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新”赋能,在新质浪潮中驭风前行
——二〇二五青海经济首季观察之六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晶
发布时间:2025-04-19 10:15:25
编辑:谢青玉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从数据中心拔地而起,到网络动脉畅通无阻;从项目集群落地生根,到人才生态持续完善……西宁凭借充盈的清洁能源、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以及关键的战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QQ图片20250419060522青海图灵小镇建设现场。才让东珠 摄

  向“绿”图强 增添新动能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青海图灵小镇项目建设现场,一座约40米高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运料车辆来回穿梭、大型机械不停作业,施工人员穿梭于其间,开足马力忙建设。

  2月26日,西宁开发区与国内数字化算力头部企业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H3C)签约绿色算力重大投资项目。该项目是西宁开发区抢抓国家“东数西算”重大战略机遇,按照省市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决策部署,聚焦做好“绿算+绿电”融合发展文章,引进目前全省投资最大的绿色算力项目。

  “这是我们打造的第六个‘图灵小镇’,也是全国第一个绿色‘图灵小镇’,总建筑面积达17000平方米,届时将配备数据机房、中控室等。”新华三集团青海代表处总经理张功说,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0亿元,规划建设10000P绿色算力中心,打造集智算服务、技术研发、应用创新、教育培训、产业孵化等功能区为一体的产业小镇。一期2000P算力将于今年5月上线,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地区领先的绿色智能计算基地。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西宁拥有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优势,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3%,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69%,居全国第一。气候冷凉,夏季平均气温仅18.3摄氏度,是“天然凉港”,机房制冷成本低,较其他地区相比,投资成本可降低20%,有效削减运营成本约30%。

  西宁市立足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通过深入探索资源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等举措,实现经济的“含金量”与“含绿量”高度契合。

  今年以来,西宁市贯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运行全过程,建清单、优机制、深谋划、强招商,深化政企双向良性互动,为全市稳企业生产、稳工业运行、稳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能。

  精心谋划招商引资项目233项,计划总投资1909.7亿元。加大外出招商和项目对接力度,一季度全市累计外出招商78次,与比亚迪、中国绿发集团、北京建龙等219家企业对接洽谈钠离子电池工厂储能一体化、青藏地区数智化物流平台、20万吨铝箔等124个项目,完成省外到位资金64.29亿元。

  签约“青海图灵小镇”、中凯国源石墨烯快充锂离子短条板电池生产、绿算产业联盟“青海绿算智能产业基地”等78个项目,签约金额438.8亿元,绿色算力数据标注基地、年处理10万吨大修渣危废资源化利用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实施。

  ……

  这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正释放出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奏响创新发展“奋进曲”。

QQ图片20250419060529大棚里蓝莓长势喜人。王晶 摄

  科技赋能 开辟“新”赛道

  智能化大棚里育苗、植保无人机施肥、科技特派员下乡……春耕时节,科技“焕”新,一派希望的田野景象。

  走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镇河州庄村晟锦农业基地的蓝莓种植大棚内,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成排的蓝莓植株整齐排列,枝叶间缀满累累硕果,表皮还结着一层薄薄的白色果粉。

  “为了种出优质蓝莓,我们采用‘温室大棚+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化、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全方位保障蓝莓生长环境,目前蓝莓植株成活率已超过90%。”青海晟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鸿辉介绍,通过将蓝莓种植于科学配比的无土基质中,不仅可大幅提高蓝莓的生产效率,还推动蓝莓生产过程的省力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极大提升了产业整体效能。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专家表示,将新质生产力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了以现代科技重构农业生产力的战略方向,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系统性变革的新阶段。

  西宁市持续把服务和引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作为重要责任和实践载体,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健全完善平台体系,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做实科研项目支撑,贯通产学研用链条,全力打造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不断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西宁市科学技术局坚持把科技赋能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调度、全面查漏补缺,印发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全面落实4大工程24项专项行动,压茬推进45项重大科技项目,确保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和延续性。

