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聚焦“十四冬”】动静转换扣心弦 同心合力向梦行
——“十四冬”青海冬季两项队群像扫描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张慧慧
发布时间:2024-02-25 11:33:30
编辑:李娜

“十四冬”收官之战结束,教练与队员合影留念。记者 张慧慧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脚踏雪板,手持雪杖,身背步枪,在雪道上奋力滑行,聚精会神完成卧射、立射,两轮射击发挥零失误,以20分18秒4的成绩第四个完成交接,2月23日9时10分,青海运动员曲桑卓玛最后一次站上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冬季两项比赛的雪道上,这场比赛也是她和队友在本届冬运会中的收官之战。

  曲桑卓玛1米6的个头,小小的身躯蕴含着大大的能量。作为青海队参加混合4×6公里接力赛的第一棒选手,面对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强队时,她沉着冷静,竭尽全力,凭借稳定发挥为队友开了一个好头。

  这是速度与激情的竞速,也是沉稳与定力的比拼。

  队友杨秀拉毛、张孟辉、穆心远先后出发,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青海队最终以1小时20分33秒7的成绩获得比赛第五名。

  “这帮孩子一直都很努力,他们很棒!”穆心远冲过终点时,青海冬季两项队教练李俊业内心感慨万千,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涌上心头。

  没有教练,没有队员,没有专业的雪道与装备,6年前,对于初次接触冬季项目的青海来说,组建冬季两项队伍困难重重。

  2018年,青海与吉林达成合作协议,刚刚从八一队退役的全国冬季两项冠军巴云吉加入教练员团队,与射击运动员出身的李俊业搭档,开始了合作执教之路,并通过跨界跨项选材选拔出一批肯吃苦、敢拼搏的年轻队员。

  冬季两项融合了越野滑雪的“动”与射击的“静”,每一发子弹,每一圈滑行都充满不确定性,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为数不多的比赛中,这项运动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运动员。

  “当时,我们大家不知道这项运动是做什么的,但是练习时间长了,就慢慢爱上了这项运动。”起初,面对李俊业的邀请,在体校学习篮球的穆心远举棋不定,徘徊了一周,他带着好奇加入这支队伍。

  从“旱滑”到初次站上雪道,从空枪预习到瞄准射击,从体能欠佳到成为一名比赛型选手,穆心远的乐观与坚强帮助他快速成长。本届冬运会上,他取得公开组男子10公里短距离第八名的成绩,实现了自我突破。

  “赛场上就是拼!”不停地追赶超越,才能无限接近目标。混合接力中,穆心远是第四棒选手,他一心希望缩短差距,铆足劲儿滑行,但第一轮卧射时因心率过高,对节奏和气息产生了影响,出现了失误。

  “失误是竞技体育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要学会总结,不要盲目地去追赶。”赛后,李俊业的开导让穆心远深受触动。

  平日里,从运动员转型教练的巴云吉和李俊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一年四季离家在外训练,在负责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照顾队员的生活,久而久之,两人也更加理解教练员肩负的职责与使命。

  每年3月前后,冬季两项队在青海以轮滑替代雪板,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体能训练,进入10月以后,队伍会奔赴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展开为期半年的冬训。

  野炊、过“六一”、互相分享……训练间隙,两位教练尽最大能力为队员营造快乐的氛围,确保训练生活松紧得当,教练一点一滴的付出也被队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凡事贵在坚持,我们能有今天,教练功不可没,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是美好的。”22岁的刘汉琳是队内的氛围担当,在这个小姑娘的床头总是有可爱的布娃娃。

  去年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瓶颈期,但在年初通过了冬运会冬季两项资格赛后,刘汉琳积极的备战状态也感染着队友。她说:“参加冬运会这样大型的体育赛事,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也能增长经验,对我们来说很珍贵。”

