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重访金田村】
向幸福,再出发!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俊
发布时间:2024-12-21 08:32:38
编辑:张小千
微信截图_20241221062235

党员干部参观拉么才旦的新家。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曾经,被地震掩埋和砂涌侵袭的土地,如今孕育出崭新的家园;曾经破碎的生活,如今拼接成美好的画卷。

  12月18日,尚未消融的冬雪装饰着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金田草滩新村,这片曾经被地震重创的土地,如今处处洋溢着新生的气息与希望的温度。

  走进A-94号“小别墅”,户主杨登山和妻子赵春兰坐在装修一新的客厅里,边吃午饭边看大彩电,夫妻俩不时小声说笑几句,温馨与宁静交织。

  说话间,金田村委会主任王正才走进家门,仔细查看水、电、网使用情况后,笑着对夫妻二人说:“老弟,我们再商量下这房子咋装修布置,家具和绿植怎样摆放更温馨好看,玻璃檐廊的防水要做好,另外生炉子一定要注意别被煤烟打了。”

  “多亏了党和政府啊!”杨登山起身,激动地握住王正才的手:“党和政府给我们盖这么好的房子,干部每天还入户了解我们的需求和困难,装修时也是出主意给建议,房子装修结束,一过完年就外出挣钱,再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了,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

  王正才拍拍杨登山的肩膀,指着院子右侧的闲地说:“这块地种些花花草草,再种点儿时令蔬菜,日子就更美了……”

  杨登山说:“去年的今天,地震引发的砂涌,一下子就把房子吞没了,东西都没抢出一件。万幸的是人都跑出来了。”

  “我们已在11月搬进了政府统规统建的120平方米新家。”赵春兰轻轻点头,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新生活的憧憬:“在新居,向幸福再出发!”

  随后,王正才和主人家带领我们参观新房里政府免费配发的瓷砖、热水器、洗脸池、马桶、净水器以及自己购置的双开门冰箱、滚筒式洗衣机。

  跟随王正才的脚步,我们来到A-117号杨福成的家。玻璃檐廊内,一盆冬青花开正艳,稠密的小白花散发着淡雅的芬芳,仿佛诉说着重生的喜悦。屋内一侧,木工师傅正忙碌地打橱柜。

  “原来的家没了,四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下子就没了。”杨福成眼眶泛红:“给儿子准备的结婚物资都被埋了,当时觉得天都塌了。”

  可如今,看着160平方米的新居,他的眼中满是感动与幸福:“今年过年就在这新家里过,年后就给儿子筹备婚礼,让这新家充满欢声笑语,喜上加喜!”

  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塔加藏族乡塔加一村,正午的阳光洒在“百年藏庄”藏式建筑群上,暖意融融。驻村第一书记张维民走进拉么才旦家,藏式风格的民居,室内崭新的玻璃檐廊明亮耀眼,淡淡的油漆味诉说着新生。

  “张书记,多亏了你们党员干部,地震后第一时间帮我们转移,还操心着房子的事,从房屋鉴定、材料申报到施工,让我们这么快就住进了新家。”拉么才旦拉着张维民的手感激地说,党的政策如春风,滋润着每一个受灾家庭,不仅重建了房屋,更重塑了我们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坐在温暖的炕头,两人细细盘算着未来。拉么才旦目光坚定、满是希望:“我当村医有收入,加上挖虫草和打工的钱,日子肯定越过越好,党的这份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

  阳光下,张维民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熠熠生辉,那是责任与担当的象征。灾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从转移安置到房屋重建,从产业帮扶到生活保障,每一个环节都不遗余力,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让受灾群众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之火。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河北村3社,苏克力素的四合院干净整洁,灾后重建的房屋光洁明亮,茶几上一盆鲜花让新家衬托得愈加温馨,炉子上的水壶“咕嘟嘟”直叫,让室内充满温暖的生活气息。

  驻村第一书记马志平向记者介绍:“苏克力素的丈夫已离世,她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地震让她家里的房子成为C级危房,党和政府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了5.58万元建了新房。”

