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文化中国行】震撼登场!社火闹新春
——2025年西宁市优秀社火集中巡游活动见闻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晶
发布时间:2025-02-08 09:37:02
编辑:李家奕
QQ图片20250208060917英歌舞助阵西宁社火。陆广涛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灵蛇送福,龙腾狮舞。2月7日,正月初十,西宁市城中区西门十字灯笼高挂,锣鼓喧天,市民游客早早聚集在道路两旁,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一场盛大的社火表演即将拉开帷幕。

  “咚咚锵……”伴随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舞龙舞狮队伍率先登场。大小狮子前后跳跃,憨态可掬。奔腾的巨龙英姿勃发,随着演员们的舞动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而下。《报喜报福报平安》《盛世威风鼓乐鸣》《雄浑安塞鼓韵情》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QQ图片20250208060923高跷表演。陆广涛 摄

  社火,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此时此刻,人们欢聚一堂,那扑面而来的传统民俗,将新春的喜庆氛围渲染到极致。

  热烈奔放的太平鼓、华美大气的汉服走秀、身姿轻盈如行在水中的“旱船”……社火队伍浩浩荡荡,从西门十字出发,沿西大街、东大街、大众街表演,全程3公里,所到之处,喜气洋洋。队伍中不时有头戴花儿的“哑巴”从皮袄里掏出核桃枣儿、花糖果品,伴着鼓点舞动身姿,向人群中抛撒祝福,引得众人纷纷抢拾。

QQ图片20250208060931舞狮表演。陆广涛 摄

  伴着强烈的锣鼓节奏,来自广东潮汕的英歌舞出场了!只见30名脸涂油彩,身着红色、蓝色、黄色等鲜艳夺目的传统服饰的队员们,随着节奏起舞。跳跃、击打、旋转……他们脚下变换着多种步伐,上下左右对击木槌,发出清脆的声响,在欢呼声、锣鼓声中一路豪迈前行。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展现出英勇和威武的气概。“好!”“厉害!”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和掌声,将气氛瞬间推向高潮。

  作为岭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潮汕英歌舞首次亮相青海西宁。“这次我们带来了正宗的潮汕英歌舞,希望将最诚挚的春节祝福送给西宁人民及全国各地的游客。”揭阳仙桥英歌队领队郑奕华说,英歌舞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内容取材于《水浒传》,体现出团结协作和武德雄风的仗义气概。

QQ图片20250208060937高台。陆广涛 摄

  “非常惊喜!英歌舞与河湟社火同台竞技,让我们在感受南北地域文化差异的同时,领略到了中华战舞的魅力。”市民韩毅激动地说。

  耳熟能详的青海小调、整齐划一的扇子舞、婀娜多姿的锅庄舞……在花车的引领下,演员们身着绚丽华服,头戴精致头饰、步伐轻盈载歌载舞。现场观众被欢快的气氛所感染,有的拍手叫好;有的拿出手机拍照录像,记录这难忘的一刻。“这次社火表演规模大、气势足,非常值得一看。”带着孩子一起观看的市民张林竖起大拇指说。

  《天官赐福》《五路财神》《白蛇传》……作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湟中区千户营高台吸引着无数目光。4至5岁的小演员或戴上冠冕、或披上霞帔,装扮成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贩夫走卒等模样,分两层或三层固定在特制的台架上,悬在空中。艺人们用假山、鸟兽、树木、花草等点缀装饰人物。随着高台移动,锣鼓声声,演员们襟飘带舞,展演出一幅幅千古传奇。

QQ图片20250208060945现场观众。陆广涛 摄

  “千户营高台起源可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高、悬、妙、奇’著称于世。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新增了《金榜题名》台,最顶层是‘孔子’,下面两层均为穿着校服的‘学生’,希望学子们带着希望和好运都能金榜题名。”千户营高台《金榜题名》台台长文虎说。

  南北舞狮切磋表演,将“意”和“形”展现得淋漓尽致。由85人组成的玉树藏族伊舞方阵气势恢宏,以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展现高原人民的豪情与活力。踩高跷、“四片瓦”、滚灯、霸王鞭等20余项非遗项目在巡游活动中陆续登场,向市民游客奉献了一场民俗文化的饕餮盛宴。围观群众情绪高涨、欢呼雀跃,锣声、鼓声、欢呼声汇成一片。

