组织部帮扶的50万元项目资金,以每只羊1800元的价格再次购进270只母羊,村里的林管员、草管员等公益岗位人员在合作社兼职饲养员,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近年来,羊肉价格下跌,买进和卖出的差价较大,直接影响到合作社收入。该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破解困局,成了尤龙村最大的考验。

  “如果我们以低价销售肯定会赔本,而通过初加工,增加附加值,就能卖出好价钱,所以我们考虑成立羊肉加工公司。”尤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俄多加说,自己长年在外包揽工程,有一些经商经验。有了思路,村“两委”开始着手做一系列准备工作。

  2023年,尤龙村成立牛墩墩农畜产品有限公司,用同德县农牧局帮扶的600万元专项资金和村民自筹的106万元资金修建了8座冷库,发展羊肉精细化分割销售产业。

  俄多加说,过去,合作社里的羊只能按活畜销售,每只羊最高售价1800元。今年开始,合作社的羊直接运送到公司精细化分割,按季销售,羊价也稳步提升。

  俄多加说,与活畜交易相比,精细化分割销售的利润空间更大。公司的羊肉通过精细化分割,2023年,存放在冷库的900只草膘羊胴体全部销售,每千克利润达到16元,用最快的时间,实现价值最大化。

  今年,在同德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对口援建企业宝武集团从“牛墩墩”公司预订1500只羊胴体,准备5月初发货。

牛墩墩农畜产品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将羊胴体存入冷库。图片由唐谷镇人民政府提供

  同德县畜牧兽医站站长林元告诉记者,近3年来,牛羊价格浮动较大,牧民们抱着观望的心态,出现惜售情况。为应对市场变化,政府制定出栏补助政策,每只活畜羊补贴30元,每头活畜牛补贴100元,这项政策目前正在推进当中。有关部门也积极到省外对接销售,打开牛羊肉销售渠道,2023年,同德牛羊肉远销江苏、山东、上海等地。

  俄多加说,合作社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同步推进种植业,主要以青稞、燕麦、油菜为主,专门用于牧草供应,提高抗风险能力。

  同德县是畜牧业大县,牧民以养殖牛羊为主,但是受季节、气候影响,每年10月末草原枯黄,需要购买大量饲草才能保障牛羊安全越冬。合作社抓住这个契机,用74公顷耕地种植饲草,大力发展饲草产业,给全县牛羊供应“口粮”。2023年,合作社仅种植收入就达到51万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给尤龙村增加了“底气”。成功的背后,是产业的精心培育和政府的有力引导,当地农牧民拧成一股绳,合力让特色产业走出不一样的发展之路,在市场变化的洪流中站稳了脚跟。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陈刚:更好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青海:人勤春来早 高原耕种忙
青海海晏:“助老食堂”开启老年人幸福“食”光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西宁启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
湟源:900万元资金强化重点领域保障
24H热点
一根绣花针 绣出致富路
共赴一场续写友情的澜湄之约——澜湄万里行媒体采...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不负青春 不负使命——...
【祖国好 家乡美】村强民富 塘渠村的新政策带来大变化
【祖国好 家乡美】下合乐寺村借“春风”共话致富路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想法子出点子拓宽致富新...
青海海北:直播带岗牵好就业线
【党旗领航】“党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祖国好 家乡美】送教照亮成长路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不负青春 不负使命——...
热点图片
一根绣花针 绣出致富路
一根绣花针 绣出致富路
共赴一场续写友情的澜湄之约——澜湄万里行媒体采访活动综述
共赴一场续写友情的...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不负青春 不负使命——记海西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梁亮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
【祖国好 家乡美】村强民富 塘渠村的新政策带来大变化
【祖国好 家乡美】村...
【祖国好 家乡美】下合乐寺村借“春风”共话致富路
【祖国好 家乡美】下...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想法子出点子拓宽致富新路子——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梁亮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
青海海北:直播带岗牵好就业线
青海海北:直播带岗...
【党旗领航】“党建+”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党旗领航】“党建+...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产业壮大让尤龙村底气十足