  “马书记,快坐。”苏克力素热情地招呼着,并掰着手指细数起党和政府给予的关怀:“在县、乡、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种植高附加值的线辣椒年收入一两万元,享受到低保二档政策,派驻单位时不时前来进行帮扶,送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公益性岗位及光伏分红一年有7800元,儿子每月也有未成年补贴,女儿享受每年5000元雨露计划补贴,加起来有5万多元的收入哩。”

  苏克力素隔壁邻居马大吾说:“说句良心话,从危房到帐篷,从帐篷搬进活动板房,再到如今的新居,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党和政府对咱们的牵挂和恩情。”

  从民和到化隆再到循化,从金田草滩新村到塔加一村再到河北村,这样的故事处处上演。一栋栋新居拔地而起,不仅仅是建筑的重建,更是生活的重塑与希望的重生。党和政府的关怀如冬日暖阳,驱散了灾难的阴霾,让这些受灾群众重新扎根在这片土地,向着幸福再次出发。

  从废墟到新居,从绝望到希望,受灾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用坚强与感恩书写新时代的幸福篇章,绽放出持久而绚烂的光彩。

推荐阅读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召开
省政府党组会议和常务会议先后召开 吴晓军主持
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任务已全面完成
青海湖景区管理局: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模式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积石山地震一年来】向幸福,再出发!
湟源:真心为民办实事 温情服务“不打烊”
24H热点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促经济 稳增长】川青铁路青海...
【嘻雪玩冰 嗨翻冬日】冰雪嘉年华 邀你来挑战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重访金田村...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照片背后的...
冬至里的饺子情怀
组图海报 | 重建这一年——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
西宁:今天,让我们奔赴这场冰雪盛宴
护林员:冬日里的最美坚守
【新时代新征程 新伟业·聚焦海东公安多所连片大防...
车进小区 “位”在何方——关注小区停车难系列报道...
热点图片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促经济 稳增长】川青铁路青海段建设一线“智造”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嘻雪玩冰 嗨翻冬日】冰雪嘉年华 邀你来挑战
【嘻雪玩冰 嗨翻冬日...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重访金田村】向幸福,再出发!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照片背后的故事】医者仁心,照亮希望之光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冬至里的饺子情怀
冬至里的饺子情怀
组图海报 | 重建这一年——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
组图海报 | 重建这一...
西宁:今天,让我们奔赴这场冰雪盛宴
西宁:今天,让我们...
护林员:冬日里的最美坚守
护林员:冬日里的最...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重访金田村】
向幸福,再出发!

青海日报
2024-12-21 08: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重访金田村】
向幸福,再出发!

青海日报
2024-12-21 08: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积石山地震一年来·重访金田村】
向幸福,再出发!

  • 2024-12-21 08:32:38
  • 来源:青海日报
微信截图_20241221062235

党员干部参观拉么才旦的新家。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曾经,被地震掩埋和砂涌侵袭的土地,如今孕育出崭新的家园;曾经破碎的生活,如今拼接成美好的画卷。

  12月18日,尚未消融的冬雪装饰着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金田草滩新村,这片曾经被地震重创的土地,如今处处洋溢着新生的气息与希望的温度。

  走进A-94号“小别墅”,户主杨登山和妻子赵春兰坐在装修一新的客厅里,边吃午饭边看大彩电,夫妻俩不时小声说笑几句,温馨与宁静交织。

  说话间,金田村委会主任王正才走进家门,仔细查看水、电、网使用情况后,笑着对夫妻二人说:“老弟,我们再商量下这房子咋装修布置,家具和绿植怎样摆放更温馨好看,玻璃檐廊的防水要做好,另外生炉子一定要注意别被煤烟打了。”

  “多亏了党和政府啊!”杨登山起身,激动地握住王正才的手:“党和政府给我们盖这么好的房子,干部每天还入户了解我们的需求和困难,装修时也是出主意给建议,房子装修结束,一过完年就外出挣钱,再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了,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

  王正才拍拍杨登山的肩膀,指着院子右侧的闲地说:“这块地种些花花草草,再种点儿时令蔬菜,日子就更美了……”

  杨登山说:“去年的今天,地震引发的砂涌,一下子就把房子吞没了,东西都没抢出一件。万幸的是人都跑出来了。”

  “我们已在11月搬进了政府统规统建的120平方米新家。”赵春兰轻轻点头,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和对新生活的憧憬:“在新居,向幸福再出发!”

