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青海西宁:火烧沟的绿色蝶变
作者:季蓉
发布时间:2025-06-04 09:49:35
编辑:李家奕
火烧沟景色优美,游人流连忘返。城西区委宣传部供图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西宁火烧沟变了,这条曾经脏乱差的沟壑,如今已成为“城市绿肺”。以火烧沟串联起来的海湖新区生态廊道,带动了周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昔日臭气熏天 今朝鸟语花香

  提起火烧沟,很多西宁人首先想到的是海湖新区火烧沟白沙滩公园。其实,白沙滩公园只是火烧沟流域最末端的景观带。

  “十几年来,火烧沟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白沙滩公园,城西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土地统征和储备服务中心副主任史之新说。作为火烧沟生态修复工程的见证者,他充满感慨。

  城西区彭家寨镇火西村长大的村民郑明南回忆:“沟里到处是乱搭的厂房、堆放的垃圾,河水是浑浊的。40多家小散乱企业都在这里,建筑垃圾填埋场臭气熏天,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植被退化。”

  为了恢复火烧沟的生态环境,西宁市在海湖新区规划建设时,将火烧沟治理放在了生态城区建设的首位。

  转机出现在2009年。西宁市将火烧沟治理列为海湖新区建设的重点工程。当年9月,作为治理示范段的白沙滩公园率先建成开放。以此为起点,一场历时十余年的生态修复工程拉开序幕。

  2016年4月,城西区启动总投资12.4亿元的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将这条长5.5公里、面积585公顷的沟壑,打造成青藏高原上规模最大的郊野公园之一。

  居民休闲有了新去处

  初夏的白沙滩公园,绿树掩映下流水潺潺,一派蓝绿交织的景色美不胜收,吸引市民相约散步、享受生活……这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让身在其中的市民白玉林忍不住停下脚步,用手机拍下眼前的景象。

  “20年多前,这里还是荒滩,一眼望去一片荒芜。现在这里到处是绿色。这些年,海湖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确实大,新建的公园绿地多,我每天都会到海湖新区散步、赏景。尤其到了夏天,草绿了、花开了,真的很惬意。”白玉林说。

  5月29日下午,记者和史之新一路从白沙滩公园走到药王庙再到文博路,从五四大街到复兴路,生态廊道串联起的街头绿地以及大小公园展现在眼前。

  火烧沟生态公园修建完成的5.5公里柏油主路,方便了开车进入公园游玩的市民。沿着公园步道前行,绿道周围金枝槐、金叶榆、紫叶稠李等彩叶植物蓬勃生长。

  14万余平方米的丁香山谷里,31种丁香花渐次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摄影爱好者刘先生正专注地拍摄一株匈牙利丁香。不远处,几名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正在花下拍照,裙摆与花枝相映成趣。

  穿过疏林草地区,下沉式的欢乐谷广场上欢声不断。市民张先生坐在椅子上看着孙子玩耍。“周末带家人来这里,既能亲近自然,又能呼吸新鲜空气,比去商场有意思多了。”市民李先生边说边给家人拍照留念。

  见证一座城市的生态之变

  在火烧沟两岸,已经建设完成的碧山大桥和井儿大桥串联起公园东西两侧空间,方便市民游客通行和公园日常管理维护。

  如今,火烧沟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正在惠及更多市民。火烧沟碧山大桥东侧的碧山公园里,工人们正在搭建露营基地。“这边风景挺好的,等露营基地建好了,到时候约朋友再来这边一趟。”前来游玩的市民小陈说。

  彭家寨镇火西村党支部书记崔振科介绍,村里在火烧沟生态公园种植了2700株大黄,并已与药企达成3000吨的供销意向。“现在我们村两委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崔振科说。

  目前,城西区正积极推进火烧沟生态公园文旅板块的招商引资工作,从而进一步拓展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十年前,这里还是庄稼地和荒地。你看,现在我们以火烧沟为起点,站在共字桥下向西远眺海湖新区,高楼与绿带交相辉映,大型商圈、体育馆、科技馆、休闲公园等设施鳞次栉比。”史之新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对比。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时海湖新区绿地面积已达525万平方米,30万平方米的火烧沟绿地与湟水湿地形成生态闭环。便利的交通网、完善的公共服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海湖新区所属的文汇路街道常住人口50551人、通海路街道常住人口52057人、火车西站街道常住人口21218人,合计123826人在此安居。“买房时看中的就是环境,现在连亲戚都羡慕我。”家住通海路街道的李霞说。

  暮色渐浓,海湖新区的灯光渐次亮起。散步的市民、直播的网红、遛狗的老人,构成一幅生动的城市生活画卷。火烧沟的蜕变,不仅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西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更新之路的实践。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美好未来。

  (来源:西海都市报)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省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罗东川主持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2024年度媒体社会责任报告
2024年青海"昆仑英才·青海学者"项目拟入选人员
青海西宁:火烧沟的绿色蝶变
“端午+六一”西宁消费市场人气商气两旺
24H热点
4600米云端雪战 高原铁路人在一线
这场大集,让人怎么逛也逛不够
非遗手工艺品和美食持续出圈出彩
“江源巧姑”打造高原护工人才新标杆——“凤栖夏...
羽翼之下 生命共歌——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
杨录春的眼里有了光
青海西宁:火烧沟的绿色蝶变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公桌“变形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一颗大...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水暖工托起一...
热点图片
4600米云端雪战 高原铁路人在一线
4600米云端雪战 高原...
这场大集,让人怎么逛也逛不够
这场大集,让人怎么...
非遗手工艺品和美食持续出圈出彩
非遗手工艺品和美食...
“江源巧姑”打造高原护工人才新标杆——“凤栖夏都 聚宁圆梦”人才工作一线巡礼之七
“江源巧姑”打造高...
羽翼之下 生命共歌——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鸟类观察手记
羽翼之下 生命共歌—...
杨录春的眼里有了光
杨录春的眼里有了光
青海西宁:火烧沟的绿色蝶变
青海西宁:火烧沟的...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办公桌“变形记”——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流动办公桌”进村服务见闻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西宁:火烧沟的绿色蝶变