西海都市报
2024-03-21 08:2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产业壮大让尤龙村底气十足

西海都市报
2024-03-21 08:2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产业壮大让尤龙村底气十足

  • 2024-03-21 08:29:11
  • 来源:西海都市报
尤龙村的青稞丰收场景。图片由唐谷镇人民政府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乡村振兴发展机遇中,海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群众转变思路,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新型畜牧产业。市场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如何才能乘风破浪,让乡村产业更有前景?近日,记者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唐谷镇尤龙村实地采访。

  尤龙村是一个农牧结合的村子,有193户913人,耕地127公顷,草场490公顷,以牛羊养殖为主。在应对畜牧业市场变化的过程中,尤龙村闯出了一条种养结合、优缺互补的路子,以公司化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搭建起乡村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通道。

  2017年,尤龙村尝试成立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村民以草场、羊、资金的方式入股,专门发展种养殖业。

  合作社锚定目标,用国家帮扶的100万元项目资金和村民自筹的20万元资金购买了400只羊,实行高效养殖,在气候温热的7个月内放养,气候寒冷的5个月内圈养,通过半舍饲养殖实现草畜平衡。

尤龙村牧草大丰收。图片由唐谷镇人民政府提供

  这种“七五”模式,让合作社在成立的短短几个月内逐渐进入正轨。同年,尤龙村用县委组织部帮扶的50万元项目资金,以每只羊1800元的价格再次购进270只母羊,村里的林管员、草管员等公益岗位人员在合作社兼职饲养员,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近年来,羊肉价格下跌,买进和卖出的差价较大,直接影响到合作社收入。该如何应对市场变化,破解困局,成了尤龙村最大的考验。

  “如果我们以低价销售肯定会赔本,而通过初加工,增加附加值,就能卖出好价钱,所以我们考虑成立羊肉加工公司。”尤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俄多加说,自己长年在外包揽工程,有一些经商经验。有了思路,村“两委”开始着手做一系列准备工作。

  2023年,尤龙村成立牛墩墩农畜产品有限公司,用同德县农牧局帮扶的600万元专项资金和村民自筹的106万元资金修建了8座冷库,发展羊肉精细化分割销售产业。

  俄多加说,过去,合作社里的羊只能按活畜销售,每只羊最高售价1800元。今年开始,合作社的羊直接运送到公司精细化分割,按季销售,羊价也稳步提升。

  俄多加说,与活畜交易相比,精细化分割销售的利润空间更大。公司的羊肉通过精细化分割,2023年,存放在冷库的900只草膘羊胴体全部销售,每千克利润达到16元,用最快的时间,实现价值最大化。

  今年,在同德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对口援建企业宝武集团从“牛墩墩”公司预订1500只羊胴体,准备5月初发货。

牛墩墩农畜产品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正将羊胴体存入冷库。图片由唐谷镇人民政府提供

  同德县畜牧兽医站站长林元告诉记者,近3年来,牛羊价格浮动较大,牧民们抱着观望的心态,出现惜售情况。为应对市场变化,政府制定出栏补助政策,每只活畜羊补贴30元,每头活畜牛补贴100元,这项政策目前正在推进当中。有关部门也积极到省外对接销售,打开牛羊肉销售渠道,2023年,同德牛羊肉远销江苏、山东、上海等地。

  俄多加说,合作社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同步推进种植业,主要以青稞、燕麦、油菜为主,专门用于牧草供应,提高抗风险能力。

  同德县是畜牧业大县,牧民以养殖牛羊为主,但是受季节、气候影响,每年10月末草原枯黄,需要购买大量饲草才能保障牛羊安全越冬。合作社抓住这个契机,用74公顷耕地种植饲草,大力发展饲草产业,给全县牛羊供应“口粮”。2023年,合作社仅种植收入就达到51万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给尤龙村增加了“底气”。成功的背后,是产业的精心培育和政府的有力引导,当地农牧民拧成一股绳,合力让特色产业走出不一样的发展之路,在市场变化的洪流中站稳了脚跟。

作者 马璞馨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