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乡村振兴在青海】从“懒”到“拼”,开启幸福新活法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兴发
发布时间:2025-02-06 10:45:00
编辑:鲁东
QQ图片20250206055822用挣来的积分成功兑换到电饭煲。国网果洛供电公司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隆冬时节,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寒风凛冽、白雪皑皑,但这丝毫没有削减人们采购年货、打扫庭院迎接新春的热情。

  以“积分超市”激励牧民从“懒”变“勤”,凭借“订单农业”模式让牛羊肉从草原走进上海市场,助力全村近百户牧民增收的玛拉驿村,此时格外热闹。村里的生态管护员除了打理自家院落,还要按时前往生态管护区巡护;入股合作社的村民三五成群,商讨着新一年的计划;村里的孩子缠着寒假归来的大学生,打听着草原外面的新鲜事儿。

  “变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啦!”曾在村里当了十多年村党支部书记,如今已经退休的肉杰,拿出一本他保存的老账本,上面记录着十年前村集体收入不到5万元。翻开最新的2024年村集体收入账目:“共收入110万元,分红资金80万元,户均分红所得8000多元。”前后对比,直观地展现出玛拉驿村的全新蜕变。“以前村子像个坐在草滩上晒太阳的‘懒汉’。”在肉杰眼里,如今的玛拉驿村是个不愿再“躺平”,人人都想方设法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新村”。

  “阿妈,离得还远着呢,你直直倒就碰不上!”在自家小院门口,牧民仁青卓玛在两个孩子的指挥下,正操作着自家轿车倒车出院。仁青卓玛曾是靠给别人家放牧维持生计的姑娘,经历过月收入不到一千元的人生低谷,也体验过月入三千多元后第一次给自己买口红的兴奋。如今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她,在享受家庭幸福的同时,也深知“拼”在人生中的价值。

  “当过服务员、干过帮厨,现在我一门心思地赚钱。”仁青卓玛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了酒店服务、餐饮礼仪以及烹饪等技能,五年多来在宾馆和饭店忙碌奔波。2024年,仁青卓玛和爱人为自家银行账户“拼”出了近10万元的收入。“存款多了,今年我打算在开小超市和藏餐吧中选一个,自己当老板!”仁青卓玛说。

  爱“拼”的,在玛拉驿村并非仁青卓玛一人。“好政策政府给了,政府还帮着扶持产业,大家干得好不好,看看村里的汽车多不多就知道了。”肉杰告诉记者,十年前村里谁家有汽车是有钱的象征,而2024年全村家家都有了汽车,最差也是八成新的二手车。

QQ图片20250206055829村民在“电力爱心超市”,挑选心仪的商品。国网果洛供电公司供图

  曾经司空见惯的“懒”,如今成了被村民鄙夷的行为,全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去年参加就业培训,在合作社打工,还参与了乡村治理和环保活动,拿到了100多分。一家人的积分合起来,兑换了这个高档高压锅。”次仁昂加在“电力爱心超市”高兴地在积分兑换处消分记录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积分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所兑换的商品价值远超物质本身。”玛拉驿村驻村第一书记、国网玛多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郭璐告诉记者,“电力爱心超市”已运营三年,村民通过积极就业创业、参加技能培训和学习、参与乡村治理和乡风建设等4大类24小项,可获得10至50分不等的积分。通过积分奖罚机制,激发了村民在就业创业、参与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性。如今,在玛拉驿村,“积极主动”已成习惯,村民们比的是谁家挣的积分多,看的是谁的本事大、一年到头挣的钱多。

  2024年,玛拉驿村全村98户村民,参加村集体各类建设活动366次,共赢得积分12.9万多分,村民用勤劳兑换走了3700多件商品。“这些还只是表面的变化,真正改变的是内生动力。”郭璐对玛拉驿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郭璐打开手机上的“慧农帮”App,显示2024年出栏的700多只白藏羊、36头牦牛已销售一空。村里打造的“订单农业”将高原特产直销到上海,为玛拉驿村带来1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村民赛保分红3万多元,在2024年的产业分红中拔得头筹。“今年得想办法提高羊的产仔和成活率,这样就能多接订单。”赛保打算学习科学养殖技术,让现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