  本次社火巡游活动以“祥蛇纳福至 雪豹携瑞来”为主题,除西宁及五区二县的8个板块节目以外,特设潮汕英歌舞板块、玉树原生态服饰及伊舞表演板块、鼓乐板块,共计51个节目,有50余支团队近2800名演职人员参与,活动规模为历年来全省社火展演之最,地方特色浓郁鲜明、多种文化交相辉映。

  在保留传统社火节目的基础上,本次展演将城市文化、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致力于打造一台老少皆宜的节日文化盛会。健身龙、花束舞蹈等现代元素的加入让传统社火“洋气”起来,20个雪豹卡通人偶让“雪豹之都”城市IP更加深入人心。各色花车装饰结合凤凰台、拱辰门、浦宁之珠等西宁地标建筑剪影,向全国群众展现西宁这座城市的现代与活力……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省委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召开 吴晓军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24年度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公告
青海海西:春节假期实现旅游总收入3639.70万元
房源多优惠多 再探西宁新春房博会
24H热点
【文化中国行】青海平安:社火闹新春 河湟年味浓
春节假期,西宁消费市场火热开局
蛇年新春消费旺 青海市场活力足
坚定信心开好局 实干争先起好步——记者节后上班第...
【乡村振兴在青海】从“懒”到“拼”,开启幸福新活法
【新春走基层·见证新动能】羊曲迎新春 绿电充“满格”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斗者】护好火车“眼” 当好“...
【新春走基层·温暖进万家】一份约定,让“守护”来...
冰雪旅游,让“冷资源”变身“热经济”
【人勤春早 实干争先】人勤春来早 奋斗正当时
热点图片
【文化中国行】青海平安:社火闹新春 河湟年味浓
【文化中国行】青海...
春节假期,西宁消费市场火热开局
春节假期,西宁消费...
蛇年新春消费旺 青海市场活力足
蛇年新春消费旺 青海...
坚定信心开好局 实干争先起好步——记者节后上班第一天探访各地服务窗口见闻
坚定信心开好局 实干...
【乡村振兴在青海】从“懒”到“拼”,开启幸福新活法
【乡村振兴在青海】...
【新春走基层·见证新动能】羊曲迎新春 绿电充“满格”
【新春走基层·见证新...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斗者】护好火车“眼” 当好“老”工长
【新春走基层·致敬奋...
【新春走基层·温暖进万家】一份约定,让“守护”来敲门
【新春走基层·温暖进...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文化中国行】震撼登场!社火闹新春
——2025年西宁市优秀社火集中巡游活动见闻

青海日报
2025-02-08 09:3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文化中国行】震撼登场!社火闹新春
——2025年西宁市优秀社火集中巡游活动见闻

青海日报
2025-02-08 09:3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文化中国行】震撼登场!社火闹新春
——2025年西宁市优秀社火集中巡游活动见闻

  • 2025-02-08 09:37:02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208060917英歌舞助阵西宁社火。陆广涛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灵蛇送福,龙腾狮舞。2月7日,正月初十,西宁市城中区西门十字灯笼高挂,锣鼓喧天,市民游客早早聚集在道路两旁,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一场盛大的社火表演即将拉开帷幕。

  “咚咚锵……”伴随铿锵有力的锣鼓声,舞龙舞狮队伍率先登场。大小狮子前后跳跃,憨态可掬。奔腾的巨龙英姿勃发,随着演员们的舞动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而下。《报喜报福报平安》《盛世威风鼓乐鸣》《雄浑安塞鼓韵情》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QQ图片20250208060923高跷表演。陆广涛 摄

  社火,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此时此刻,人们欢聚一堂,那扑面而来的传统民俗,将新春的喜庆氛围渲染到极致。

