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青海西宁:畅通地下管网!“改”出百姓幸福感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李静
发布时间:2024-12-04 07:43:34
编辑:童洋
图为祁连路地下排水管网改造施工现场。闫鸿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是一场由“面子”向“里子”的幸福升级!

  对主城区建设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地下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刻不容缓!

  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改造既是关乎民生的“里子”工程、也是城市建设的“面子”基础,对于改善城市面貌、提升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西宁市结合民生实事项目,聚焦民之所盼,加快推进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改造,多举措保障老百姓出行,全力疏通城市地下“生命线”,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据介绍,仅今年西宁市就实施地下管网改造项目31个,改造155条道路地下管网,目前已完成141条。尽管已进入初冬,但是建设者仍奋战一线,守安全、抢工期、保质量、促进度,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面对复杂的地形、多变的天气、有限的时间等诸多挑战,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按照公告时间提前40天保证了道路通行……”一封封表扬信的传来,是西宁市不断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好诠释。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实施管网改造

  水龙头轻轻一拧,洁净的清水汩汩而来,洗衣洗菜干净便捷;燃气阀门一开,清洁能源瞬时抵达,烧水烧菜火力十足;马桶按钮随手一摁,水流打着转迅速冲走,排污便利卫生舒适……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都离不开埋藏在城市地下庞大管网的默默守护。

  西宁市排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多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早期城市建设规划不够完善,雨污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低,加之道路坑洼、管网失修、积水内涝……多种问题让“雨天水汪汪,晴天臭烘烘”的现象时有发生。2023年以来,经过对全市2142公里排水管网探测,发现了不少影响市政设施安全运行的风险点。排水管网改造已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刚需”,也是城市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

  分段施工,“里子”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目前,西宁市地下排水管网改造得怎么样了?记者走进位于南山路的地下管网提升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挖掘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在工地上来回穿梭,施工人员紧密协作,铲土清淤、管道安装、路基铺设……他们专注于手中的每一道工序,只为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交付。

  沿着沟槽往里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已经铺设好的管网进行回填和压实作业。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沙土填入管网周围的空隙中,并用压路机进行反复压实,以确保管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一环节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稍有疏忽就可能对管网造成损坏或影响正常使用。”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南山路地下管网提升改造项目东起共和路,西至长江路,全长2542米,主要进行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及供水管道改造施工。截至目前,已完成共和路至翠南路段地下管网施工,正在进行翠南路至劳动路段的管网改造。“我们将加大施工人员、材料、机械等投入力度,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施工进度,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狄灏说。

  通则不涝,全力解积水之忧

  南川东路是西宁市区通往南川片区的主干道,由于雨污水管网运行年限已久,极大地影响了路面雨水的收集和排放,七八月份经常会发生路面内涝,积水严重,影响市民的日常出行。为有效解决该区域积水问题,西宁市对南川东路进行了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及道路整治工程。该项目北起昆仑桥,南至海山路,长约4500米,项目建成后,不仅路面更平整,出行畅通,每逢汛期雨季,也不必担心路面积水,不再给老百姓出行造成困扰。

  在南川东路已通车路段,记者看到,已经投入使用的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川流不息,居民也乐见成效:路通了,出行没烦恼,日常生活中排水也更加便利!“原来不理解为什么好好的路总是要挖开,自从家门前这段路建成通车后,不仅路面变得平整美观,而且雨季也不用担心路上严重积水,这都是排水管网改造看得见的成效。”家住南川东路的市民薛亮说。

  随后,记者来到南山东路(昆仑中路至南山路段),这里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正快马加鞭推进。围挡内,数十名工人分工明确,放置雨水箅子,控制机械、恢复路面……各项作业均在有序进行,预计12月中旬即可完工。“对南川东路地下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进行雨污分流,不仅可以提升周边区域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同时还将使道路变得更宽敞畅通。”该项目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多方合力,推动城市“血脉”更畅通

