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本网原创
青海发布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工程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4-12 00:42:59
编辑:陈郁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报道)4月11日,青海省发布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工程,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努力让各族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稳岗就业工程

  1.强化政策性岗位保障,通过统筹公务员、选调生招录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落实“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等项目,发挥多渠道就业保障作用,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岗位8200个(其中:公务员、选调生岗位1500个,企事业单位岗位3600个,“三支一扶”计划1600个,大学生志愿者1500个)。

  2.以产业、企业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围绕产业“四地”建设、数字经济、生物制药、科技创新等重点特色领域,年内培育扶植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创造2140个就业岗位(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创造就业岗位800个,盐湖产业创造就业岗位200个,文旅产业创造就业岗位430个,农畜产品加工业创造就业岗位360个,数字经济产业创造就业岗位300个,生物制药产业创造就业岗位50个)。

  3.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校园专场招聘等就业服务活动200场次。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清单,设立人社驻企服务专员,“一企一策”对接筹集用工岗位,组织开展专项招聘、双向宣传,高效匹配企业用工与劳动力需求。

  4.做优拉面、青绣等特色劳务品牌,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生活困难人员、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帮扶,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万人次。实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次。

  教育均衡工程

  5.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持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6.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0所。

  7.深入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挖掘优质学校资源潜力,新改扩建学校10所,扩容增加教育资源总量。

  8.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支持10所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和实训水平,增强职业学校办学能力。

  9.继续推动青海理工大学、青海职业技术大学设置工作,加强与教育部协调对接,强化达标建设和基础工作保障。

  10.加强智慧教育建设,为50所学校配套信息化设备,改善数字化条件。发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优势,引导各级各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化有效应用。

  住房保障工程

  11.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75万套,统筹完善小区内供排水、供气、供电、通信、消防等设施短板。为城镇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100部,有效解决群众上、下楼难问题。

  12.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4万户,切实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

  13.依托城市危旧房摸底调查系统,对照已摸排出的城市危旧房底数,精准改造城市(含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C、D级危险住房248套。

  14.推广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进一步提升住房困难群众办事的便捷度、满意度。持续做好公租房小区规范化管理,让困难群众住得进、住得好。为4579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积极解决重点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健康青海工程

  15.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海东市、海南州、玉树州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分别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50%、30%、50%、80%、80%。

  16.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统筹整合低效设施设备,优化医疗资源配比,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分别达到75%、65%和55%。

  17.将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纳入日常监管内容,加强指导管理,并实行互认机构动态调整,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重复检查问题。

  18.在稳步推进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实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努力实现“应采尽采”,切实将价格稳定在合理的市场价格区间内。

  19.聚焦群众就医和医保需求,健全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提升医疗保障基础支撑能力,完善就医结算移动支付、掌上办理等程序,持续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推动门诊慢特病、定点零售药店异地结算等扩面工作。

  “一老一小”工程

  20.加快构建全覆盖多元化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100个具备助餐、日间照料等综合功能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对1500户纳入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21.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7万名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确保脱贫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率达100%。

  22.支持幼儿园发展托班,年内培育12所公办、民办幼儿园增设托班,扩大普惠性、稳定性托幼服务供给。

  乡村振兴工程

  23.实施300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乡村承载能力。

  24.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在全省35个有耕地保护任务县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田长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

  25.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确保整治面积达总面积的80%以上。

  26.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0项,完成治理河长80公里以上。实施湟中区群加河(土康段)河道治理工程和互助县大桦林沟山洪治理工程。

  27.实施西宁市大通县白崖小流域和湟中区土门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52.2平方公里。

  助困帮扶工程

  28.为32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为1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2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29.为15万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救助300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两癌”患病妇女。

  30.继续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力争全省职工医疗和生活互助保障活动计划参互单位5000家,参互职工达33万人。

  31.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必要的、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支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500件。

  32.持续做好根治欠薪工作,确保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8%。

  文体惠民工程

  33.组织50支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团队,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600场次,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34.为全省“村村通、户户通”直播卫星接收设施提供维护服务,确保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用户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全年入户调查不少于1万户,用户满意度不低于90%。

  35.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配备智能室外健身器材及乒乓球台200个。开工建设3个小型体育公园。

  36.实现全省70家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便民服务工程

  37.持续推进物业服务企业规范管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对全省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省市两级年内检查物业服务企业不少于160家。

