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五
董仕林:从“国防绿”到“火焰蓝”不变的坚守与奉献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04 15:26:11
编辑:李家奕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在72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30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心血,用最深沉的爱最真挚的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消防指战员“我为祖国护人民”的大风之歌。在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六周年之际,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推出《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用生动的事例、质朴的语言,从不同角度采访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敬业奉献的指战员和基层队站的感人事迹,深入报道我省消防救援队伍身处高原、红心向党、奋进拼搏,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保障中做出的新作为、新贡献。

微信图片_202412021020481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实习生 俞欢 报道)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以平凡之躯,行非凡之事,董仕林便是其中一位。他的人生经历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从“国防绿”的梦想中启航,在“火焰蓝”的征途中绽放光芒,始终不变的,是那颗为民服务的炽热初心。

  初次见到这个土生土长的青海土族小伙,挺拔的身姿、坚毅果敢的眼神以及消防员特有的气质,令人过目难忘。1997年出生的董仕林,在青春年少之际怀揣着对军人的崇敬与梦想,毅然参军入伍,在西藏军区某部度过了难忘的五年时光。军队的经历不仅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也如同一块基石,为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9月,董仕林告别了“国防绿”,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并未就此停歇。2021年9月,他以退役士兵的身份来到了青海省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双拥路特勤站,开启了身着“火焰蓝”的新篇章。

  在消防工作中,董仕林对专业技能的追求近乎执着。他深刻认识到,消防救援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生死。他常说:“只有对装备了如指掌,关键时刻才能不掉链子,多救生命。”因此,他对消防装备的钻研细致入微,熟知其性能、操作方法和维护要点,每一件装备在他手中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在训练场上,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每一次负重奔跑、每一次器械操作、每一次技能演练,他都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极致。“只有通过不断磨砺,才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准确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董仕林目光坚定。

微信图片_20241202102049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引发青海省海东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次生地质灾害这场灾难打破了静谧的夜晚,昔日的家园被阴影笼罩。董仕林所在消防队接到命令后火速出发。作为首批到达灾区的增援队伍,他们对受灾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救援难度也仅能进行初步评估。

  凌晨的灾区附近一片漆黑,道路情况不明,他们只能下车徒步前行。面对陌生的环境,大家虽然心中忐忑,但救援的决心坚定不移——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不放弃任何一丝可能。”董仕林在心中暗暗发誓。特勤支队迅速分组,董仕林所在小组在乐都大队大队长带领下,遇到焦急的村民,得知有许多村民家人被困,便毫不犹豫地跟随村民向中心区进发。

  到达灾区中心后,眼前的景象令人痛心疾首,村庄被泥石流和泥浆淹没,房屋沦为残垣断壁……董仕林发现村民们在一旁焦急万分却未开展救援,上前查看才发现是淤泥阻挡。泥浆又黏又稠,一脚下去,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抓住,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董仕林毫不犹豫地踏入泥沼,泥浆迅速没过他的小腿、膝盖,但他没有退缩。他扫视周围,发现了一块可用的木板。他立刻呼喊战友,大家齐心协力铺设木板,开辟出一条临时救援通道。

微信图片_20241202102048

  房屋在余震的冲击下摇摇欲坠,墙壁上布满了巨大的裂缝,仿佛下一秒就会再次坍塌。经过约三十分钟的紧张搜索,在一间塌陷民房的西北角,出现了一丝微弱的光亮。董仕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轻轻靠近,边喊话边继续铺设木板。当靠近窗户时,他拿起破拆工具开辟出通道后毫不犹豫地爬了进去。被困群众是一位裹着单薄衣物、颤抖着握着手电筒的79岁高龄的老人,看到消防员之后情绪十分激动。董仕林一边轻声安慰,一边和战友们默契配合,小心翼翼地将老人从废墟中解救出来。狭窄的木板通道让他们多次陷入淤泥,董仕林将老人转移后自己也被困其中,挣扎许久才得以脱身。最终,在凌晨3时18分,老人被成功转移到安全区域。

