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照片背后的故事】
医者仁心,照亮希望之光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牛玉娇
发布时间:2024-12-21 08:32:37
编辑:张小千
微信截图_20241221061308

2023年12月,民和县第二人民医院门前的“帐篷医院”。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两张照片,定格不同瞬间。一张拍摄于2023年12月,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门前“帐篷医院”,另一张则是2024年9月,修葺一新的医院恢复往昔生机。一年前,地震突袭,这里出现了“帐篷医院”和无数“逆行者”;一年后,它重绽光芒,继续为当地百姓守护健康、传递无限希望。

  12月17日,在位于官亭镇的民和县第二人民医院里,前来就诊的群众秩序井然地出入。因积石山6.2级地震受损的业务用房焕然一新,唯有医院三楼就诊服务台与墙体间那道地震导致的宽约15公分的缝隙,似在无声诉说着曾经的惊心动魄。

  “地震发生时,大家都惊恐万分,但我们是医生,那么多病人需要我们,我们不能怯懦和退缩。”回想起地震那一夜的可怕瞬间,民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贾国顺眼眶泛红,却难掩眼神中的坚毅。

微信截图_20241221061317

2023年12月,群众在“帐篷医院”就诊。

  地震发生后,贾国顺召集所有在岗医生,争分夺秒将病人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那紧张的几十分钟内,医院里全是“逆行者”的身影。

  当时外科病房中有一位当天刚做完手术的49岁骨折患者,地震来临时只能胆战心惊地趴在床上。外科大夫白海英见状,二话不说背他下了楼,安置到自己车上并打开暖气,又跑回办公室拿来氧气罐给他吸氧,安顿好这边,又去照顾其他病人。

  为感谢白海英在危难时刻的救助,震后不到一个月,这位患者将一面写有“待患者如亲关怀备至 真情体现亲如一家”的锦旗送到医院。

  像白海英这样的“逆行者”当天晚上有很多,他们来不及换上鞋子,来不及换掉睡衣,就奔赴各处救助伤员。

  贾国顺说:“背病人下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医生的职责和使命就是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在寒冷刺骨的夜里,民和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四处奔走,短时间内将所有病人转移到安全区域,又开始分组开展病人的转运工作。

  因医院办公楼受地震灾害破坏无法正常使用,加上震后断水、断电、断网,医护人员立即在院前广场设置临时救护区,对震后前来就诊的患者实施紧急救治,并用医院及全县卫生系统抽调的急救车将重病人有序转运到其他医院。

  大病转运,小病就地救治。地震那几天停水停电,为了救助震后受伤的病人,医护人员一刻也不停歇地搭建帐篷,设置临时病房、简易手术室等,还征用职工与患者家属的私家车,夜里借用车灯照明开展救援。寒冷的冬夜里,官亭镇四下漆黑,只有这里灯火通明,人影交错。

微信截图_20241221061325

2024年9月,患者在维修加固好的病房内就诊。民和县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地震发生后,海东市、民和县迅速行动,安排搭建“板房医院”,并于4月3日启动实施总投资2800万元的医院门诊楼附属设施灾损维修项目。

  从23顶帐篷到62间板房,这个承担着民和县南部6个乡镇、周边14万群众生命健康的医疗救治中心,于危难之际坚守医者仁心,尽显担当本色。

  但与此同时,医院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

  板房医院没有电怎么办?没有水怎么办?病人上厕所难怎么解决?大家如何取暖,如何吃饭?……这些难题一个接一个地萦绕在心间。

  贾国顺说:“好在各项工作衔接都很顺利,只要有想法和点子,这些问题沟通协调解决都不是问题。”

  没有电就联系供电局拉电,没有厕所就在污水检查井新建厕所,还专门铺设了一条通往厕所的残疾人专用道,取暖用的炉子、煤炭也很快协调县级部门解决了,食堂后来也搬进了帐篷,吃饭问题也不再是难题。

  众人齐心,寒冬悄然逝去。如今,走进内科住院部病房,宽敞的空间、明亮的窗户,已经没有了板房狭小空间里的压抑,内科主治医师马其正在查房,仔细观察患者身心状态,询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官亭镇先锋村七旬患者马女士说,她曾在“板房医院”住过2天,现在搬到楼上的病房,房子宽、窗户大、眼前亮,比住在板房的病床上好多了。

  据了解,震后搭建的临时帐篷医院内,白衣天使共计接诊门诊患者1.1万人次、住院患者800多人次,竭尽全力为当地患者提供便利医疗服务,照亮无数群众的希望之光。

  一年后的今天,地震之殇已渐渐淡去,蓦然回首,那群“逆行者”依旧在人群中忙碌穿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推荐阅读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召开
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先后召开 吴晓军主持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已全面完成
青海湖景区管理局: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模式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积石山地震一年来】向幸福,再出发!
湟源:真心为民办实事 温情服务“不打烊”
24H热点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促经济 稳增长】川青铁路青海...
【嘻雪玩冰 嗨翻冬日】冰雪嘉年华 邀你来挑战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重访金田村...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照片背后的...
冬至里的饺子情怀
组图海报 | 重建这一年——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
西宁:今天,让我们奔赴这场冰雪盛宴
护林员:冬日里的最美坚守
【新时代新征程 新伟业·聚焦海东公安多所连片大防...
车进小区 “位”在何方——关注小区停车难系列报道...
热点图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促经济 稳增长】川青铁路青海段建设一线“智造”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嘻雪玩冰 嗨翻冬日】冰雪嘉年华 邀你来挑战
【嘻雪玩冰 嗨翻冬日...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重访金田村】向幸福,再出发!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照片背后的故事】医者仁心,照亮希望之光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冬至里的饺子情怀
冬至里的饺子情怀
组图海报 | 重建这一年——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
组图海报 | 重建这一...
西宁:今天,让我们奔赴这场冰雪盛宴
西宁:今天,让我们...
护林员:冬日里的最美坚守
护林员:冬日里的最...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照片背后的故事】
医者仁心,照亮希望之光