  城市更新,道路要整洁敞亮,地下排水管网也需要发力——城市排水管网如同城市的血脉,需要各行其道、各司其职,城市这个有机体才能健康运转。今年以来,西宁市大力推进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实施城市排水防涝、管网混错接整治、缺陷问题治理等工程,累计完成排水管网改造137.8公里,消除排水管网混错接点959处、缺陷问题628处。

  “管网改造好了,心里踏实多了!”“街道不见明显积水,大雨天店铺也能正常营业!”……这样的画面在西宁市越来越多的街道上演。近年来,随着排水管网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网的设施隐患、管网混接私搭、设施老旧导致的诸多病害问题都将得到改善,同时,还将缓解城市内涝,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使得城市“血脉”更加畅通。

  一条条“地下生命线”改造持续推进!

  一幅更富活力、更具优势的城市道路建设画卷正徐徐展开!

  “各部门将持续加大力量投入,抢抓有效施工时间,加大协调配合,力争全市中心城区在建项目于年底前完成阶段性建设,营造更畅通、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同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生态根基,也让市民尽享优质生态环境带来的幸福生活红利。”西宁市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推荐阅读
全省教育大会召开 陈刚吴岩讲话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拜会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
青海省残联举办“国际残疾人日”主题宣讲活动
青海西宁:城东区小学生诗词大会举办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青海德令哈:彩色丹霞蔚为壮观
青海海北:着力构建职业技能培训新体系
24H热点
青海西宁获批冷凉蔬菜气候产品试点
青海海南:江当村有个“鸡司令”
青海省西宁市代表队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活动...
青海西宁:增加!升级!临停泊位引市民称赞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青海西宁:“铸牢共同体...
青海西宁:共富工坊里的“福禄寿桃”熟了
【祖国好 家乡美】源起之地,山水交融的传奇画卷—...
青海省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公布
青海格尔木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青海:光伏组件高效回收技术获国家认可
热点图片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四杜仕海:“我愿扎根这片高原热土”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绿色智慧供暖“点燃”别样冬天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身边的感动】尊重每个机会 走好脚下每一步路——记2024年敬业奉献“青海好人”邓艳芳
【身边的感动】尊重...
青海民和震后搬迁新村幸福食堂开餐啦
青海民和震后搬迁新...
【党旗领航】党建引领聚合力 人居环境展新颜
【党旗领航】党建引...
“草原曼巴”的绿色坚守
“草原曼巴”的绿色坚守
青海尖扎: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鹿茸菇“住”进智慧方舱
青海尖扎:从会种田...
特色优质农畜产品齐亮相 “青字号”惊艳第二十一届农交会
特色优质农畜产品齐...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西宁:畅通地下管网!“改”出百姓幸福感

西宁晚报
2024-12-04 07:4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西宁:畅通地下管网!“改”出百姓幸福感

西宁晚报
2024-12-04 07:4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西宁:畅通地下管网!“改”出百姓幸福感

  • 2024-12-04 07:43:34
  • 来源:西宁晚报
图为祁连路地下排水管网改造施工现场。闫鸿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是一场由“面子”向“里子”的幸福升级!

  对主城区建设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地下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刻不容缓!

  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改造既是关乎民生的“里子”工程、也是城市建设的“面子”基础,对于改善城市面貌、提升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西宁市结合民生实事项目,聚焦民之所盼,加快推进城市地下排水管网改造,多举措保障老百姓出行,全力疏通城市地下“生命线”,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据介绍,仅今年西宁市就实施地下管网改造项目31个,改造155条道路地下管网,目前已完成141条。尽管已进入初冬,但是建设者仍奋战一线,守安全、抢工期、保质量、促进度,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面对复杂的地形、多变的天气、有限的时间等诸多挑战,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按照公告时间提前40天保证了道路通行……”一封封表扬信的传来,是西宁市不断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最好诠释。

  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实施管网改造

  水龙头轻轻一拧,洁净的清水汩汩而来,洗衣洗菜干净便捷;燃气阀门一开,清洁能源瞬时抵达,烧水烧菜火力十足;马桶按钮随手一摁,水流打着转迅速冲走,排污便利卫生舒适……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都离不开埋藏在城市地下庞大管网的默默守护。