  热烈奔放的太平鼓、华美大气的汉服走秀、身姿轻盈如行在水中的“旱船”……社火队伍浩浩荡荡,从西门十字出发,沿西大街、东大街、大众街表演,全程3公里,所到之处,喜气洋洋。队伍中不时有头戴花儿的“哑巴”从皮袄里掏出核桃枣儿、花糖果品,伴着鼓点舞动身姿,向人群中抛撒祝福,引得众人纷纷抢拾。

QQ图片20250208060931舞狮表演。陆广涛 摄

  伴着强烈的锣鼓节奏,来自广东潮汕的英歌舞出场了!只见30名脸涂油彩,身着红色、蓝色、黄色等鲜艳夺目的传统服饰的队员们,随着节奏起舞。跳跃、击打、旋转……他们脚下变换着多种步伐,上下左右对击木槌,发出清脆的声响,在欢呼声、锣鼓声中一路豪迈前行。以刚劲雄浑、粗犷奔放的舞姿,展现出英勇和威武的气概。“好!”“厉害!”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和掌声,将气氛瞬间推向高潮。

  作为岭南地区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潮汕英歌舞首次亮相青海西宁。“这次我们带来了正宗的潮汕英歌舞,希望将最诚挚的春节祝福送给西宁人民及全国各地的游客。”揭阳仙桥英歌队领队郑奕华说,英歌舞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内容取材于《水浒传》,体现出团结协作和武德雄风的仗义气概。

QQ图片20250208060937高台。陆广涛 摄

  “非常惊喜!英歌舞与河湟社火同台竞技,让我们在感受南北地域文化差异的同时,领略到了中华战舞的魅力。”市民韩毅激动地说。

  耳熟能详的青海小调、整齐划一的扇子舞、婀娜多姿的锅庄舞……在花车的引领下,演员们身着绚丽华服,头戴精致头饰、步伐轻盈载歌载舞。现场观众被欢快的气氛所感染,有的拍手叫好;有的拿出手机拍照录像,记录这难忘的一刻。“这次社火表演规模大、气势足,非常值得一看。”带着孩子一起观看的市民张林竖起大拇指说。

  《天官赐福》《五路财神》《白蛇传》……作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湟中区千户营高台吸引着无数目光。4至5岁的小演员或戴上冠冕、或披上霞帔,装扮成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贩夫走卒等模样,分两层或三层固定在特制的台架上,悬在空中。艺人们用假山、鸟兽、树木、花草等点缀装饰人物。随着高台移动,锣鼓声声,演员们襟飘带舞,展演出一幅幅千古传奇。

QQ图片20250208060945现场观众。陆广涛 摄

  “千户营高台起源可追溯到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主要以‘高、悬、妙、奇’著称于世。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新增了《金榜题名》台,最顶层是‘孔子’,下面两层均为穿着校服的‘学生’,希望学子们带着希望和好运都能金榜题名。”千户营高台《金榜题名》台台长文虎说。

  南北舞狮切磋表演,将“意”和“形”展现得淋漓尽致。由85人组成的玉树藏族伊舞方阵气势恢宏,以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展现高原人民的豪情与活力。踩高跷、“四片瓦”、滚灯、霸王鞭等20余项非遗项目在巡游活动中陆续登场,向市民游客奉献了一场民俗文化的饕餮盛宴。围观群众情绪高涨、欢呼雀跃,锣声、鼓声、欢呼声汇成一片。

  本次社火巡游活动以“祥蛇纳福至 雪豹携瑞来”为主题,除西宁及五区二县的8个板块节目以外,特设潮汕英歌舞板块、玉树原生态服饰及伊舞表演板块、鼓乐板块,共计51个节目,有50余支团队近2800名演职人员参与,活动规模为历年来全省社火展演之最,地方特色浓郁鲜明、多种文化交相辉映。

  在保留传统社火节目的基础上,本次展演将城市文化、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致力于打造一台老少皆宜的节日文化盛会。健身龙、花束舞蹈等现代元素的加入让传统社火“洋气”起来,20个雪豹卡通人偶让“雪豹之都”城市IP更加深入人心。各色花车装饰结合凤凰台、拱辰门、浦宁之珠等西宁地标建筑剪影,向全国群众展现西宁这座城市的现代与活力……

作者 王晶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