青海日报
2024-12-21 08: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照片背后的故事】
医者仁心,照亮希望之光

青海日报
2024-12-21 08: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照片背后的故事】
医者仁心,照亮希望之光

  • 2024-12-21 08:32:37
  • 来源:青海日报
微信截图_20241221061308

2023年12月,民和县第二人民医院门前的“帐篷医院”。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两张照片,定格不同瞬间。一张拍摄于2023年12月,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人民医院门前“帐篷医院”,另一张则是2024年9月,修葺一新的医院恢复往昔生机。一年前,地震突袭,这里出现了“帐篷医院”和无数“逆行者”;一年后,它重绽光芒,继续为当地百姓守护健康、传递无限希望。

  12月17日,在位于官亭镇的民和县第二人民医院里,前来就诊的群众秩序井然地出入。因积石山6.2级地震受损的业务用房焕然一新,唯有医院三楼就诊服务台与墙体间那道地震导致的宽约15公分的缝隙,似在无声诉说着曾经的惊心动魄。

  “地震发生时,大家都惊恐万分,但我们是医生,那么多病人需要我们,我们不能怯懦和退缩。”回想起地震那一夜的可怕瞬间,民和县第二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贾国顺眼眶泛红,却难掩眼神中的坚毅。

微信截图_20241221061317

2023年12月,群众在“帐篷医院”就诊。

  地震发生后,贾国顺召集所有在岗医生,争分夺秒将病人迅速转移到安全区域,在那紧张的几十分钟内,医院里全是“逆行者”的身影。

  当时外科病房中有一位当天刚做完手术的49岁骨折患者,地震来临时只能胆战心惊地趴在床上。外科大夫白海英见状,二话不说背他下了楼,安置到自己车上并打开暖气,又跑回办公室拿来氧气罐给他吸氧,安顿好这边,又去照顾其他病人。

  为感谢白海英在危难时刻的救助,震后不到一个月,这位患者将一面写有“待患者如亲关怀备至 真情体现亲如一家”的锦旗送到医院。

  像白海英这样的“逆行者”当天晚上有很多,他们来不及换上鞋子,来不及换掉睡衣,就奔赴各处救助伤员。

  贾国顺说:“背病人下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医生的职责和使命就是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在寒冷刺骨的夜里,民和县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四处奔走,短时间内将所有病人转移到安全区域,又开始分组开展病人的转运工作。

  因医院办公楼受地震灾害破坏无法正常使用,加上震后断水、断电、断网,医护人员立即在院前广场设置临时救护区,对震后前来就诊的患者实施紧急救治,并用医院及全县卫生系统抽调的急救车将重病人有序转运到其他医院。

  大病转运,小病就地救治。地震那几天停水停电,为了救助震后受伤的病人,医护人员一刻也不停歇地搭建帐篷,设置临时病房、简易手术室等,还征用职工与患者家属的私家车,夜里借用车灯照明开展救援。寒冷的冬夜里,官亭镇四下漆黑,只有这里灯火通明,人影交错。

微信截图_20241221061325

2024年9月,患者在维修加固好的病房内就诊。民和县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地震发生后,海东市、民和县迅速行动,安排搭建“板房医院”,并于4月3日启动实施总投资2800万元的医院门诊楼附属设施灾损维修项目。

  从23顶帐篷到62间板房,这个承担着民和县南部6个乡镇、周边14万群众生命健康的医疗救治中心,于危难之际坚守医者仁心,尽显担当本色。

  但与此同时,医院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

  板房医院没有电怎么办?没有水怎么办?病人上厕所难怎么解决?大家如何取暖,如何吃饭?……这些难题一个接一个地萦绕在心间。

  贾国顺说:“好在各项工作衔接都很顺利,只要有想法和点子,这些问题沟通协调解决都不是问题。”

  没有电就联系供电局拉电,没有厕所就在污水检查井新建厕所,还专门铺设了一条通往厕所的残疾人专用道,取暖用的炉子、煤炭也很快协调县级部门解决了,食堂后来也搬进了帐篷,吃饭问题也不再是难题。

  众人齐心,寒冬悄然逝去。如今,走进内科住院部病房,宽敞的空间、明亮的窗户,已经没有了板房狭小空间里的压抑,内科主治医师马其正在查房,仔细观察患者身心状态,询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

  官亭镇先锋村七旬患者马女士说,她曾在“板房医院”住过2天,现在搬到楼上的病房,房子宽、窗户大、眼前亮,比住在板房的病床上好多了。

  据了解,震后搭建的临时帐篷医院内,白衣天使共计接诊门诊患者1.1万人次、住院患者800多人次,竭尽全力为当地患者提供便利医疗服务,照亮无数群众的希望之光。

  一年后的今天,地震之殇已渐渐淡去,蓦然回首,那群“逆行者”依旧在人群中忙碌穿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作者 牛玉娇
编辑:张小千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