  加强选派到西宁市科技特派员的日常管理,整合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工作站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力量,充分调动专家资源,创新制定《西宁市科技特派员服务管理工作细则》,进一步引导科技特派员发挥服务引领带动作用。

  投入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680万元,立项实施高原沙棘品质鉴定与大健康产品开发、舍饲牦牛提质增效绿色养殖与肉品质提升等重点科研项目,全力服务保障西宁国家植物园和国家牦牛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

  “现在我们大面积种植都是用大型机器,效率和以前比提高很多。”“大大缩短育种进程,加快育种进度。”“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种田更轻松,更高效。”

  一场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这里轰轰烈烈地上演,科技力量正在让每一寸土地迸发创新活力,让每一位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引才育才 激活“一池活水”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在评论区提问,接下来为您介绍下一个岗位……”3月11日,在城中区2025年“春风行动”暨绿色算力产业人才招聘会上,“AI数字人主播”正在向直播间的观众详细讲解招聘企业岗位信息,这种“新奇”的求职招聘模式,吸引了1.5万人同步观看。

  线上探索创新“云上招聘”新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展“AI数字人带岗”模式;线下求职者们在会场来回穿梭,或驻足细读招聘信息,或与招聘人员热切攀谈。

  在“绿色算力专区”,数据标注员这一岗位引起不少年轻人的关注。“大家应该都知道DeepSeek吧,数据标注员就是DeepSeek高质量输出的基础,通俗来说,数据标注员就是人工智能的‘饲养员’。”企业人事专员讲解说,帮助求职者了解工作内容、市场前景。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随着青海新能源、绿算产业的兴起,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在增加。基于此背景下,“春风行动”如一场“及时雨”,瞄准西宁市新兴企业发展前景,为企业觅才,助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汇企菁英聚园区 助力复产保用工”为主题的专场招聘会,组织青海蓝算科技有限公司等103家园区重点企业参加,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运行的用工保障。

  前瞻布局绿算产业,申报增设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师评价工种,填补新职业认定空白。西宁市各级人社部门以技能为“引擎”,驱动人才“新赛道”。整合14家职业院校资源,成立青海省首个职业技能培训联盟,开发绿色产业、数字经济领域课程,实现“校—企—基地”人才共育。与阿里、华为等头部企业共建本土化数字技能师资库,提升技能人才供给的适配性。

  眼下,首期“绿色算力产业师资专题培训班”在成都东软学院正式开班,来自全省21所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与22家重点企业的60名技术骨干齐聚一堂。标志着西宁市“智力引擎”工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此次培训紧密围绕西宁绿色算力产业布局,致力于培育出一批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有效破解产学对接难题。未来,西宁市将进一步深化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持续输出既精通理论教学又熟悉产业实践的专业师资,以高规格、严要求打造本土化的绿色算力师资队伍,为后续大规模的人才培养筑牢根基。

  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在或已经成为西宁市新兴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储备人才“蓄水池”。

推荐阅读
吴晓军在西宁市调研一季度经济发展情况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拟入选名单的公示
黄南:打出经济“组合拳”实现多点开花
海北:生态农牧业"九个一"工程实现县域全覆盖
24H热点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全球最大容量高压直挂构...
西宁多株丁香提前开花,原因何在?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新”赋能,在新质浪潮中...
“玩”中学法,集章打卡掀起税宣热潮
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青海省“最美高原奋斗者...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幸福感言”...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AI赋能 让教育更智慧—...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生态管护员】把半生站成“路...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新”促消,看青海消费市...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让牧区孩子插...
热点图片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全球最大容量高压直挂构网型储能人工短路试验成功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西宁多株丁香提前开花,原因何在?
西宁多株丁香提前开...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新”赋能,在新质浪潮中驭风前行——二〇二五青海经济首季观察之六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玩”中学法,集章打卡掀起税宣热潮
“玩”中学法,集章...
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青海省“最美高原奋斗者”之“最美生态管护员”宣传发布活动侧记
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幸福感言”里的生活新景象——“走进新玉树”系列报道⑦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AI赋能 让教育更智慧——青海改革样本观察·教育提质(一)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生态管护员】把半生站成“路标”的身影……——记祁连山国家公园德令哈雪山牧场管护站管护员尚依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新”赋能,在新质浪潮中驭风前行
——二〇二五青海经济首季观察之六

