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3年,青海省进出口总值48.7亿元,同比增长20.3%,高于全国增速20.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4位,连续2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出口29.5亿元,同比增长23%,高于全国增速22.4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国第6位。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跑出发展“新速度”;“走出去”的步伐愈加稳健,展现对外开放“新潜力”……2023年,深居内陆的青海固本培元、逆势进位,外贸、外资、外经“三轮驱动”,带动全省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青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提供有力支撑。
对外贸易跑出“新速度”
新年伊始,独具高原特色的青海龙羊峡三文鱼产品再次出口俄罗斯,此次出口已从最初的冷冻产品拓展到了冰鲜产品。
依靠科学养殖模式、先进设备技术及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和鉴别体系,青海省三文鱼养殖产业成为全国三文鱼最大养殖生产基地。
“过去一年间,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原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依托青海龙羊峡独特的高山冷水资源,对齐世界一流标准,数智化建设迈上新台阶,5G信号覆盖水面养殖区域,生产设备、技术、管理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公司销售渠道多元化,内外贸扎实推进,产品质量在海外市场认可度进一步提升。”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罗方介绍,目前,企业已取得出口欧洲资质和ASC、BAP国际双认证,以及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位于海东工业园民和工业园区的青海濮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致力于耐火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在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各项有效技术专利共计476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2023年,公司生产的以耐火原料及耐火制品为主的电熔氧化镁、轻烧氧化镁及镁碳砖等产品,出口美国、越南、韩国等国家约1.1万吨,外贸出口累计达6460多万元人民币。新的一年,我们将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德胜说。
2023年,西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运行稳中有进,外经贸实现提质增效,园区企业生产的碳纤维、半导体N型硅料、高纯硅铁、藏毯等“青海产”“青海造”产品远销瑞士、意大利、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实现进出口总额22.6亿元,增长14.8%。4个园区均被评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累计培育外贸进出口企业68家。
首个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运营,首个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开园,首个市级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和两个区级跨境电商基地建成运营……2023年,西宁综保区引进各类外向型企业13家,实现进出口总值5.24亿元,同比增长133%。
2023年,在企业自主对外的同时,全省各类经贸活动也在积极推进。
组织企业赴巴西、匈牙利、澳大利亚、日本、泰国和港澳地区开展经贸活动,签订了一批合作协议,开拓国际市场取得明显效果。青海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33.1亿元,同比增长19.7% ,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8%,进一步提高了开放平台承载力,提升了开放型平台与进出口发展融合度。
同时,通过境内外展会、商务洽谈等方式,企业出海抓订单,2023年与107个国家(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全省外贸进出口市场更加多元化。
双向投资展现“新潜力”
2023年11月,由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老挝青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接的首个泰国呵叻府钾盐矿地质勘探项目于泰国正式开工,项目合同金额220万人民币,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打通了泰国创业新通道,标志着青海省“走出去”工作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乘着“一带一路”东风,青海开放发展的脚步愈加稳健。数据显示:2023年,青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2198万美元,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增速89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增长50%的年度目标任务。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081万美元,同比增长68.37%,高于全国增速64.6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2位。
据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副局长刘维鹏介绍,2007年,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积极对接一家在老挝开展钾盐勘查的中资企业,经过多轮不遗余力的谈判争取,最终达成合作,成为他们第一个“走出去”的项目,并于当年11月初在老挝成功实现了“第一钻”,开启了海外“钾盐勘探”业务可持续发展道路。
