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祖国好 家乡美】向阳而生长江源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贇业 马振东
发布时间:2024-06-06 15:18:24
编辑:李家奕
QQ图片20240606054553村内街面干净整洁。马振东 陈贇业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6月3日,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两侧绿树葱郁,白色的太阳能路灯,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村子中央宽阔的广场上,小孩玩耍嬉闹,老人健身聊天,欢声笑语不断,一派祥和安乐、幸福宜居的乡村景象。

  来到村民扎西才仁家的藏式民居,环院绕宅的绿化树生机盎然,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间里,藏式家具古色古香,液晶电视、冰箱、抽油烟机、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扎西才仁的妻子尼桑在厨房燃气灶上正熬煮着一锅奶茶,飘出浓浓的香气。

  “现在,草场的草长得很好,水也很清,一路还能见到很多野生动物,我们的草原真的变得越来越美了!”现年34岁的扎西才仁是长江源村的一名草原生态管护员,巡护点是沱沱河附近的拉智村草场,他高兴地向我们描述着巡山路上的所见所感。

  一旁的妻子尼桑翻出手机里巡山时拍摄的照片,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草原上的情况。作为长江源村的一名湿地生态管护员,她和丈夫经常结伴上山,巡护着沱沱河周边的湿地、河流。

  “生态管护员在保护家园的同时,也享受着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和各项优惠政策,吃穿住行都不愁。”扎西才仁说。

  扎西才仁和尼桑的家原来在长江源头沱沱河畔的山上,2004年开始,他们陆续搬迁到4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市南郊的长江源村,入住了政府为他们盖好的房屋。从山上到山下,从游牧到定居,扎西才仁和尼桑亲身经历了搬迁前后的生活巨变。

  “我们那时候年纪还小,山上海拔很高,生活艰苦,上学、看病都不方便。现在啥都好了,做饭有天然气,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镇卫生院设施齐备,看病也很方便,日子真是越过越幸福。”对比着从山上搬到山下的生活,扎西才仁一脸的满足。

QQ图片20240606054601尼桑正在煮奶茶。

  尼桑告诉记者,现如今,她和丈夫不仅认真巡护山上的草场,还积极维护山下的居住环境。每次参加镇上开展的环境卫生整治,夫妻俩铆足了劲儿,和大家一起把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与此同时,尼桑还经常向儿子尕玛才仁讲维护生态环境的故事,她觉得,给孩子讲这些故事,一方面是要告诉他保护家园环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要教育孩子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夏天到了,草长起来了,我们巡护的次数就增多了。过些天,我打算住在沱沱河那边,每天到草场上转一圈。”扎西才仁说,想做好草原生态管护员的工作,就得深入长江源沱沱河腹地,监管好草原生态和环境卫生,每次进山巡护,虽然辛苦,但一想到现在的幸福生活,他就觉得特别有干劲。

  “过几天,我和你一起去!”尼桑为丈夫倒上一碗热乎乎的奶茶,表示支持。

  同样作为草原生态管护员,村民才仁三周提起现在的生活感恩地说:“我7岁左右就随家人从山上搬到山下生活,小时候在村里的长江源民族学校念书,长大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别提有多幸运了!”

  才仁三周介绍说,今年3月份起,自己在做好生态管护员工作的同时,在村里的“长江牧歌”野奢帐篷营地做兼职服务员,每个月还有3500元的工资收入。据他透露,随着夏天来临,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营地的生意越来越好,他的工资还有可能增加。

  “工作就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年好!”才仁三周喜不自禁,他期望着儿子白玛尕桑长大后,也会像自己一样,在家门口上学、工作,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这两年,长江源村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高原特色藏式风情旅游村落,村集体经济收入蒸蒸日上,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长江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梁亮说,去年长江源村集体经济收益首次突破1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7万元,大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劲头越来越足。

  漫步长江源村,处处透露着活力与生机,这个向阳而生崛起在青海大地的生态移民新村,正行驶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上,满怀信心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推荐阅读
陈刚:扎实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陈刚主持召开全省学校思政课建设座谈会
【全国媒体青海刚察行】抱团发展藏族村里的幸福话
鱼鸟天堂·海滨藏城 看见“逆流而上”的生命奇迹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关于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
西宁市家电以旧换新激发市场活力
青海海北州驻山东联络处在济南成立
24H热点
青海: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红色...
【祖国好 家乡美】向阳而生长江源
【平安建设在身边】小小调解室 发挥大作用
锁住黄沙头 筑起新绿洲
玛尔挡水电站3号机组转轮吊装成功
【乡村振兴在青海】粪污变废为宝 生态经济双赢
不负青山 向绿而行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源玉...
以高质量审查指导推进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省人...
热点图片
青海:深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
青海:深入推进高校...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红色故事到红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域调研行·海北篇(中)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祖国好 家乡美】向阳而生长江源
【祖国好 家乡美】向...
【平安建设在身边】小小调解室 发挥大作用
【平安建设在身边】...
锁住黄沙头 筑起新绿洲
锁住黄沙头 筑起新绿洲
玛尔挡水电站3号机组转轮吊装成功
玛尔挡水电站3号机组...
【乡村振兴在青海】粪污变废为宝 生态经济双赢
【乡村振兴在青海】...
不负青山 向绿而行
不负青山 向绿而行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祖国好 家乡美】向阳而生长江源