  西宁市排水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多建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早期城市建设规划不够完善,雨污排水管道设计标准低,加之道路坑洼、管网失修、积水内涝……多种问题让“雨天水汪汪,晴天臭烘烘”的现象时有发生。2023年以来,经过对全市2142公里排水管网探测,发现了不少影响市政设施安全运行的风险点。排水管网改造已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刚需”,也是城市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

  分段施工,“里子”工程建设有序推进

  目前,西宁市地下排水管网改造得怎么样了?记者走进位于南山路的地下管网提升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挖掘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在工地上来回穿梭,施工人员紧密协作,铲土清淤、管道安装、路基铺设……他们专注于手中的每一道工序,只为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交付。

  沿着沟槽往里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对已经铺设好的管网进行回填和压实作业。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沙土填入管网周围的空隙中,并用压路机进行反复压实,以确保管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一环节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稍有疏忽就可能对管网造成损坏或影响正常使用。”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南山路地下管网提升改造项目东起共和路,西至长江路,全长2542米,主要进行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及供水管道改造施工。截至目前,已完成共和路至翠南路段地下管网施工,正在进行翠南路至劳动路段的管网改造。“我们将加大施工人员、材料、机械等投入力度,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施工进度,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狄灏说。

  通则不涝,全力解积水之忧

  南川东路是西宁市区通往南川片区的主干道,由于雨污水管网运行年限已久,极大地影响了路面雨水的收集和排放,七八月份经常会发生路面内涝,积水严重,影响市民的日常出行。为有效解决该区域积水问题,西宁市对南川东路进行了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及道路整治工程。该项目北起昆仑桥,南至海山路,长约4500米,项目建成后,不仅路面更平整,出行畅通,每逢汛期雨季,也不必担心路面积水,不再给老百姓出行造成困扰。

  在南川东路已通车路段,记者看到,已经投入使用的道路干净整洁,车辆川流不息,居民也乐见成效:路通了,出行没烦恼,日常生活中排水也更加便利!“原来不理解为什么好好的路总是要挖开,自从家门前这段路建成通车后,不仅路面变得平整美观,而且雨季也不用担心路上严重积水,这都是排水管网改造看得见的成效。”家住南川东路的市民薛亮说。

  随后,记者来到南山东路(昆仑中路至南山路段),这里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项目正快马加鞭推进。围挡内,数十名工人分工明确,放置雨水箅子,控制机械、恢复路面……各项作业均在有序进行,预计12月中旬即可完工。“对南川东路地下雨污水管网提升改造、进行雨污分流,不仅可以提升周边区域排水能力,缓解城市内涝,同时还将使道路变得更宽敞畅通。”该项目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多方合力,推动城市“血脉”更畅通

  城市更新,道路要整洁敞亮,地下排水管网也需要发力——城市排水管网如同城市的血脉,需要各行其道、各司其职,城市这个有机体才能健康运转。今年以来,西宁市大力推进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实施城市排水防涝、管网混错接整治、缺陷问题治理等工程,累计完成排水管网改造137.8公里,消除排水管网混错接点959处、缺陷问题628处。

  “管网改造好了,心里踏实多了!”“街道不见明显积水,大雨天店铺也能正常营业!”……这样的画面在西宁市越来越多的街道上演。近年来,随着排水管网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城市管网的设施隐患、管网混接私搭、设施老旧导致的诸多病害问题都将得到改善,同时,还将缓解城市内涝,完善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使得城市“血脉”更加畅通。

  一条条“地下生命线”改造持续推进!

  一幅更富活力、更具优势的城市道路建设画卷正徐徐展开!

  “各部门将持续加大力量投入,抢抓有效施工时间,加大协调配合,力争全市中心城区在建项目于年底前完成阶段性建设,营造更畅通、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同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生态根基,也让市民尽享优质生态环境带来的幸福生活红利。”西宁市城乡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作者 李静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