  没有个人单项比赛时,刘汉琳和队友就分散到赛道的爬坡、下坡、终点等区域,保障队友比赛的同时为他们加油助威。

  公开组女子4×6公里接力第五名、男子4×7.5公里接力第五名、混合4×6公里接力第五名,团体比赛中青海队场场有收获。

  “咱们冬季两项队伍算是‘白手起家’,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共同努力的结果。看到孩子们成长起来,我们打心底里高兴。”翻开队员的奖状,李俊业眼角湿润,这些队员从小在高原长大,耐力好,进步快,他们未来的舞台是广阔的。

  的确,体育精神种下的追梦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初心。”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伊克乌兰乡的杨秀拉毛自开启运动生涯以来就以切阳什姐为榜样,刻苦训练,希望也能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

  因为有梦,所以前行。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永不放弃,在于不断追求卓越。

  大年三十,青海冬季两项队满怀着首登冬运会的激动与紧张抵达内蒙古乌兰察布凉城赛区,正月十五大伙儿一起带着收获的喜悦和对家人的思念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李俊业也能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看看半年未见的妻子和仍在襁褓中的孩子。

  “我想吃妈妈做的可乐鸡翅!”“我给家里人带了这次冬运会的纪念徽章。”“回去要给家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短暂休整后,青海冬季两项队将继续在动静转换中一往无前。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先后召开 吴晓军主持
青海海东:非遗社火里的“乐都年味”
青海进一步规范经营主体实名登记验证工作
青海省委网信办2024年部门预算公开
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拟命名名单
西宁市主城区交通拥堵指数下降15%
西宁市持续做强光伏制造全产业链
24H热点
【新春走基层】3000余盏花灯“龙”重“灯”场
又是一年“花”开时
“文化过大年”接地气暖人心
元宵喜乐会 共聚邻里情
【新春走基层】看西宁龙门,感受城市之变
多彩活动喜迎元宵佳节
“十四冬”冬季两项我省运动员获佳绩
【乡村振兴在青海】巴燕镇有个“强村”公司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民营企业家:满怀信心向未来
【新春走基层】千户营高台来了!精彩的“空中杂技”
热点图片
【新春走基层】3000余盏花灯“龙”重“灯”场
【新春走基层】3000...
又是一年“花”开时
又是一年“花”开时
“文化过大年”接地气暖人心
“文化过大年”接地...
元宵喜乐会 共聚邻里情
元宵喜乐会 共聚邻里情
【新春走基层】看西宁龙门,感受城市之变
【新春走基层】看西...
多彩活动喜迎元宵佳节
多彩活动喜迎元宵佳节
“十四冬”冬季两项我省运动员获佳绩
“十四冬”冬季两项...
【乡村振兴在青海】巴燕镇有个“强村”公司
【乡村振兴在青海】...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聚焦“十四冬”】动静转换扣心弦 同心合力向梦行
——“十四冬”青海冬季两项队群像扫描

青海日报
2024-02-25 11:3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聚焦“十四冬”】动静转换扣心弦 同心合力向梦行
——“十四冬”青海冬季两项队群像扫描

青海日报
2024-02-25 11:3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聚焦“十四冬”】动静转换扣心弦 同心合力向梦行
——“十四冬”青海冬季两项队群像扫描

  • 2024-02-25 11:33:30
  • 来源:青海日报

“十四冬”收官之战结束,教练与队员合影留念。记者 张慧慧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脚踏雪板,手持雪杖,身背步枪,在雪道上奋力滑行,聚精会神完成卧射、立射,两轮射击发挥零失误,以20分18秒4的成绩第四个完成交接,2月23日9时10分,青海运动员曲桑卓玛最后一次站上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冬季两项比赛的雪道上,这场比赛也是她和队友在本届冬运会中的收官之战。

  曲桑卓玛1米6的个头,小小的身躯蕴含着大大的能量。作为青海队参加混合4×6公里接力赛的第一棒选手,面对河北、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强队时,她沉着冷静,竭尽全力,凭借稳定发挥为队友开了一个好头。

  这是速度与激情的竞速,也是沉稳与定力的比拼。

  队友杨秀拉毛、张孟辉、穆心远先后出发,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青海队最终以1小时20分33秒7的成绩获得比赛第五名。

  “这帮孩子一直都很努力,他们很棒!”穆心远冲过终点时,青海冬季两项队教练李俊业内心感慨万千,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涌上心头。

