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本网原创
青海海北:深化医改“红利”让群众在家门口“近”享健康服务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03 17:13:37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李娜 报道)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将深化医改作为推进“健康海北”建设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医疗、医保、医药协调联动,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共体内医疗资源和技术“双下沉”,努力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近年来,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全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从改革前的66%提高到99%以上,人均筹资标准从改革前的104元提高到当前的1030元,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州公立医院药占比从2010年的59.33%降至目前的28.76%左右,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010年的19.25%提高至目前的35.67%,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各级医疗机构全面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

  优化机制 强化政府办医职责

  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以公立医院公益性为导向,成立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将多部门对医院管理权集中统一,建立了协调、统一、高效的政府办医决策运行机制。把“回归公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基本实现“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改革目标,强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有序建立。扎实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提质攻坚工作。

  全面推行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推进业财融合,有效提升了医院运营效率。2024年前三季度,全州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52.7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2%;三四级手术占比47.77%,同比增长6.4%。门源县中医院荣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优秀单位称号。

    改革惠民 群众就医获得感攀升

  海北州聚焦群众“看病难”问题,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等,让群众在家门口“近”享健康服务,对提升群众就医的可及性和获得感尤为重要。加快构建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9所公立医院均通过新一轮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县、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率均达到100%,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紧抓山东援青“组团式”帮扶、“环湖”支医机遇,加强与省内外先进医疗机构合作,不断“筑巢引凤谋发展,名医聚力汇人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共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7个,省县共建特色专科41个。

  全力加强医共体建设,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4个、专科联盟2个,形成“七统一”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医共体内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4个县级医院全部达到国家县医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县医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标全覆盖的市州。每年300余人次上级医院医师下沉基层开展1-3个月的驻点帮扶,接收100余人次基层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得到巩固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全州县域内就诊率90%,基层服务量占比46.8%。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收入同比增长58.31%,诊疗人次同比增长32.31%,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14.09%。

  全州实现所有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远程会诊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影像中心辐射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与省内、山东省375家互联网医院医疗平台的远程对接。智慧急救平台、智慧医共体实现院前和院内急救无缝对接。同时,深入挖掘和推广了一批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创建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藏医重点专科6个,100%的乡镇卫生院和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藏医服务,全州基层医疗机构中藏医药服务占比31.34%,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中藏医馆”建设全覆盖。

    服务提质 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聚焦群众“看病贵”问题,采取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强化基本医疗保障、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措施,着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每年动态调整居民医保筹资标准。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省级统筹;2019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65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380元,比2019年的财政补助596元和个人筹资262元分别提高12%和25%,筹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严格执行各批次药品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完成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省际联盟口腔种植体系统等35个批次801种药品和42批次52类医用耗材集采工作,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耗材价格平均降幅80%以上

  截至目前,医保药品目录达到3088种,门诊特殊病种从2019年的19种增加到目前的26种,全州212种藏药制剂全部纳入医保目录,藏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占比达到91%。城乡居民住院次均费用从2019年3873.66元下降到3524.67元,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政策范围内平均报付比例达到71.13%,提高10.48个百分点,群众看病就医得到实惠。

推荐阅读
全省教育大会召开 陈刚吴岩讲话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拜会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
青海西宁:举办“西法童行”少年模拟法庭活动
杜仕海:“我愿扎根这片高原热土”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关于青海省首届“十佳期刊”推荐结果的公示
青海德令哈:彩色丹霞蔚为壮观
青海海北:着力构建职业技能培训新体系
24H热点
青海西宁:城西区文逸小学与城西区人民法院联合举...
2024年全国毛绒纤维质量检验技术交流比对活动在青...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四杜仕...
青海:“消体合作”渐入佳境
青海举办全省博物馆馆长培训班
青海西宁城中区:首个适老型“银龄法官”调解工作...
青海西宁城中区:“专家查隐患”推进建筑施工领域...
青海天佑德集团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举行
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舞台剧展现千年河湟风
【洁净青海 绿色算力】青海格尔木:总投资约250亿...
热点图片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四杜仕海:“我愿扎根这片高原热土”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绿色智慧供暖“点燃”别样冬天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身边的感动】尊重每个机会 走好脚下每一步路——记2024年敬业奉献“青海好人”邓艳芳
【身边的感动】尊重...
青海民和震后搬迁新村幸福食堂开餐啦
青海民和震后搬迁新...
【党旗领航】党建引领聚合力 人居环境展新颜
【党旗领航】党建引...
“草原曼巴”的绿色坚守
“草原曼巴”的绿色坚守
青海尖扎: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鹿茸菇“住”进智慧方舱
青海尖扎:从会种田...
特色优质农畜产品齐亮相 “青字号”惊艳第二十一届农交会
特色优质农畜产品齐...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海北:深化医改“红利”让群众在家门口“近”享健康服务

