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绿意盎然,夏风徐徐。6月5日,2024年六五环境日青海主场活动在梦幻海北举行。在活动现场,既可感受到青海大地的自然美景,也能领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精彩故事。
今年六五环境日青海主场活动采取“1”个主会场+“N”个配套活动模式。主会场活动由绿色产品展览、主题摄影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就展等构成,对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和海北州自然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民俗、生态文化等方面成果集中展示。
“这些是监测空气质量及水质的工具,这个是空气质量监测仪,这个是水质多参数现场测试仪。”当日10时许,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展位前,工作人员刘雅倩向围观的群众介绍着各类仪器。她身旁,一辆环境应急监测车正实时监测着所处位置的空气质量。刘雅倩介绍,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是全省唯一的国家一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主要承担对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如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土壤、声环境质量监测等工作。
“目前,我们已基本构建了覆盖全省、要素齐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会扎实做好各项环境监测工作,以更好的服务支撑美丽青海建设。”刘雅倩说。
一幅幅图片图表、一组组亮眼数字、一段段精彩记述……活动现场摆放的主题展板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围观。生态环境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在一张名为《入秋鸬鹚岛》的展览照片前,海晏县西海镇居民扎西多杰向朋友讲述着自己对这个岛的印象。他说,近些年,青海湖水位上涨了,在鸟岛栖息的鸟类也越来越多,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这些都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好事。

扎西多杰对青海湖环境向好的感受是直观的。2023年,青海湖迁徙水鸟种群数量达到60万只左右,水鸟种类由监测初期的69种增加到102种,新增长尾鸭、长趾滨鹬、白胸苦恶鸟、红嘴鸥、东方白鹳等水鸟新记录种34种。每年在青海湖繁殖的斑头雁、棕头鸥、渔鸥、普通鸬鹚等繁殖种群达到全球繁殖种群的30%。
除了主题展览,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小山”和“小水”的出现也聚焦了全场目光。“小山”和“小水”是2020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正式发布的吉祥物。“小山”以青山为造型,以绿叶为发饰,以祥云为鞋子纹样,象征绿色与和谐;“小水”以绿水为造型,以花朵为头饰,以水纹为鞋子纹样,象征洁净和美丽。两个吉祥物活泼灵动,边招手边走在现场,可爱形象引得群众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蓝天白云常相伴、绿水青山入画来。如今的青海,绿色发展深入人心,绿色行动蔚然成风。放眼望去,处处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大美风光。各族干部群众争做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者、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积极投身于人居环境维护、宣传教育、科学普及、绿化美化、自然保育等志愿服务活动中,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为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新画卷增添活力。
作为生态环保志愿者中的一员,来自西宁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的梁慧洁说:“我将和全省的志愿者朋友们一起,持续参与延伸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触角,积极组织开展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主动服务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争做现代化新青海生态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倡导者、推动者。”
以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青海为引领,在向“绿”而行的道路上,青海各族干部群众将携手共进,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为美丽青海建设提供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