青海日报
2024-06-06 15:1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祖国好 家乡美】向阳而生长江源

青海日报
2024-06-06 03:1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祖国好 家乡美】向阳而生长江源

  • 2024-06-06 03:18:24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40606054553村内街面干净整洁。马振东 陈贇业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6月3日,走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两侧绿树葱郁,白色的太阳能路灯,鲜艳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村子中央宽阔的广场上,小孩玩耍嬉闹,老人健身聊天,欢声笑语不断,一派祥和安乐、幸福宜居的乡村景象。

  来到村民扎西才仁家的藏式民居,环院绕宅的绿化树生机盎然,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房间里,藏式家具古色古香,液晶电视、冰箱、抽油烟机、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扎西才仁的妻子尼桑在厨房燃气灶上正熬煮着一锅奶茶,飘出浓浓的香气。

  “现在,草场的草长得很好,水也很清,一路还能见到很多野生动物,我们的草原真的变得越来越美了!”现年34岁的扎西才仁是长江源村的一名草原生态管护员,巡护点是沱沱河附近的拉智村草场,他高兴地向我们描述着巡山路上的所见所感。

  一旁的妻子尼桑翻出手机里巡山时拍摄的照片,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向我们介绍草原上的情况。作为长江源村的一名湿地生态管护员,她和丈夫经常结伴上山,巡护着沱沱河周边的湿地、河流。

  “生态管护员在保护家园的同时,也享受着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和各项优惠政策,吃穿住行都不愁。”扎西才仁说。

  扎西才仁和尼桑的家原来在长江源头沱沱河畔的山上,2004年开始,他们陆续搬迁到400公里以外的格尔木市南郊的长江源村,入住了政府为他们盖好的房屋。从山上到山下,从游牧到定居,扎西才仁和尼桑亲身经历了搬迁前后的生活巨变。

  “我们那时候年纪还小,山上海拔很高,生活艰苦,上学、看病都不方便。现在啥都好了,做饭有天然气,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镇卫生院设施齐备,看病也很方便,日子真是越过越幸福。”对比着从山上搬到山下的生活,扎西才仁一脸的满足。

QQ图片20240606054601尼桑正在煮奶茶。

  尼桑告诉记者,现如今,她和丈夫不仅认真巡护山上的草场,还积极维护山下的居住环境。每次参加镇上开展的环境卫生整治,夫妻俩铆足了劲儿,和大家一起把村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与此同时,尼桑还经常向儿子尕玛才仁讲维护生态环境的故事,她觉得,给孩子讲这些故事,一方面是要告诉他保护家园环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要教育孩子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夏天到了,草长起来了,我们巡护的次数就增多了。过些天,我打算住在沱沱河那边,每天到草场上转一圈。”扎西才仁说,想做好草原生态管护员的工作,就得深入长江源沱沱河腹地,监管好草原生态和环境卫生,每次进山巡护,虽然辛苦,但一想到现在的幸福生活,他就觉得特别有干劲。

  “过几天,我和你一起去!”尼桑为丈夫倒上一碗热乎乎的奶茶,表示支持。

  同样作为草原生态管护员,村民才仁三周提起现在的生活感恩地说:“我7岁左右就随家人从山上搬到山下生活,小时候在村里的长江源民族学校念书,长大了在家门口就业挣钱,别提有多幸运了!”

  才仁三周介绍说,今年3月份起,自己在做好生态管护员工作的同时,在村里的“长江牧歌”野奢帐篷营地做兼职服务员,每个月还有3500元的工资收入。据他透露,随着夏天来临,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营地的生意越来越好,他的工资还有可能增加。

  “工作就在家门口,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真是一年比一年好!”才仁三周喜不自禁,他期望着儿子白玛尕桑长大后,也会像自己一样,在家门口上学、工作,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这两年,长江源村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高原特色藏式风情旅游村落,村集体经济收入蒸蒸日上,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长江源村驻村第一书记梁亮说,去年长江源村集体经济收益首次突破1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7万元,大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劲头越来越足。

  漫步长江源村,处处透露着活力与生机,这个向阳而生崛起在青海大地的生态移民新村,正行驶在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上,满怀信心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 陈贇业 马振东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