  “我们的努力换来了生命的延续,这是我们消防员最大的荣耀。”回忆起这段经历,董仕林的脸上露出了既欣慰又自豪的笑容。

  董仕林在西藏军区的服役经历,锤炼了他的心理素质,使他在面对危险时更加从容不迫。当谈及部队与消防工作的差异时,董仕林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部队的工作比较特殊,多半在幕后默默奉献,与老百姓的日常互动相对较少。而消防工作则时刻围绕着老百姓的救助需求展开,每一次任务都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但无论是身着‘国防绿还是‘火焰蓝,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不曾改变。”

微信图片_20241202102030

  从“国防绿”到“火焰蓝”,董仕林的心态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变。曾经,当兵是他年少时的梦想,是对保家卫国荣耀的憧憬;如今,投身消防事业,他将其视为长期的职业规划,是实现自我价值、守护人民的新征程。他坚定地表示:“我从小就立志当兵,如今退伍后从事消防工作,我会秉持初心,刻苦学习技能,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救援行动中。‘国防绿'承载着我的青春梦想,‘火焰蓝则是我未来前行的方向,二者虽色彩不同,但都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

推荐阅读
全省黄河文化保护弘扬专题座谈会召开 陈刚讲话
全省教育大会召开 陈刚吴岩讲话 吴晓军主持
青海省残联举办“国际残疾人日”主题宣讲活动
青海西宁:城东区小学生诗词大会举办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青海西宁:共富工坊里的“福禄寿桃”熟了
青海西宁:流动献血点迎来蝶变
24H热点
青海西宁:流动献血点迎来蝶变
青海西宁:畅通地下管网!“改”出百姓幸福感
青海西宁获批冷凉蔬菜气候产品试点
青海海南:江当村有个“鸡司令”
青海省西宁市代表队在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活动...
青海西宁:增加!升级!临停泊位引市民称赞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青海西宁:“铸牢共同体...
青海西宁:共富工坊里的“福禄寿桃”熟了
【祖国好 家乡美】源起之地,山水交融的传奇画卷—...
青海省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公布
热点图片
青海海南:江当村有个“鸡司令”
青海海南:江当村有...
青海西宁:畅通地下管网!“改”出百姓幸福感
青海西宁:畅通地下...
青海西宁:流动献血点迎来蝶变
青海西宁:流动献血...
青海2024年下半年“组团式”赴外引才活动启幕 首场“直播带岗”活动在线观看人次超7万
青海2024年下半年“...
宪法进军营 法治润军心
宪法进军营 法治润军心
把体育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青海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民族团结进步行志愿服务健身项目展演试点活动见闻
把体育志愿服务送到...
我省交通重点项目冲刺年度目标
我省交通重点项目冲...
【祖国好 家乡美】源起之地,山水交融的传奇画卷——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
【祖国好 家乡美】源...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五
董仕林:从“国防绿”到“火焰蓝”不变的坚守与奉献

青海新闻网
2024-12-04 15:2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五
董仕林:从“国防绿”到“火焰蓝”不变的坚守与奉献

青海新闻网
2024-12-04 03:2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五
董仕林:从“国防绿”到“火焰蓝”不变的坚守与奉献

  • 2024-12-04 03:26:11
  • 来源:青海新闻网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在72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3000余名消防救援人员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心血,用最深沉的爱最真挚的情,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消防指战员“我为祖国护人民”的大风之歌。在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六周年之际,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推出《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用生动的事例、质朴的语言,从不同角度采访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敬业奉献的指战员和基层队站的感人事迹,深入报道我省消防救援队伍身处高原、红心向党、奋进拼搏,为建设现代化新青海提供优质高效安全保障中做出的新作为、新贡献。

微信图片_202412021020481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实习生 俞欢 报道)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以平凡之躯,行非凡之事,董仕林便是其中一位。他的人生经历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从“国防绿”的梦想中启航,在“火焰蓝”的征途中绽放光芒,始终不变的,是那颗为民服务的炽热初心。

  初次见到这个土生土长的青海土族小伙,挺拔的身姿、坚毅果敢的眼神以及消防员特有的气质,令人过目难忘。1997年出生的董仕林,在青春年少之际怀揣着对军人的崇敬与梦想,毅然参军入伍,在西藏军区某部度过了难忘的五年时光。军队的经历不仅锤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意志,也如同一块基石,为他日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9月,董仕林告别了“国防绿”,但他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并未就此停歇。2021年9月,他以退役士兵的身份来到了青海省海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双拥路特勤站,开启了身着“火焰蓝”的新篇章。