西海都市报
2025-06-04 09:4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西宁:火烧沟的绿色蝶变

西海都市报
2025-06-04 09:4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西宁:火烧沟的绿色蝶变

  • 2025-06-04 09:49:35
  • 来源:西海都市报
火烧沟景色优美,游人流连忘返。城西区委宣传部供图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西宁火烧沟变了,这条曾经脏乱差的沟壑,如今已成为“城市绿肺”。以火烧沟串联起来的海湖新区生态廊道,带动了周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昔日臭气熏天 今朝鸟语花香

  提起火烧沟,很多西宁人首先想到的是海湖新区火烧沟白沙滩公园。其实,白沙滩公园只是火烧沟流域最末端的景观带。

  “十几年来,火烧沟的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处白沙滩公园,城西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土地统征和储备服务中心副主任史之新说。作为火烧沟生态修复工程的见证者,他充满感慨。

  城西区彭家寨镇火西村长大的村民郑明南回忆:“沟里到处是乱搭的厂房、堆放的垃圾,河水是浑浊的。40多家小散乱企业都在这里,建筑垃圾填埋场臭气熏天,过度开发导致水土流失、植被退化。”

  为了恢复火烧沟的生态环境,西宁市在海湖新区规划建设时,将火烧沟治理放在了生态城区建设的首位。

  转机出现在2009年。西宁市将火烧沟治理列为海湖新区建设的重点工程。当年9月,作为治理示范段的白沙滩公园率先建成开放。以此为起点,一场历时十余年的生态修复工程拉开序幕。

  2016年4月,城西区启动总投资12.4亿元的火烧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将这条长5.5公里、面积585公顷的沟壑,打造成青藏高原上规模最大的郊野公园之一。

  居民休闲有了新去处

  初夏的白沙滩公园,绿树掩映下流水潺潺,一派蓝绿交织的景色美不胜收,吸引市民相约散步、享受生活……这幅生机盎然的画面,让身在其中的市民白玉林忍不住停下脚步,用手机拍下眼前的景象。

  “20年多前,这里还是荒滩,一眼望去一片荒芜。现在这里到处是绿色。这些年,海湖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确实大,新建的公园绿地多,我每天都会到海湖新区散步、赏景。尤其到了夏天,草绿了、花开了,真的很惬意。”白玉林说。

  5月29日下午,记者和史之新一路从白沙滩公园走到药王庙再到文博路,从五四大街到复兴路,生态廊道串联起的街头绿地以及大小公园展现在眼前。

  火烧沟生态公园修建完成的5.5公里柏油主路,方便了开车进入公园游玩的市民。沿着公园步道前行,绿道周围金枝槐、金叶榆、紫叶稠李等彩叶植物蓬勃生长。

  14万余平方米的丁香山谷里,31种丁香花渐次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花香。摄影爱好者刘先生正专注地拍摄一株匈牙利丁香。不远处,几名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正在花下拍照,裙摆与花枝相映成趣。

  穿过疏林草地区,下沉式的欢乐谷广场上欢声不断。市民张先生坐在椅子上看着孙子玩耍。“周末带家人来这里,既能亲近自然,又能呼吸新鲜空气,比去商场有意思多了。”市民李先生边说边给家人拍照留念。

  见证一座城市的生态之变

  在火烧沟两岸,已经建设完成的碧山大桥和井儿大桥串联起公园东西两侧空间,方便市民游客通行和公园日常管理维护。

  如今,火烧沟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正在惠及更多市民。火烧沟碧山大桥东侧的碧山公园里,工人们正在搭建露营基地。“这边风景挺好的,等露营基地建好了,到时候约朋友再来这边一趟。”前来游玩的市民小陈说。

  彭家寨镇火西村党支部书记崔振科介绍,村里在火烧沟生态公园种植了2700株大黄,并已与药企达成3000吨的供销意向。“现在我们村两委既盘活了土地资源,又为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崔振科说。

  目前,城西区正积极推进火烧沟生态公园文旅板块的招商引资工作,从而进一步拓展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十年前,这里还是庄稼地和荒地。你看,现在我们以火烧沟为起点,站在共字桥下向西远眺海湖新区,高楼与绿带交相辉映,大型商圈、体育馆、科技馆、休闲公园等设施鳞次栉比。”史之新翻出手机里的照片对比。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时海湖新区绿地面积已达525万平方米,30万平方米的火烧沟绿地与湟水湿地形成生态闭环。便利的交通网、完善的公共服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海湖新区所属的文汇路街道常住人口50551人、通海路街道常住人口52057人、火车西站街道常住人口21218人,合计123826人在此安居。“买房时看中的就是环境,现在连亲戚都羡慕我。”家住通海路街道的李霞说。

  暮色渐浓,海湖新区的灯光渐次亮起。散步的市民、直播的网红、遛狗的老人,构成一幅生动的城市生活画卷。火烧沟的蜕变,不仅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西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城市更新之路的实践。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美好未来。

  (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 季蓉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