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和日村的幸福“石变”
——泽库县和日镇和日村“和日石刻”产业见闻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黄中
发布时间:2023-11-07 17:56:19
编辑:孔令磊

石刻工艺品。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石刻技艺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镇和日村历史悠久。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下,和日村紧抓大力推行“一村一品”工程时机,靠着传承于祖辈的“琢石”技艺,将石刻产业搞得有模有样。

  10月20日,记者在这个把石头“玩出花”的村庄看到,村容整齐,一排排黄色院落被纵横交错的巷道贯通起来,院落中堆放的等待雕琢的石板和不时传出的“叮咣”声,仿佛在告诉造访者,这个村与石头的不了情。

石刻展示间内的各类成品。

  和日村是全镇11个行政村中草场质量差、畜草矛盾较突出的村,2005年通过生态移民安置到现址,但客观条件已不足以让牧民完全依靠传统产业畜牧业维持生计。想改变就得另寻出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和日石刻”让大家真正“懂得”祖辈留下的“财富”。

  本着增收与传承并行的目的,和日村依托“一村一品”工程,以“支部+公司+牧户”的模式,于2009年成立和日石雕艺术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实现了“人人有技艺,户户有作坊”,形成石雕工艺品及茶台、砚台、镇纸等工艺用品的产品矩阵,主要以面向泽库县产业园区、外州县、西宁及省外订单或合作门店为销售模式。

指尖艺术。

  记者了解到,和日村目前有376人从事石刻产业,占全村人口的1/3,其中更是有1名国家级、1名省级、6名州级和37名县级非遗传承人。

  走进牧民更登家,他正在院落一侧的独立工作间带着两名村民刻石,简陋的工作间不大,但各型刻刀、角磨机等工具器械俱全。更登是省级民间工艺师和州级非遗传承人,这间“陋室”更是走出了100多位牧民雕刻师。除了“定点培训”,他也时常“送教上门”。

用心雕琢。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三年来,村里通过石刻获得产值300余万元,户均增收1.4万元—2万元,最多的可达4万元,石刻业已成为全村支柱产业。曾经生活窘迫的牧民,拿起雕刀磨具,伴着手下普通石头的蜕变,摇身成了十里八乡的致富能人。

  眼下,和日村两委班子看着火热的直播经济坐不住了,打算让古老的技艺搭上数字快车道,进一步放大非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振文化效益。

推荐阅读
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题会召开 陈刚主持并讲话
陈刚吴晓军:以坚决的态度 全力推动问题整改
专家人才联合会开展"群英荟·海南行"考察服务活动
海西:“90后”女孩用青春力量点燃乡村金融新希望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关于“最美公务员”推荐对象差额人选的公示
西宁市总工会获评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主流媒体记者探寻西宁高质量发展密码
24H热点
【进博会·青海进行时】进博“青”彩 绿意涌来
省政协召开党组会议和主席会议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实干榜样】牧区“医”路绽芳华
青海健全完善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第六届进博会青海交易团实现签约金额达7.74亿
【乡村振兴进行时】泽库县和日镇和日村的幸福"石变"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实干精神的"大比武"
青海拉脊山缘何火爆出圈
青海新增10个省级劳务品牌
【党旗领航】以"六个一"为引领 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热点图片
82种野生动物在青海湖畔“安家”
82种野生动物在青海...
湟中菌菇产业带头人周召荣
湟中菌菇产业带头人...
青海西宁:年轻党员当楼长 新村发展添活力
青海西宁:年轻党员...
青海西宁:以“六个一”为引领 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青海西宁:以“六个...
她把青海农产品卖到32个城市公司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
她把青海农产品卖到3...
和日村的幸福“石变”——泽库县和日镇和日村“和日石刻”产业见闻
和日村的幸福“石变...
青海拉脊山缘何火爆出圈
青海拉脊山缘何火爆出圈
牧区“医”路绽芳华
牧区“医”路绽芳华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和日村的幸福“石变”
——泽库县和日镇和日村“和日石刻”产业见闻

青海日报
2023-11-07 17:5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和日村的幸福“石变”
——泽库县和日镇和日村“和日石刻”产业见闻

青海日报
2023-11-07 05:5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和日村的幸福“石变”
——泽库县和日镇和日村“和日石刻”产业见闻

  • 2023-11-07 05:56:19
  • 来源:青海日报

石刻工艺品。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石刻技艺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镇和日村历史悠久。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下,和日村紧抓大力推行“一村一品”工程时机,靠着传承于祖辈的“琢石”技艺,将石刻产业搞得有模有样。

  10月20日,记者在这个把石头“玩出花”的村庄看到,村容整齐,一排排黄色院落被纵横交错的巷道贯通起来,院落中堆放的等待雕琢的石板和不时传出的“叮咣”声,仿佛在告诉造访者,这个村与石头的不了情。

石刻展示间内的各类成品。

  和日村是全镇11个行政村中草场质量差、畜草矛盾较突出的村,2005年通过生态移民安置到现址,但客观条件已不足以让牧民完全依靠传统产业畜牧业维持生计。想改变就得另寻出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和日石刻”让大家真正“懂得”祖辈留下的“财富”。

  本着增收与传承并行的目的,和日村依托“一村一品”工程,以“支部+公司+牧户”的模式,于2009年成立和日石雕艺术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实现了“人人有技艺,户户有作坊”,形成石雕工艺品及茶台、砚台、镇纸等工艺用品的产品矩阵,主要以面向泽库县产业园区、外州县、西宁及省外订单或合作门店为销售模式。

指尖艺术。

  记者了解到,和日村目前有376人从事石刻产业,占全村人口的1/3,其中更是有1名国家级、1名省级、6名州级和37名县级非遗传承人。

  走进牧民更登家,他正在院落一侧的独立工作间带着两名村民刻石,简陋的工作间不大,但各型刻刀、角磨机等工具器械俱全。更登是省级民间工艺师和州级非遗传承人,这间“陋室”更是走出了100多位牧民雕刻师。除了“定点培训”,他也时常“送教上门”。

用心雕琢。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三年来,村里通过石刻获得产值300余万元,户均增收1.4万元—2万元,最多的可达4万元,石刻业已成为全村支柱产业。曾经生活窘迫的牧民,拿起雕刀磨具,伴着手下普通石头的蜕变,摇身成了十里八乡的致富能人。

  眼下,和日村两委班子看着火热的直播经济坐不住了,打算让古老的技艺搭上数字快车道,进一步放大非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振文化效益。

作者 黄中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