  在消防工作中,董仕林对专业技能的追求近乎执着。他深刻认识到,消防救援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生死。他常说:“只有对装备了如指掌,关键时刻才能不掉链子,多救生命。”因此,他对消防装备的钻研细致入微,熟知其性能、操作方法和维护要点,每一件装备在他手中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在训练场上,他更是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每一次负重奔跑、每一次器械操作、每一次技能演练,他都全力以赴,力求做到极致。“只有通过不断磨砺,才能在关键时刻迅速、准确地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董仕林目光坚定。

微信图片_20241202102049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引发青海省海东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次生地质灾害这场灾难打破了静谧的夜晚,昔日的家园被阴影笼罩。董仕林所在消防队接到命令后火速出发。作为首批到达灾区的增援队伍,他们对受灾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救援难度也仅能进行初步评估。

  凌晨的灾区附近一片漆黑,道路情况不明,他们只能下车徒步前行。面对陌生的环境,大家虽然心中忐忑,但救援的决心坚定不移——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不放弃任何一丝可能。”董仕林在心中暗暗发誓。特勤支队迅速分组,董仕林所在小组在乐都大队大队长带领下,遇到焦急的村民,得知有许多村民家人被困,便毫不犹豫地跟随村民向中心区进发。

  到达灾区中心后,眼前的景象令人痛心疾首,村庄被泥石流和泥浆淹没,房屋沦为残垣断壁……董仕林发现村民们在一旁焦急万分却未开展救援,上前查看才发现是淤泥阻挡。泥浆又黏又稠,一脚下去,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抓住,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董仕林毫不犹豫地踏入泥沼,泥浆迅速没过他的小腿、膝盖,但他没有退缩。他扫视周围,发现了一块可用的木板。他立刻呼喊战友,大家齐心协力铺设木板,开辟出一条临时救援通道。

微信图片_20241202102048

  房屋在余震的冲击下摇摇欲坠,墙壁上布满了巨大的裂缝,仿佛下一秒就会再次坍塌。经过约三十分钟的紧张搜索,在一间塌陷民房的西北角,出现了一丝微弱的光亮。董仕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轻轻靠近,边喊话边继续铺设木板。当靠近窗户时,他拿起破拆工具开辟出通道后毫不犹豫地爬了进去。被困群众是一位裹着单薄衣物、颤抖着握着手电筒的79岁高龄的老人,看到消防员之后情绪十分激动。董仕林一边轻声安慰,一边和战友们默契配合,小心翼翼地将老人从废墟中解救出来。狭窄的木板通道让他们多次陷入淤泥,董仕林将老人转移后自己也被困其中,挣扎许久才得以脱身。最终,在凌晨3时18分,老人被成功转移到安全区域。

  “我们的努力换来了生命的延续,这是我们消防员最大的荣耀。”回忆起这段经历,董仕林的脸上露出了既欣慰又自豪的笑容。

  董仕林在西藏军区的服役经历,锤炼了他的心理素质,使他在面对危险时更加从容不迫。当谈及部队与消防工作的差异时,董仕林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说:“部队的工作比较特殊,多半在幕后默默奉献,与老百姓的日常互动相对较少。而消防工作则时刻围绕着老百姓的救助需求展开,每一次任务都与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但无论是身着‘国防绿还是‘火焰蓝,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不曾改变。”

微信图片_20241202102030

  从“国防绿”到“火焰蓝”,董仕林的心态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变。曾经,当兵是他年少时的梦想,是对保家卫国荣耀的憧憬;如今,投身消防事业,他将其视为长期的职业规划,是实现自我价值、守护人民的新征程。他坚定地表示:“我从小就立志当兵,如今退伍后从事消防工作,我会秉持初心,刻苦学习技能,全身心投入到每一次救援行动中。‘国防绿'承载着我的青春梦想,‘火焰蓝则是我未来前行的方向,二者虽色彩不同,但都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

编辑:李家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