  没有教练,没有队员,没有专业的雪道与装备,6年前,对于初次接触冬季项目的青海来说,组建冬季两项队伍困难重重。

  2018年,青海与吉林达成合作协议,刚刚从八一队退役的全国冬季两项冠军巴云吉加入教练员团队,与射击运动员出身的李俊业搭档,开始了合作执教之路,并通过跨界跨项选材选拔出一批肯吃苦、敢拼搏的年轻队员。

  冬季两项融合了越野滑雪的“动”与射击的“静”,每一发子弹,每一圈滑行都充满不确定性,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为数不多的比赛中,这项运动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运动员。

  “当时,我们大家不知道这项运动是做什么的,但是练习时间长了,就慢慢爱上了这项运动。”起初,面对李俊业的邀请,在体校学习篮球的穆心远举棋不定,徘徊了一周,他带着好奇加入这支队伍。

  从“旱滑”到初次站上雪道,从空枪预习到瞄准射击,从体能欠佳到成为一名比赛型选手,穆心远的乐观与坚强帮助他快速成长。本届冬运会上,他取得公开组男子10公里短距离第八名的成绩,实现了自我突破。

  “赛场上就是拼!”不停地追赶超越,才能无限接近目标。混合接力中,穆心远是第四棒选手,他一心希望缩短差距,铆足劲儿滑行,但第一轮卧射时因心率过高,对节奏和气息产生了影响,出现了失误。

  “失误是竞技体育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要学会总结,不要盲目地去追赶。”赛后,李俊业的开导让穆心远深受触动。

  平日里,从运动员转型教练的巴云吉和李俊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一年四季离家在外训练,在负责技术训练的同时还要照顾队员的生活,久而久之,两人也更加理解教练员肩负的职责与使命。

  每年3月前后,冬季两项队在青海以轮滑替代雪板,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体能训练,进入10月以后,队伍会奔赴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地展开为期半年的冬训。

  野炊、过“六一”、互相分享……训练间隙,两位教练尽最大能力为队员营造快乐的氛围,确保训练生活松紧得当,教练一点一滴的付出也被队员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凡事贵在坚持,我们能有今天,教练功不可没,我们一起度过的时光是美好的。”22岁的刘汉琳是队内的氛围担当,在这个小姑娘的床头总是有可爱的布娃娃。

  去年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瓶颈期,但在年初通过了冬运会冬季两项资格赛后,刘汉琳积极的备战状态也感染着队友。她说:“参加冬运会这样大型的体育赛事,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也能增长经验,对我们来说很珍贵。”

  没有个人单项比赛时,刘汉琳和队友就分散到赛道的爬坡、下坡、终点等区域,保障队友比赛的同时为他们加油助威。

  公开组女子4×6公里接力第五名、男子4×7.5公里接力第五名、混合4×6公里接力第五名,团体比赛中青海队场场有收获。

  “咱们冬季两项队伍算是‘白手起家’,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共同努力的结果。看到孩子们成长起来,我们打心底里高兴。”翻开队员的奖状,李俊业眼角湿润,这些队员从小在高原长大,耐力好,进步快,他们未来的舞台是广阔的。

  的确,体育精神种下的追梦种子正在生根发芽。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初心。”来自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伊克乌兰乡的杨秀拉毛自开启运动生涯以来就以切阳什姐为榜样,刻苦训练,希望也能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

  因为有梦,所以前行。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永不放弃,在于不断追求卓越。

  大年三十,青海冬季两项队满怀着首登冬运会的激动与紧张抵达内蒙古乌兰察布凉城赛区,正月十五大伙儿一起带着收获的喜悦和对家人的思念踏上了归家的路途。李俊业也能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回家看看半年未见的妻子和仍在襁褓中的孩子。

  “我想吃妈妈做的可乐鸡翅!”“我给家里人带了这次冬运会的纪念徽章。”“回去要给家人一个大大的拥抱。”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短暂休整后,青海冬季两项队将继续在动静转换中一往无前。

作者 张慧慧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