  在大学生旦真吉家,年底分红拿到了8000多元。“牛羊都是在草滩上养的,为啥他们的就养得好、赚得多?”本想向寒假回来的旦真吉求教,可父亲发现学铁路客运服务专业的旦真吉提不出建设性意见,便萌生了“得再供出一个专门学养牛羊专业的大学生”的想法。

  从积极就业创业谋增收,到主动投身村集体产业发展,再到开始崇尚科学技术、注重教育,玛拉驿村的奋斗激情被点燃。回首刚刚过去的2024年,玛拉驿村村民,不是在打工,就是在创业的路上;拥有牦牛肉、藏羊肉产业还不满足,群策群力发展起了乳制品加工,决心把牦牛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吃亏吃在没文化上”,决心不让下一代再走老路的村民,以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为荣,全村8名高中生全部参加了高考……

  “就这样一代一代努力下去,以后的玛拉驿村肯定会更好。”这份信念已经深深烙进了玛拉驿村263位村民的内心,这座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村落,未来可期。

推荐阅读
吴晓军在西宁市部分企业调研
罗东川:用心做好服务保障 确保人民欢度佳节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24年度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公告
从“懒”到“拼”,开启幸福新活法
西宁新春房博会释放更多利好政策
24H热点
春节假期,西宁消费市场火热开局
蛇年新春消费旺 青海市场活力足
坚定信心开好局 实干争先起好步——记者节后上班第...
【乡村振兴在青海】从“懒”到“拼”,开启幸福新活法
【新春走基层·见证新动能】羊曲迎新春 绿电充“满格”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斗者】护好火车“眼” 当好“...
【新春走基层·温暖进万家】一份约定,让“守护”来...
冰雪旅游,让“冷资源”变身“热经济”
【人勤春早 实干争先】人勤春来早 奋斗正当时
【祖国好 家乡美】青春逐梦久治 “新声”点亮未来
热点图片
春节假期,西宁消费市场火热开局
春节假期,西宁消费...
蛇年新春消费旺 青海市场活力足
蛇年新春消费旺 青海...
坚定信心开好局 实干争先起好步——记者节后上班第一天探访各地服务窗口见闻
坚定信心开好局 实干...
【乡村振兴在青海】从“懒”到“拼”,开启幸福新活法
【乡村振兴在青海】...
【新春走基层·见证新动能】羊曲迎新春 绿电充“满格”
【新春走基层·见证新...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斗者】护好火车“眼” 当好“老”工长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
【新春走基层·温暖进万家】一份约定,让“守护”来敲门
【新春走基层·温暖进...
冰雪旅游,让“冷资源”变身“热经济”
冰雪旅游,让“冷资...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从“懒”到“拼”,开启幸福新活法

青海日报
2025-02-06 10:4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从“懒”到“拼”,开启幸福新活法

青海日报
2025-02-06 10:4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乡村振兴在青海】从“懒”到“拼”,开启幸福新活法

  • 2025-02-06 10:45:00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206055822用挣来的积分成功兑换到电饭煲。国网果洛供电公司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隆冬时节,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寒风凛冽、白雪皑皑,但这丝毫没有削减人们采购年货、打扫庭院迎接新春的热情。

  以“积分超市”激励牧民从“懒”变“勤”,凭借“订单农业”模式让牛羊肉从草原走进上海市场,助力全村近百户牧民增收的玛拉驿村,此时格外热闹。村里的生态管护员除了打理自家院落,还要按时前往生态管护区巡护;入股合作社的村民三五成群,商讨着新一年的计划;村里的孩子缠着寒假归来的大学生,打听着草原外面的新鲜事儿。

  “变了!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啦!”曾在村里当了十多年村党支部书记,如今已经退休的肉杰,拿出一本他保存的老账本,上面记录着十年前村集体收入不到5万元。翻开最新的2024年村集体收入账目:“共收入110万元,分红资金80万元,户均分红所得8000多元。”前后对比,直观地展现出玛拉驿村的全新蜕变。“以前村子像个坐在草滩上晒太阳的‘懒汉’。”在肉杰眼里,如今的玛拉驿村是个不愿再“躺平”,人人都想方设法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新村”。