青海日报
2025-04-19 10:1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新”赋能,在新质浪潮中驭风前行
——二〇二五青海经济首季观察之六

青海日报
2025-04-19 10:1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新”赋能,在新质浪潮中驭风前行
——二〇二五青海经济首季观察之六

  • 2025-04-19 10:15:25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从数据中心拔地而起,到网络动脉畅通无阻;从项目集群落地生根,到人才生态持续完善……西宁凭借充盈的清洁能源、得天独厚的冷凉气候以及关键的战略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以绿色算力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QQ图片20250419060522青海图灵小镇建设现场。才让东珠 摄

  向“绿”图强 增添新动能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青海图灵小镇项目建设现场,一座约40米高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运料车辆来回穿梭、大型机械不停作业,施工人员穿梭于其间,开足马力忙建设。

  2月26日,西宁开发区与国内数字化算力头部企业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H3C)签约绿色算力重大投资项目。该项目是西宁开发区抢抓国家“东数西算”重大战略机遇,按照省市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的决策部署,聚焦做好“绿算+绿电”融合发展文章,引进目前全省投资最大的绿色算力项目。

  “这是我们打造的第六个‘图灵小镇’,也是全国第一个绿色‘图灵小镇’,总建筑面积达17000平方米,届时将配备数据机房、中控室等。”新华三集团青海代表处总经理张功说,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0亿元,规划建设10000P绿色算力中心,打造集智算服务、技术研发、应用创新、教育培训、产业孵化等功能区为一体的产业小镇。一期2000P算力将于今年5月上线,建成后将成为西部地区领先的绿色智能计算基地。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西宁拥有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优势,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3%,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69%,居全国第一。气候冷凉,夏季平均气温仅18.3摄氏度,是“天然凉港”,机房制冷成本低,较其他地区相比,投资成本可降低20%,有效削减运营成本约30%。

  西宁市立足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一个创新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通过深入探索资源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等举措,实现经济的“含金量”与“含绿量”高度契合。

  今年以来,西宁市贯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运行全过程,建清单、优机制、深谋划、强招商,深化政企双向良性互动,为全市稳企业生产、稳工业运行、稳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能。

  精心谋划招商引资项目233项,计划总投资1909.7亿元。加大外出招商和项目对接力度,一季度全市累计外出招商78次,与比亚迪、中国绿发集团、北京建龙等219家企业对接洽谈钠离子电池工厂储能一体化、青藏地区数智化物流平台、20万吨铝箔等124个项目,完成省外到位资金64.29亿元。

  签约“青海图灵小镇”、中凯国源石墨烯快充锂离子短条板电池生产、绿算产业联盟“青海绿算智能产业基地”等78个项目,签约金额438.8亿元,绿色算力数据标注基地、年处理10万吨大修渣危废资源化利用等一批延链补链项目落地实施。

  ……

  这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正释放出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动能,奏响创新发展“奋进曲”。

QQ图片20250419060529大棚里蓝莓长势喜人。王晶 摄

  科技赋能 开辟“新”赛道

  智能化大棚里育苗、植保无人机施肥、科技特派员下乡……春耕时节,科技“焕”新,一派希望的田野景象。

  走进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塔尔镇河州庄村晟锦农业基地的蓝莓种植大棚内,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成排的蓝莓植株整齐排列,枝叶间缀满累累硕果,表皮还结着一层薄薄的白色果粉。