  38.新建、维修公共区域职工之家10个、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100个,更好服务新就业、新业态群体。

  39.在黄南州尖扎县、河南县开展一次摩托车驾驶人考试“送考下乡”便民服务活动,允许科目一和科目三安全文明常识考试使用纸质考试试卷,解决农牧区群众驾考难问题,便利农牧区群众就近考试领证。

  40.加快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确保年底前全省4147个建制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设置率达到50%以上。  

  交通畅保工程

  41.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扩建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40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加快补齐道路基础设施短板。

  42.优化调整西宁市10条公交线路,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更便捷。

  43.完成西宁市昆仑路与羚羊路人行过街设施和五四大街下穿通道排涝项目建设工程。

  44.以学校、医院、景区、商圈等场所周边地区为重点,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整治,通过平交路口优化、升级改造等方式,完成45处道路交叉口精细化治理,进一步缓解道路拥挤问题。

推荐阅读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
陈刚赴果洛藏族自治州调研
青海省又添一植物新纪录——拟球状轮藻
国网青海电力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侧记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厅拟聘任省委法律顾问公示
关于第三十四届青海新闻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青海省海东市乡村旅游赏花踏青拉开序幕
青海互助:春雪“妆扮”最美梯田
24H热点
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发出首份不予行政处罚决定书 彰显...
青海德令哈:“旅游+”模式让高原诗城焕发新活力
青海:让老年人生活更有保障
青海:多措并举保就业
青海:2023年21.57万人次享受大病保险待遇
青海:加快建设一批群众关切、社会关注、发展所需...
2024年青海同仁市湖南文旅推介会筹备工作有序进行
青海省又添一植物新纪录——拟球状轮藻
为企业发展插上电的“翅膀”——国网青海电力持续...
青海西宁:多举措筑牢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防护网
热点图片
青海西宁:城市生态功能更加凸显
青海西宁:城市生态...
青海互助:春雪“妆扮”最美梯田
青海互助:春雪“妆...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风采】“90后”第一书记“驻”进了村民心里
【实干·驻村第一书记...
西宁市对8处积水点进行改造治理
西宁市对8处积水点进...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海南州:绿色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
【经济聚焦】青海东部门户:何以循“新”而动,再创新高?
【经济聚焦】青海东...
【祖国好 家乡美】海东:东山脚下牧歌嘹亮
【祖国好 家乡美】海...
【祖国好 家乡美】“新学期,我有一个新愿望”
【祖国好 家乡美】“...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发布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工程

青海新闻网
2024-04-12 00:4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发布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工程

青海新闻网
2024-04-12 12:4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发布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工程

  • 2024-04-12 12:42:59
  • 来源: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报道)4月11日,青海省发布十大类44项民生实事工程,不断将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办成百姓心头的“温暖大事”,努力让各族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稳岗就业工程

  1.强化政策性岗位保障,通过统筹公务员、选调生招录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聘,落实“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等项目,发挥多渠道就业保障作用,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岗位8200个(其中:公务员、选调生岗位1500个,企事业单位岗位3600个,“三支一扶”计划1600个,大学生志愿者1500个)。

  2.以产业、企业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围绕产业“四地”建设、数字经济、生物制药、科技创新等重点特色领域,年内培育扶植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创造2140个就业岗位(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创造就业岗位800个,盐湖产业创造就业岗位200个,文旅产业创造就业岗位430个,农畜产品加工业创造就业岗位360个,数字经济产业创造就业岗位300个,生物制药产业创造就业岗位50个)。

  3.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校园专场招聘等就业服务活动200场次。建立重点企业用工清单,设立人社驻企服务专员,“一企一策”对接筹集用工岗位,组织开展专项招聘、双向宣传,高效匹配企业用工与劳动力需求。

  4.做优拉面、青绣等特色劳务品牌,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生活困难人员、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帮扶,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9万人次。实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次。

  教育均衡工程

  5.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所,持续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6.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0所。

  7.深入实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挖掘优质学校资源潜力,新改扩建学校10所,扩容增加教育资源总量。

  8.实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支持10所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和实训水平,增强职业学校办学能力。