  “阿妈,离得还远着呢,你直直倒就碰不上!”在自家小院门口,牧民仁青卓玛在两个孩子的指挥下,正操作着自家轿车倒车出院。仁青卓玛曾是靠给别人家放牧维持生计的姑娘,经历过月收入不到一千元的人生低谷,也体验过月入三千多元后第一次给自己买口红的兴奋。如今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她,在享受家庭幸福的同时,也深知“拼”在人生中的价值。

  “当过服务员、干过帮厨,现在我一门心思地赚钱。”仁青卓玛通过技能培训,掌握了酒店服务、餐饮礼仪以及烹饪等技能,五年多来在宾馆和饭店忙碌奔波。2024年,仁青卓玛和爱人为自家银行账户“拼”出了近10万元的收入。“存款多了,今年我打算在开小超市和藏餐吧中选一个,自己当老板!”仁青卓玛说。

  爱“拼”的,在玛拉驿村并非仁青卓玛一人。“好政策政府给了,政府还帮着扶持产业,大家干得好不好,看看村里的汽车多不多就知道了。”肉杰告诉记者,十年前村里谁家有汽车是有钱的象征,而2024年全村家家都有了汽车,最差也是八成新的二手车。

QQ图片20250206055829村民在“电力爱心超市”,挑选心仪的商品。国网果洛供电公司供图

  曾经司空见惯的“懒”,如今成了被村民鄙夷的行为,全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去年参加就业培训,在合作社打工,还参与了乡村治理和环保活动,拿到了100多分。一家人的积分合起来,兑换了这个高档高压锅。”次仁昂加在“电力爱心超市”高兴地在积分兑换处消分记录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积分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所兑换的商品价值远超物质本身。”玛拉驿村驻村第一书记、国网玛多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郭璐告诉记者,“电力爱心超市”已运营三年,村民通过积极就业创业、参加技能培训和学习、参与乡村治理和乡风建设等4大类24小项,可获得10至50分不等的积分。通过积分奖罚机制,激发了村民在就业创业、参与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积极性。如今,在玛拉驿村,“积极主动”已成习惯,村民们比的是谁家挣的积分多,看的是谁的本事大、一年到头挣的钱多。

  2024年,玛拉驿村全村98户村民,参加村集体各类建设活动366次,共赢得积分12.9万多分,村民用勤劳兑换走了3700多件商品。“这些还只是表面的变化,真正改变的是内生动力。”郭璐对玛拉驿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郭璐打开手机上的“慧农帮”App,显示2024年出栏的700多只白藏羊、36头牦牛已销售一空。村里打造的“订单农业”将高原特产直销到上海,为玛拉驿村带来1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村民赛保分红3万多元,在2024年的产业分红中拔得头筹。“今年得想办法提高羊的产仔和成活率,这样就能多接订单。”赛保打算学习科学养殖技术,让现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价值。

  在大学生旦真吉家,年底分红拿到了8000多元。“牛羊都是在草滩上养的,为啥他们的就养得好、赚得多?”本想向寒假回来的旦真吉求教,可父亲发现学铁路客运服务专业的旦真吉提不出建设性意见,便萌生了“得再供出一个专门学养牛羊专业的大学生”的想法。

  从积极就业创业谋增收,到主动投身村集体产业发展,再到开始崇尚科学技术、注重教育,玛拉驿村的奋斗激情被点燃。回首刚刚过去的2024年,玛拉驿村村民,不是在打工,就是在创业的路上;拥有牦牛肉、藏羊肉产业还不满足,群策群力发展起了乳制品加工,决心把牦牛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吃亏吃在没文化上”,决心不让下一代再走老路的村民,以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为荣,全村8名高中生全部参加了高考……

  “就这样一代一代努力下去,以后的玛拉驿村肯定会更好。”这份信念已经深深烙进了玛拉驿村263位村民的内心,这座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村落,未来可期。

作者 李兴发
编辑:鲁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