  “为了种出优质蓝莓,我们采用‘温室大棚+基质栽培+水肥一体化’的现代化、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全方位保障蓝莓生长环境,目前蓝莓植株成活率已超过90%。”青海晟锦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吴鸿辉介绍,通过将蓝莓种植于科学配比的无土基质中,不仅可大幅提高蓝莓的生产效率,还推动蓝莓生产过程的省力化、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极大提升了产业整体效能。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专家表示,将新质生产力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明确了以现代科技重构农业生产力的战略方向,标志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入系统性变革的新阶段。

  西宁市持续把服务和引领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作为重要责任和实践载体,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健全完善平台体系,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做实科研项目支撑,贯通产学研用链条,全力打造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不断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今年以来,西宁市科学技术局坚持把科技赋能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统筹调度、全面查漏补缺,印发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全面落实4大工程24项专项行动,压茬推进45项重大科技项目,确保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和延续性。

  加强选派到西宁市科技特派员的日常管理,整合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工作站和科技特派员工作力量,充分调动专家资源,创新制定《西宁市科技特派员服务管理工作细则》,进一步引导科技特派员发挥服务引领带动作用。

  投入市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和社会资金680万元,立项实施高原沙棘品质鉴定与大健康产品开发、舍饲牦牛提质增效绿色养殖与肉品质提升等重点科研项目,全力服务保障西宁国家植物园和国家牦牛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

  “现在我们大面积种植都是用大型机器,效率和以前比提高很多。”“大大缩短育种进程,加快育种进度。”“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让我们种田更轻松,更高效。”

  一场农业科技革命正在这里轰轰烈烈地上演,科技力量正在让每一寸土地迸发创新活力,让每一位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引才育才 激活“一池活水”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以在评论区提问,接下来为您介绍下一个岗位……”3月11日,在城中区2025年“春风行动”暨绿色算力产业人才招聘会上,“AI数字人主播”正在向直播间的观众详细讲解招聘企业岗位信息,这种“新奇”的求职招聘模式,吸引了1.5万人同步观看。

  线上探索创新“云上招聘”新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展“AI数字人带岗”模式;线下求职者们在会场来回穿梭,或驻足细读招聘信息,或与招聘人员热切攀谈。

  在“绿色算力专区”,数据标注员这一岗位引起不少年轻人的关注。“大家应该都知道DeepSeek吧,数据标注员就是DeepSeek高质量输出的基础,通俗来说,数据标注员就是人工智能的‘饲养员’。”企业人事专员讲解说,帮助求职者了解工作内容、市场前景。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

  随着青海新能源、绿算产业的兴起,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在增加。基于此背景下,“春风行动”如一场“及时雨”,瞄准西宁市新兴企业发展前景,为企业觅才,助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汇企菁英聚园区 助力复产保用工”为主题的专场招聘会,组织青海蓝算科技有限公司等103家园区重点企业参加,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运行的用工保障。

  前瞻布局绿算产业,申报增设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师评价工种,填补新职业认定空白。西宁市各级人社部门以技能为“引擎”,驱动人才“新赛道”。整合14家职业院校资源,成立青海省首个职业技能培训联盟,开发绿色产业、数字经济领域课程,实现“校—企—基地”人才共育。与阿里、华为等头部企业共建本土化数字技能师资库,提升技能人才供给的适配性。

  眼下,首期“绿色算力产业师资专题培训班”在成都东软学院正式开班,来自全省21所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与22家重点企业的60名技术骨干齐聚一堂。标志着西宁市“智力引擎”工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此次培训紧密围绕西宁绿色算力产业布局,致力于培育出一批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学团队,有效破解产学对接难题。未来,西宁市将进一步深化政校企三方协同育人机制,持续输出既精通理论教学又熟悉产业实践的专业师资,以高规格、严要求打造本土化的绿色算力师资队伍,为后续大规模的人才培养筑牢根基。

  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在或已经成为西宁市新兴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储备人才“蓄水池”。

作者 王晶
编辑:谢青玉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