不仅如此,青海核工业地质局还在实施钾盐勘探项目的同时,积极拓展进出口贸易,首次向老挝出口氯化镁295吨,进口泰国榴莲、山竹40个货柜,实现了由大基建到“小而美”民生贸易的全覆盖。
得益于持续推进“走出去”战略,2023年,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钾盐勘探项目工程营业额首次突破千万美元,不断深耕东南亚市场,在老挝钾盐勘探市场份额超90%,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青海队”。
与此同时,在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方面,青海也迈出坚实步伐。
大力推进“校企”融合新发展模式,建立“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合作机制,积极引导省内职业院校参与对外劳务合作,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55人,同比增长4.7%。
作为高原内陆省份,青海利用外资工作开展一直非常艰难。“2023年,全省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81%,外资主要来源地为香港,主要投资在清洁能源领域,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省商务厅负责人表示,商务部门将进一步扩大双向投资,在“走出去”方面,巩固青海省在制造、租赁和商务服务等传统领域的投资,依托盐湖化工、青海拉面等优势产业,抢抓新领域投资发展,拓展对外投资增长新空间。
2023年,为把握“投资中国年”契机,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外资引进力度,首次组织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首次举办“知名跨国企业青海行”活动,邀请威立雅、赛诺菲、普华永道等12个跨国企业走进西宁、海东,与省内企业达成多个合作共识。
据了解,新的一年,青海将进一步加强对外工程承包提质升级,强化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之间的功能互补,推动“投建营一体化”发展模式。同时,扩大“校企”合作外派劳务发展模式,积极建立青海国际人才培训基地,打造劳务合作新平台。
政策扶持送上“定心丸”
外贸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全省商务系统为之提供的坚实支撑。
“目前,公司出口主要产品为IBC太阳能电池组件,2022年出口额7335.91万元,2023年出口额1.85亿元,增长了2.5倍。”黄河上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销售主管王康慨表示,在公司外贸订单执行过程中,青海省商务厅主动送服务、送政策上门,跟踪协调相关问题和困难,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进一步坚定了公司扩大光伏产品出口的信心。
2023年,在省商务厅市场拓展支持机制的指导和支持下,黄河上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开启品牌出海战略,积极参加国际性展会及论坛会议。在澳大利亚全能源展期间,与澳大利亚某公司深入洽谈并成功中标,目前产品已通过外方公司检验,签订了500万元采购订单,成功开拓了澳大利亚市场。
过去一年,省商务厅加强订单调度,每季度召开全省重点市州和园区外贸形势分析会,统筹推进外贸发展工作;主动为28家联点帮扶企业送服务送政策,举办8场专题培训,服务外向型企业300多家次,协调省内相关部门,累计为17家企业解决困难30余项;组织省内300家(次)企业参加30个境内外线上线下国际性展会,签订协议(订单)420个,金额超10亿元。
在服务企业、开拓市场等方面,省商务厅推进“一企一策”,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类外贸政策,支持信保公司与金融机构联合开展“青字号”产品出海行动;引导企业通过国际性展会、推介会和境外商务洽谈,开拓国际市场。
“在省商务厅‘一企一策’精准指导下,我们做好订单调度、企业培育、政策优化和畅通企业市场开拓渠道等服务,成功搭建跨境电商平台,优化外贸出口结构,进出口主体数量及千万以上户数大幅增加。”西宁市商务局局长陈晓萍介绍,2023年,西宁市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7.8%,近几年来首次实现贸易顺差。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外贸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光伏产品、盐湖化工产品青海“新两样”出口表现亮眼,其中光伏产品出口2.4亿元,同比增长2倍;碳酸钠出口3.2亿元,同比增长42.5%;磷酸铁锂出口9238.1万元,同比增长37.5%。
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招商。2023年,省商务厅在服务外资企业工作专班基础上,发挥政企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作用,定期开展走访调研,及时帮扶指导;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开展外资管理和服务,协力扎实推进全省商务领域助企暖企春风行动,通过电话、微信群和上门走访,宣传介绍税费优惠、财政奖补、金融支持和优化服务方面的政策,让企业应知尽知,确保外资企业平等享受助企暖企优惠政策。
同时,加大项目服务跟踪力度,加强业务沟通协调,认真开展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工作。为营造规范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保障外资企业合法权益,省商务厅还根据商务部对外资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新系统的要求,及时向外资企业进行介绍和推广,新系统应用将对畅通外商反映渠道,坚定外商投资信心,增强发展动能发挥积极作用。
“2024年,我省将继续拓宽吸引外资行业领域,紧密结合产业‘四地’建设,重点围绕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大数据、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7大重点产业吸引外资,引进培育一批补链延链强链的外资项目。”青海省商务厅厅长熊义志表示,继续制定并实施稳外贸政策措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助力青海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