  9.继续推动青海理工大学、青海职业技术大学设置工作,加强与教育部协调对接,强化达标建设和基础工作保障。

  10.加强智慧教育建设,为50所学校配套信息化设备,改善数字化条件。发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优势,引导各级各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常态化有效应用。

  住房保障工程

  11.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75万套,统筹完善小区内供排水、供气、供电、通信、消防等设施短板。为城镇老旧小区住宅加装电梯100部,有效解决群众上、下楼难问题。

  12.实施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4万户,切实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

  13.依托城市危旧房摸底调查系统,对照已摸排出的城市危旧房底数,精准改造城市(含县城)建成区范围内国有土地上C、D级危险住房248套。

  14.推广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进一步提升住房困难群众办事的便捷度、满意度。持续做好公租房小区规范化管理,让困难群众住得进、住得好。为4579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积极解决重点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健康青海工程

  15.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和海东市、海南州、玉树州3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分别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50%、30%、50%、80%、80%。

  16.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统筹整合低效设施设备,优化医疗资源配比,省、市、县级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分别达到75%、65%和55%。

  17.将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纳入日常监管内容,加强指导管理,并实行互认机构动态调整,切实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重复检查问题。

  18.在稳步推进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基础上,深入实施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努力实现“应采尽采”,切实将价格稳定在合理的市场价格区间内。

  19.聚焦群众就医和医保需求,健全医保经办服务体系,提升医疗保障基础支撑能力,完善就医结算移动支付、掌上办理等程序,持续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推动门诊慢特病、定点零售药店异地结算等扩面工作。

  “一老一小”工程

  20.加快构建全覆盖多元化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完善100个具备助餐、日间照料等综合功能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对1500户纳入特困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

  21.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7万名婴幼儿免费提供营养包,确保脱贫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覆盖率达100%。

  22.支持幼儿园发展托班,年内培育12所公办、民办幼儿园增设托班,扩大普惠性、稳定性托幼服务供给。

  乡村振兴工程

  23.实施300个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乡村承载能力。

  24.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在全省35个有耕地保护任务县全面推行县、乡、村三级“田长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万亩以上。

  25.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确保整治面积达总面积的80%以上。

  26.开工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10项,完成治理河长80公里以上。实施湟中区群加河(土康段)河道治理工程和互助县大桦林沟山洪治理工程。

  27.实施西宁市大通县白崖小流域和湟中区土门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完成治理面积52.2平方公里。

  助困帮扶工程

  28.为320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服务,为1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20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

  29.为15万适龄妇女开展“两癌”筛查,救助300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两癌”患病妇女。

  30.继续实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力争全省职工医疗和生活互助保障活动计划参互单位5000家,参互职工达33万人。

  31.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必要的、符合标准的法律援助,支持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500件。

  32.持续做好根治欠薪工作,确保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98%。

  文体惠民工程

  33.组织50支大美青海文艺轻骑兵团队,深入基层开展惠民演出600场次,丰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34.为全省“村村通、户户通”直播卫星接收设施提供维护服务,确保直播卫星接收设施用户正常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全年入户调查不少于1万户,用户满意度不低于90%。

  35.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配备智能室外健身器材及乒乓球台200个。开工建设3个小型体育公园。

  36.实现全省70家以上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便民服务工程

  37.持续推进物业服务企业规范管理,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和质量,对全省物业企业服务质量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省市两级年内检查物业服务企业不少于160家。

  38.新建、维修公共区域职工之家10个、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100个,更好服务新就业、新业态群体。

  39.在黄南州尖扎县、河南县开展一次摩托车驾驶人考试“送考下乡”便民服务活动,允许科目一和科目三安全文明常识考试使用纸质考试试卷,解决农牧区群众驾考难问题,便利农牧区群众就近考试领证。

  40.加快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建设,确保年底前全省4147个建制村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设置率达到50%以上。  

  交通畅保工程

  41.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扩建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4000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公里,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加快补齐道路基础设施短板。

  42.优化调整西宁市10条公交线路,让市民出行更顺畅、更便捷。

  43.完成西宁市昆仑路与羚羊路人行过街设施和五四大街下穿通道排涝项目建设工程。

  44.以学校、医院、景区、商圈等场所周边地区为重点,持续开展交通综合整治,通过平交路口优化、升级改造等方式,完成45处道路交叉口精细化治理,进一步缓解道路拥挤问题。

编辑:陈郁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