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回眸2023】“托”出土地 迎来幸福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苏 烽 刘法营
发布时间:2024-01-02 08:58:02
编辑:易 娜
“土地托管”后服务队在耕地里进行耕作。尖措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我叫王延财,家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山根西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前不久,我们村的地刚刚结束了冬灌,看着田里的水“咕咚、咕咚”地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土地在“大口喝水”,在为来年的丰收积蓄能量。

  要是以前,我可能不会对家门口的这片地有什么过高的期待。因为,身为庄稼汉的我心里很清楚,家里虽然有1.9公顷的地,但每年种的粮食最多就够一家人的口粮,要靠种地来过上好日子,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我们村虽说是个农业村,但村里的100公顷地大多是零碎分散的。这些年,粮食作物效益低,大家种植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村里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只剩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村里的很多土地都撂荒了。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眼看着一片片土地撂荒,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直到村里传来了一个好消息:2023年,东山根西村全面实施土地托管项目,实行统一耕、种、防、收。这个项目的实施,将有效降低农户种地成本,减少种植风险,而且通过全过程科学有序的统一管理,可以大大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项目实施后,村里开始变了样儿。过去春耕的时候,地里的人稀稀拉拉的,感觉很冷清。今年春耕,地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以前没人种的撂荒地和“豆腐块”都被整合到了一起,一辆辆农用机械在地里奔驰忙碌,那个红红火火的场面,永远都忘不了。

  2023年,我把自家的1.9公顷地都托管了出去。这一年很快过去了,回想一年来,自己就浇水的时候跑过两趟,其余时间都是在农场进行打理,每公顷地还比往年多增收了195元。

  以前的时候,村里各家各户都是分散种植,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昂。现在,农场统一管理,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年来,土地托管给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的村党支部书记薛占银说,今年的土地托管项目只是个开头,2024年,县上还要下大力气帮助村里在种庄稼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大力推进“智慧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进程,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我们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土地“托”出去后,我和村里的很多庄稼人一样,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既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还能到县城附近找些稳定的工作增加收入,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现在的我,对来年的丰收充满了期待,对今后的好日子更充满了信心。我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村民们的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好!

推荐阅读
全省机构改革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陈刚赴民和县督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青海乐都:以“暖心小事”凝聚驻村帮扶力量
以主题教育实效 推动产业“四地”中心城市建设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告知书
省网信办征集"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的通告
西宁湟中300多亩草莓上市啦
2024年首日,玉树优质农畜产品齐聚西宁
24H热点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饺子热气腾腾 日子蒸蒸日上
沐浴冬日暖阳 享受元旦假期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爱有温度 心无距离——青海...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党旗飘扬在抗震救灾一线】党...
探访西宁市民的智慧生活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青海在行动】河道...
【2023,我们这样走过】青海精准落实稳健货币政策 ...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被爱心紧紧包围
【2023,我们这样走过】西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2023,我们这样走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创...
热点图片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饺子热气腾腾 日子蒸蒸日上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沐浴冬日暖阳 享受元旦假期
沐浴冬日暖阳 享受元...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爱有温度 心无距离——青海民和安置点的5个暖镜头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党旗飘扬在抗震救灾一线】党员是群众的“主心骨”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探访西宁市民的智慧生活
探访西宁市民的智慧生活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进行时·青海在行动】河道“大扫除” 疏浚保畅通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
【2023,我们这样走过】青海精准落实稳健货币政策 推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2023,我们这样走...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被爱心紧紧包围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回眸2023】“托”出土地 迎来幸福

青海日报
2024-01-02 08:5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回眸2023】“托”出土地 迎来幸福

青海日报
2024-01-02 08:5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回眸2023】“托”出土地 迎来幸福

  • 2024-01-02 08:58:02
  • 来源:青海日报
“土地托管”后服务队在耕地里进行耕作。尖措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我叫王延财,家住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察汗乌苏镇东山根西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前不久,我们村的地刚刚结束了冬灌,看着田里的水“咕咚、咕咚”地滋润着每一寸土地,我知道,这是我们的土地在“大口喝水”,在为来年的丰收积蓄能量。

  要是以前,我可能不会对家门口的这片地有什么过高的期待。因为,身为庄稼汉的我心里很清楚,家里虽然有1.9公顷的地,但每年种的粮食最多就够一家人的口粮,要靠种地来过上好日子,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我们村虽说是个农业村,但村里的100公顷地大多是零碎分散的。这些年,粮食作物效益低,大家种植积极性不高,再加上村里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只剩老年人和妇女儿童,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村里的很多土地都撂荒了。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眼看着一片片土地撂荒,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直到村里传来了一个好消息:2023年,东山根西村全面实施土地托管项目,实行统一耕、种、防、收。这个项目的实施,将有效降低农户种地成本,减少种植风险,而且通过全过程科学有序的统一管理,可以大大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项目实施后,村里开始变了样儿。过去春耕的时候,地里的人稀稀拉拉的,感觉很冷清。今年春耕,地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以前没人种的撂荒地和“豆腐块”都被整合到了一起,一辆辆农用机械在地里奔驰忙碌,那个红红火火的场面,永远都忘不了。

  2023年,我把自家的1.9公顷地都托管了出去。这一年很快过去了,回想一年来,自己就浇水的时候跑过两趟,其余时间都是在农场进行打理,每公顷地还比往年多增收了195元。

  以前的时候,村里各家各户都是分散种植,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昂。现在,农场统一管理,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年来,土地托管给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们的村党支部书记薛占银说,今年的土地托管项目只是个开头,2024年,县上还要下大力气帮助村里在种庄稼上做文章、下功夫,要大力推进“智慧农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进程,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我们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土地“托”出去后,我和村里的很多庄稼人一样,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既能照顾到家里的老人,还能到县城附近找些稳定的工作增加收入,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现在的我,对来年的丰收充满了期待,对今后的好日子更充满了信心。我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推广,村民们的生活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好!

作者 苏 烽 刘法营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