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今天下雨,不然这个时候已经在山里巡护了!”7月29日上午,祁连山国家公园寺沟管护站社会(兼职)管护员王国忠告诉记者。
说着话,王国忠的心已飞到山里去了。他手里干着农活,脑袋里却不停在想:不知道山里有没有野生动物受伤、有没有发生啥事故……想来想去的结果是,他打算下午天若放晴,就去巡护区转一转,顺便再拍点照片。
天公作美,当天下午,天晴日出,王国忠便背起相机和同伴祁俄力一起走进了林区。
在兼职生态管护员的岗位上,王国忠已经干了7年。本来,王国忠是不需要这么辛苦的。44岁的他,原来是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珠固寺村的村医,农忙时务劳庄稼地,农闲时进一步学习看病治病的本事,把村里五百来号人的头疼脑热等小病小痛医好,生活就很圆满了。
改变来自改革。
随着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不断推进,一项项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措施持续实施,祁连山国家公园实现了生态华丽蝶变,全民参与格局的形成带来了生态红利,很多农牧民像王国忠一样端上“生态碗”,成了生态管护员。
王国忠负责的区域面积有一百多公顷,为了便于巡护,他把这片区域分成了6大块,每次一块,远点的耗时七八个小时,近点的两三个小时,差不多一周时间可以全部巡护一遍。
在开展巡护工作的同时,王国忠被生活在山林里的各种“萌萌哒”小动物“撩”动着心弦,他开始用手机拍摄记录野生动物日常,并通过上网学习、参加学习班,不断提高摄影技术水平。
后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不断改革拓展生态文化艺术创作工作,完善激励机制,王国忠也因此拥有了专门给他配备的专业摄影器材,并从此在生态摄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每次巡山,王国忠都是相机不离身,见花拍花,见鸟拍鸟,一年下来能拍三四千张照片。渐渐地,他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生态摄影师,作品不仅屡次在摄影比赛中获奖,还经常被各单位和机构选做资料用图。
“从事社会(兼职)管护员这份工作,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仅自身的眼界、格局有了很大提升,两个孩子也深受影响,勤奋好学,学习成绩都不错!”王国忠乐呵呵地说。
目前,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有17211名牧民生态管护员从事着草原管护、生态观测、气候监测等工作,守护着美丽家园和万千生灵。
迎着改革的春风,青海扎实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率先建立自然保护地制度标准体系。三江源国家公园率先实现省州县乡村五级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祁连山国家公园将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民生发展、民族团结融为一体,首创“村两委+”社区共建共享模式,青海湖国家公园形成了高原独有的“水草鱼鸟兽”共生生态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准确把握‘继续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目标要求,在进一步发挥联防联保联治等体制机制作用、强化科研支撑体系建设、增强宣传教育品牌影响力、全力推动社区协调绿色发展4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副局长韩强说。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今,在青海湖景区,打造景区联盟等创新举措不断加快实施,这些都将为创建中的青海湖国家公园注入新元素、新动力。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拓展景区联盟业务,像省内知名旅游景点天空壹号、互助土族故土园、坎布拉景区、阿米东索、民和七里花海等都在考虑范围,主要内容就是整合目的地资源方、渠道方的各种产品、营销和媒体资源,搭建以旅游目的地全域营销体系为目标的景区联盟合作体系,共同在自媒体运营、渠道精准营销上重点发力,进一步满足游客各种游玩需求。”青海省青海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发成说。
从三江源头到祁连山麓,再到青海湖畔,国家公园建设助力青海迈向生态文明新高度,实现绿水青山、大美青海的美好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