青海新闻网
2024-12-03 17:1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海北:深化医改“红利”让群众在家门口“近”享健康服务

青海新闻网
2024-12-03 05:1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海北:深化医改“红利”让群众在家门口“近”享健康服务

  • 2024-12-03 05:13:37
  • 来源: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李娜 报道)近年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将深化医改作为推进“健康海北”建设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医疗、医保、医药协调联动,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促进医共体内医疗资源和技术“双下沉”,努力将“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近年来,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居民就医负担有所减轻;全州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从改革前的66%提高到99%以上,人均筹资标准从改革前的104元提高到当前的1030元,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州公立医院药占比从2010年的59.33%降至目前的28.76%左右,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010年的19.25%提高至目前的35.67%,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各级医疗机构全面结束了“以药补医”的历史。

  优化机制 强化政府办医职责

  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以公立医院公益性为导向,成立以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医改领导小组,将多部门对医院管理权集中统一,建立了协调、统一、高效的政府办医决策运行机制。把“回归公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基本实现“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改革目标,强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有序建立。扎实推进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妇幼保健机构提质攻坚工作。

  全面推行公立医院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和绩效管理,推进业财融合,有效提升了医院运营效率。2024年前三季度,全州公立医院门急诊人次52.7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2%;三四级手术占比47.77%,同比增长6.4%。门源县中医院荣获全国“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优秀单位称号。

    改革惠民 群众就医获得感攀升

  海北州聚焦群众“看病难”问题,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等,让群众在家门口“近”享健康服务,对提升群众就医的可及性和获得感尤为重要。加快构建州、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9所公立医院均通过新一轮二级医院等级评审,县、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率均达到100%,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紧抓山东援青“组团式”帮扶、“环湖”支医机遇,加强与省内外先进医疗机构合作,不断“筑巢引凤谋发展,名医聚力汇人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共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7个,省县共建特色专科41个。

  全力加强医共体建设,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4个、专科联盟2个,形成“七统一”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医共体内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4个县级医院全部达到国家县医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县医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达标全覆盖的市州。每年300余人次上级医院医师下沉基层开展1-3个月的驻点帮扶,接收100余人次基层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得到巩固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全州县域内就诊率90%,基层服务量占比46.8%。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收入同比增长58.31%,诊疗人次同比增长32.31%,住院人次同比增长114.09%。

  全州实现所有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远程会诊中心、心电中心、检验中心、影像中心辐射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与省内、山东省375家互联网医院医疗平台的远程对接。智慧急救平台、智慧医共体实现院前和院内急救无缝对接。同时,深入挖掘和推广了一批中藏医药适宜技术,创建国家中医药重点专科1个、省级中藏医重点专科6个,100%的乡镇卫生院和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藏医服务,全州基层医疗机构中藏医药服务占比31.34%,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中藏医馆”建设全覆盖。

    服务提质 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聚焦群众“看病贵”问题,采取全面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强化基本医疗保障、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等措施,着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每年动态调整居民医保筹资标准。2016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省级统筹;2019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实施;202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65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380元,比2019年的财政补助596元和个人筹资262元分别提高12%和25%,筹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严格执行各批次药品耗材集采中选结果,完成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省际联盟口腔种植体系统等35个批次801种药品和42批次52类医用耗材集采工作,药品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耗材价格平均降幅80%以上

  截至目前,医保药品目录达到3088种,门诊特殊病种从2019年的19种增加到目前的26种,全州212种藏药制剂全部纳入医保目录,藏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占比达到91%。城乡居民住院次均费用从2019年3873.66元下降到3524.67元,保持在全省较低水平。政策范围内平均报付比例达到71.13%,提高10.48个百分点,群众看病就医得到实惠。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