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建立“一人一档”,靶向施策,围绕援助对象的不同需求精准施策帮扶就业。
西宁市全力打造“一人一档全程跟踪链条式”就业模式,精准帮扶各类困难群体稳岗就业。
甘丽萍,就是其中的一位受益者。
甘丽萍从事餐饮行业多年,今年是她创业以来最为艰辛的一年,社区就业专干得知她的情况后,为她建立“一人一档”,靶向施策,每月定期走访了解她在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一作好记录。同时,鼓励她参加创业培训,为她申请创业补贴、小额贷款……如今甘丽萍的饭馆生意格外红火。“最近每到饭点就座无虚席,我们夫妻俩忙不过来,又请了两名服务员,还增加了一些新菜,就业创业政策越来越好,百姓的‘饭碗’越端越牢,我们创业的底气也更足了!”甘丽萍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关系社会稳定。
2023年,西宁市持续释放稳就业政策,构建多元化就业服务供给体系,多举措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高质量就业工作见行见效。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39万人,完成102.64%;各类失业人员就业2.32万人,完成145.2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为92.37%……各项就业创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
突出“稳”,推进重点群体就业
2023年12月份,三辆“就业大巴直通车”开进位于南川工业园区的天合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来自青海省高校的上百名毕业生实地参访企业,完成了一次就业“初体验”。
青海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熊艳琴第一次参加体验活动就受益匪浅,通过参观、交流、座谈,让她对就业不再迷茫。这种感知体验形式备受大学生喜欢。
据了解,去年西宁市就业部门把政策落实和服务落地贯穿于就业工作全过程,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全市就业补助资金兑现3.24亿元;帮助5313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通过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强劳务协作等举措,深度挖掘培育打造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宁字号”市级劳务品牌10个;推行“三进”“三角”便民模式,构建“政策扶持+援助服务+公岗安置+权益维护”援助体系,打造“一人一档全程跟踪链条式”就业模式,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9649人。
突出“质”,聚焦创业促进就业
“我明年就要毕业了,面临着就业问题。人社部门举办的就业政策宣讲和招聘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多举办。”青海大学2024级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学生李积斌告诉记者。
在市就业部门“搭桥连线”下,西宁市一批重点企业走进校园进行“点对点”招聘。同时,2023年金秋招聘月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招聘活动举行、2024届毕业生冬季大型校园招聘会成功举办……一份份简历被投出、一个个意向被签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奔赴自己心仪的岗位。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毕业生期待什么样的岗位?只有面对面、点对点,才能达到“双向奔赴”。去年西宁市就业部门积极落实创业补贴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21名创业者兑现创业补贴21万元,提升创业者创业积极性;全市创业孵化基地共18家,在孵企业771家,带动就业4521人;为36个在孵企业(项目)支持资金750万元,解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累计开展西宁市创业创新成果展等形式多样的创业促就业活动102场,参与人数达5000余人次,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突出“效”,聚焦需求导向推动就业服务
46岁的赵有菊通过市人社局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西安专场招聘信息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在西安生活的母亲一直是我心里最大的牵挂,我准备辞去西宁的工作去西安照顾她老人家,可是又担心年纪大了,去了西安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想到现在的就业服务这么到位,对我们就业困难群体给予了莫大的帮助!”赵有菊说。
通过强化供需匹配、搭建服务平台,西宁市已累计举办招聘活动345场次,提供岗位信息14.26万条次。充分发挥“陕甘宁青中心城市人力资源交流协作联盟”作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做好招才引才。成功建立两家零工驿站,打造家门口“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多管齐下达成就业意向2.5万人。实行“专人负责、及时跟进、及时反馈、跟踪服务”的工作服务模式,保障重点企业用工,累计为44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15252人,其中为省级确定的9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13403人。
突出“实”,全力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西宁市就业部门还充分发挥市县区协调对接机制,成立三个信息核查小组,开展问题整改督办工作。发放“跨省就业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一次性交通补助服务卡”,兑现一次性交通补助2283人228.3万元,发放率达100%,累计下沉两县一区21个乡镇46个村35户,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