  随后,王正才和主人家带领我们参观新房里政府免费配发的瓷砖、热水器、洗脸池、马桶、净水器以及自己购置的双开门冰箱、滚筒式洗衣机。

  跟随王正才的脚步,我们来到A-117号杨福成的家。玻璃檐廊内,一盆冬青花开正艳,稠密的小白花散发着淡雅的芬芳,仿佛诉说着重生的喜悦。屋内一侧,木工师傅正忙碌地打橱柜。

  “原来的家没了,四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下子就没了。”杨福成眼眶泛红:“给儿子准备的结婚物资都被埋了,当时觉得天都塌了。”

  可如今,看着160平方米的新居,他的眼中满是感动与幸福:“今年过年就在这新家里过,年后就给儿子筹备婚礼,让这新家充满欢声笑语,喜上加喜!”

  在化隆回族自治县塔加藏族乡塔加一村,正午的阳光洒在“百年藏庄”藏式建筑群上,暖意融融。驻村第一书记张维民走进拉么才旦家,藏式风格的民居,室内崭新的玻璃檐廊明亮耀眼,淡淡的油漆味诉说着新生。

  “张书记,多亏了你们党员干部,地震后第一时间帮我们转移,还操心着房子的事,从房屋鉴定、材料申报到施工,让我们这么快就住进了新家。”拉么才旦拉着张维民的手感激地说,党的政策如春风,滋润着每一个受灾家庭,不仅重建了房屋,更重塑了我们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坐在温暖的炕头,两人细细盘算着未来。拉么才旦目光坚定、满是希望:“我当村医有收入,加上挖虫草和打工的钱,日子肯定越过越好,党的这份恩情我们永远不会忘。”

  阳光下,张维民胸前佩戴的党员徽章熠熠生辉,那是责任与担当的象征。灾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从转移安置到房屋重建,从产业帮扶到生活保障,每一个环节都不遗余力,用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让受灾群众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之火。

  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河北村3社,苏克力素的四合院干净整洁,灾后重建的房屋光洁明亮,茶几上一盆鲜花让新家衬托得愈加温馨,炉子上的水壶“咕嘟嘟”直叫,让室内充满温暖的生活气息。

  驻村第一书记马志平向记者介绍:“苏克力素的丈夫已离世,她独自抚养三个孩子。地震让她家里的房子成为C级危房,党和政府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了5.58万元建了新房。”

  “马书记,快坐。”苏克力素热情地招呼着,并掰着手指细数起党和政府给予的关怀:“在县、乡、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下,种植高附加值的线辣椒年收入一两万元,享受到低保二档政策,派驻单位时不时前来进行帮扶,送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公益性岗位及光伏分红一年有7800元,儿子每月也有未成年补贴,女儿享受每年5000元雨露计划补贴,加起来有5万多元的收入哩。”

  苏克力素隔壁邻居马大吾说:“说句良心话,从危房到帐篷,从帐篷搬进活动板房,再到如今的新居,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有党和政府对咱们的牵挂和恩情。”

  从民和到化隆再到循化,从金田草滩新村到塔加一村再到河北村,这样的故事处处上演。一栋栋新居拔地而起,不仅仅是建筑的重建,更是生活的重塑与希望的重生。党和政府的关怀如冬日暖阳,驱散了灾难的阴霾,让这些受灾群众重新扎根在这片土地,向着幸福再次出发。

  从废墟到新居,从绝望到希望,受灾群众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用坚强与感恩书写新时代的幸福篇章,绽放出持久而绚烂的光彩。

作者 陈俊
编辑:张小千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