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入户摸排调查。受访者本人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023年12月3日,冬日的暖阳正好。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新源村的党建文化长廊上,驻村第一书记严煜坤带领村里的党员干部围坐在一起,开始了每日的主题教育学习。
“开展主题教育关键在‘实’,特别是在基层、在村里,我们党员干部要把主题教育同惠民生紧密融合在一起,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人群中,严煜坤熟练地讲着最近主题教育的重点学习内容,“老宁,作为村里的老党员,您怎么看?”身旁党龄32年的宁安青接过话茬:“严书记,我们每天学习不就是为了把党的政策进一步消化领悟好,把村民的事情办实、办好嘛!”
“把村民的事情办实、办好。”宁安青的话引起大家的共鸣,从2023年7月份到村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想着法儿给村民多办事的严煜坤心中更是感触。
时间回溯到盛夏7月的一天,严煜坤被海西州委组织部选派到都兰县香日德镇新源村任第一书记。接到通知的他很是兴奋,次日便驱车从州府德令哈赶到村里,心想着要在乡村振兴最前沿、为民服务的第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虽然村民见到我都很热情,但好像是有某种隔阂,大家都不愿跟我讲自己家的难事。”刚到村里的严煜坤接连几天吃了“闭门羹”,这让他感到十分迷茫。
眼看着到村里也有些时日,但驻村工作却没有实质性进展,严煜坤急在心里。“村里不像机关单位,有些事还要慢慢来,你要和村民们搞好关系,才能开展好工作。”村党支部书记贾风云的一席话,让严煜坤豁然开朗。
入户宣讲“两不愁三保障”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帮助村民解决难题……面对基层工作经验的不足,严煜坤没有后退,他加快角色身份转变,虚心向上一任驻村干部和乡镇党员干部取经,学习乡村振兴相关理论政策,早出晚归走访入户了解村情户情,其中,村民马彪家里的头疼事就是严煜坤入户排查时帮助解决的。
在入户走访时,严煜坤发现马彪家中刚性支出较大,便及时帮忙申请临时救助,解决了他家的燃眉之急。“家里孩子发生了意外,多亏驻村工作队帮我们申请了政策补助,这才让家里的生活有了保障。”在严煜坤的帮助下,如今,马彪家里的生活平稳了下来,逢人就夸遇上了一位好书记。
马彪家的事情解决了,消息在新源村不胫而走,让村民们对这位驻村第一书记的看法有所改变。渐渐地,严煜坤也从刚到村里时的“愣头青”变成了村民心中能办实事的“严书记”。“给白玉伟家送过去2头猪仔,给村里的烧煤户协调捐赠燃煤100吨,给村里争取项目,鼓励村民搞养殖……严书记来到我们村,不摆花架子,不做假样子,做的都是一件件大实事,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书记啊!”村委委员周生青由衷地说。
走村入户,和村民们在炕头聊家常、问所需,拉近了村民和严煜坤的关系;调查摸排,逐一回应和解决村民们的想法和难事,严煜坤对村里的大事小事了然于心。
新源村是一个拥有耕地面积176.3公顷,草场面积1403.5公顷的自然村,全村养殖有3800只羊,380头牛,村民大多有养殖经验和基础……经过2个多月的入户摸底调研,严煜坤对村民们的诉求和村里的产业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我们在入户排查时发现,虽然村里的养殖户众多,但基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养殖,很难形成产业规模,也难以扩大增收半径。”严煜坤说,新源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底子薄,但是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还是要依靠产业发展。
于是,严煜坤带领村“两委”积极对接都兰县发改委和国网电力都兰分公司,多方奔走办理项目并网手续,加快推动新源村乡村振兴“牧光互补”分布式光伏项目落实落地。“2023年9月底,项目正式建成投运,这是新源村第一个实体产业,也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希望。”望着村里的6座新建“牧光互补”牛棚,严煜坤很是欣慰。
如何让“牧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带来更多红利?项目投运后,严煜坤并没有放松。“电站后期需要日常运维,我们邀请都兰县国网电力公司的技术骨干讲解光伏项目经验技术,引导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到光伏电站的后期维护中。”严煜坤说。
“严书记心里时刻装着村民。”村党支部书记贾风云对严煜坤的想法和做法很是佩服,他说:“本想着项目建成投运后顶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没想到这样一弄,还能帮助村民掌握和提升就业技能、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真是一举多得啊!”
为新源村的发展跑前跑后,不负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转眼间,严煜坤在新源村驻村工作已半年有余,他的身影依旧每日穿梭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